被聯合國評選的10座「世界美食之都」,中國佔了6個,你都去吃過了嗎?

什麼城市配得上“宜居”二字?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
實際大家的評定標準都不一樣
白領鍾情於摩天大樓裡的咖啡香
退休老人更眷戀街坊鄰里的家長裡短
年輕父母則會把學區房放在首位
但大家也都有一種共識
那就是蓬勃的煙火氣
這種氣息不是冰冷的GDP數字
而是清晨蒸籠掀開時撲面而來的霧氣
是深巷裡飄了三十年的滷香
是遠遠就能聞見喚醒整條街的味覺記憶
作家汪曾祺曾寫道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這縷看不見摸不著的氣息
恰恰就是城市脈絡中最離不開的靈魂
中國人在“吃”字上做的文章
足以讓《百科全書》都自嘆篇幅不足
單是豆腐這一樣食材
在揚州變身為文思豆腐的萬縷千絲
到了川渝又化身麻婆豆腐的火辣熱情

米其林能評定餐廳的星級
但真正深入人心的美食
都藏在菜市場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裡
它可能沒有招牌
但攤位前永遠是長長的隊伍
中國美食有多好吃
不需要我們自誇
畢竟每一個來到中國旅行的外國人
在離開中國前最捨不得的就是中國的美食
在聯合國組織曾評選的
10座世界美食之都
中國就佔了一半還多(6個)
今天旅行菌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01
四川 · 成都
不得不說
成都是座極具包容力的城市
無論你來自何方
口味偏好如何
總能在這片土地上尋得味覺的歸宿
從人民公園的一盞三花
到華興街的煎蛋面
從簇橋的芋兒雞
到中和場的肝腰合炒
……
這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美食之都”裡
每一道食物都是解碼巴蜀文化的密匙
當第一縷陽光掠過錦江水面時
整座城市的腸胃已開始奏響晨曲
甜水麵裹著醬料
初入口是意料外的甘甜
緊接著就是花椒的麻與辣椒的辣
出乎意料的好吃
肥腸粉作為本地的傳統小吃
一直深受本地食客的喜愛
紅湯映著雪白的紅薯粉
滷製的肥腸滿口留香沒有異味
講究的店家會保留恰到好處的腸油
讓麻辣鮮香的湯底更添醇厚
鍾水餃和北方的水餃不同
它執著於肉餡的本味
在紅油海椒的洗禮下
更是完成了一場從質樸到華麗的蛻變
龍抄手則展現出另一種溫柔
清湯但絕對夠味
入口的爽滑更是一個接著一個
停不下來
午飯的選擇就更多了
點幾個正宗的川菜
回鍋肉混著鍋氣的味道
麻婆豆腐簡單但絕對好吃
宮保雞丁更是米飯殺手
晚上
都必須把火鍋安排上
你根本不用做功課
到底哪家才好吃
隨便走進一家滿是人氣的小店
味道絕對不會錯
除此之外
還有很多好吃的小吃
吃一次就會愛上的兔頭
蛋香十足的蛋烘糕

火鍋絕配的冰粉
甜糯甜糯的紅糖鍋盔
在這裡
柴米油鹽醬醋茶不是生存的苟且
而是千年蜀地醞釀出的市井哲學
正如美食家蔡瀾所言:
“在成都吃飯,
不是在進食,
而是在修行。”
02
江蘇 · 揚州
當代打工人用咖啡麵包匆忙果腹時
揚州人正用一套完整的早茶禮儀
對抗著時代的倉促
清晨六點的冶春茶社
雕花窗欞濾進的陽光斜照在青瓷茶盞上
一壺魁龍珠茶在桌心氤氳出三春煙雨
這不是簡單的早餐
而是一場融合了味覺與時光沉澱的儀式感
揚州人的早茶文化
茶,餚,乾絲,麵條,包子(淮揚細點)
樣樣都是門學問
相約幾人一起去茶樓
一杯釅茶、一屜包子,幾籠茶點
揚州人用筷子尖上的藝術告訴我們
真正的奢侈不是山珍海味
而是願意為一籠包子等待發酵完美的慢時光
當然光有早茶也不足以在美食圈立足
乾隆六下江南留下的
不只有瘦西湖的白塔
更將食不厭的基因刻進揚州廚師的骨髓
一塊豆腐在3分鐘內化作5000根銀絲
這便成了好看又好吃的文思豆腐
三肥七瘦的肋排肉手工剁制保留肌理
慢火煨足六小時
這便有了香而不膩的蟹粉獅子
刀工和火候缺一不可
這便有了酥香酸甜的鼠鱖
百年滷汁在陶甕中持續沸騰
這便有了原汁醇香的老鵝
另外
揚州美食也有著江南人那般
溫潤如玉的淡顏系顏值

長魚面剛柔並濟

翡翠燒麥宛如嵌著祖母綠的羊脂玉
桂花藕粉圓在唇齒間彈奏
如果你也想感受
城市的愜意
但又不能吃辣
就來揚州大飽口福吧
03
廣東 · 順德
這座被稱作“鳳城”的嶺南小城
用最樸實的烹飪語言詮釋著
“廚出鳳城”的千年美譽
作為粵菜的重要發源地
順德廚師撐起了嶺南美食的半壁江山
但順德給予世人的
遠不止於舌尖上的驚豔
更是一種將飲食智慧
昇華為生活哲學的獨特魅力
順德人深諳“至味在清歡”的飲食真諦
他們將清、鮮、爽、嫩、滑
五字真經演繹得出神入化
幾片老薑在翻滾的清湯中沉浮
現切的魚片只需三起三落
蘸上特製豉油便成至味
這種返璞歸真的烹飪理念
在奶製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雙皮奶凝結著水牛奶最本真的醇香
炸牛奶轉化為酥脆與柔滑的奇妙碰撞
姜撞奶的絕妙之處
在於用老薑的辛烈喚醒奶香的層次
在這一系列順德特色面前
好像粵菜都變得平平無奇
但旅行菌就偏愛這“平平無奇”
燒鵝的琥珀色外皮泛著油光
煲仔飯的焦香在砂鍋中噼啪作響
五香牛雜在滷汁中輕輕顫動
必然也少不了五花八門的早茶
在這個物價飛漲的時代
順德仍保留著“五塊錢吃飽”的溫情
倫教糕的米香、
陳村粉的柔韌、
蜆肉生菜包的鮮甜
……
最好的味道
永遠生長在最平凡的生活裡
04
江蘇· 淮安
淮安位於江蘇省北部
是淮揚菜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如今淮安菜作為淮揚菜的主要分支之一
也被簡稱“淮菜”
軟兜長魚是淮揚菜中的一道傳統名菜
鱔魚段柔軟嫩滑
入口即化,口感爽滑
蒜香和醋香交織在一起
味道濃郁
雞湯、蟹黃、蝦米
一起燴制而成的平橋豆腐
豆香特別醇厚
除此之外
還有蒲菜燉肉、欽工肉圓、
盱眙十三香龍蝦、文樓湯包、朱橋甲魚羹
淮安茶饊、白袍蝦仁、蔣壩酸湯魚圓
……
總得來說
淮安菜以“鮮、嫩、軟、滑”為特色
兼具南北風味
就地取材、粗料細作
滿是運河城市的特色
05
廣東 · 潮州
說起“為了吃也要去一趟的地方”
潮汕絕對可以排到前三
而人們常說的潮汕其實是一個地區
包括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
有時候也會帶上汕尾
作為潮汕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潮州美食是能打五顆星不為過
正宗的潮汕火鍋
湯底一般都是用牛骨
小火慢熬而成的牛骨湯
調味部分只加了一些南姜和少許鹽
而吃牛肉才不是火鍋的專屬
它已經完全融入進潮州人的一日三餐中
牛肉粿條對於潮州人來說
是早餐再熟悉不過的食物
蠔烙一改清淡的吃法
地瓜粉溶於水
再加上蔥和海蠣煎至金黃
蘸著特色的魚露
咬下一口那叫一個外酥裡嫩
鱟粿算是一道
被顏值耽誤的美食了
雖然看起來不太有食慾
但是一定要嘗試一下
多少走遍世界的人
最後都難以拒絕潮州
06
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這座用霓虹與青磚編織的城市
始終在時光的褶皺裡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當威尼斯人的金色穹頂
倒映在亞婆井前地的石板路上
當米其林三星的刀叉聲
與街邊牛雜檔的剪刀聲在空氣中交織
澳門正以它特有的方式
向世人展示著比“東方拉斯維加斯”的飲食特色
真正懂行的食客都知道
澳門的美食宇宙中心不在米其林榜單
而在那些需要側身透過的窄巷裡
紅街市二樓的熟食中心
白髮阿婆用竹升壓出的雲吞麵
下環街市的吳廷記紅豆冰
藏著1948年開業至今的冰粒研磨秘技
就連看似平常的豬扒包
也因葡式豬排醃製技法與澳門本土豬仔包的結合
變成了足以申報非遺的味覺符號
這些店鋪往往沒有英文選單
卻有著比米其林更嚴苛的傳承規矩
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
不在於非此即彼的選擇
而在於魚與熊掌兼得的智慧
高樓大廈或許能定義城市的高度
但唯有煙火氣才能丈量出城市的溫度
下一次旅行
你想去哪裡吃吃吃呢?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