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氪上市不到一年,吉利好像就後悔了?

* 本文原創釋出於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帳號 “ 知危 ” 
2024 年 5 月 10 日,極氪登陸紐交所,成為吉利麾下第九家上市公司。一年不到的時間,紐交所鐘聲彷彿昨日敲響般還在耳邊迴盪。吉利卻在前兩天正式對外宣佈,將極氪私有化。
5 月 7 日,吉利汽車正式遞交對極氪私有化建議的非約束性報價函,建議以每股極氪股份 2.566 美元或美股美國存托股票 25.66 美元的價格,收購極氪已發行的所有股份。
公告顯示,吉利汽車目前持有極氪約 65.7% 股份,倘若私有化建議落地並完成,極氪將成為吉利汽車全資附屬公司,實現私有化並於紐交所退市。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透過官方渠道表示,此舉是為了應對 “ 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複雜的經濟環境 ”,吉利將 “ 持續推動汽車業務整合,迴歸一個吉利,整合技術優勢,提高創新能力、盈利能力,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電動汽車集團 ”。
“ 券商之家 ” 榮大科技發展戰略總監趙昊鵬向知危表示,吉利此舉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落地《 台州宣言 》,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美股環境發生變化,以極氪為代表的中概股開始選擇迴流。
時至今日,吉利已經意識到 “ 孩子多了好打架 ” 的時代已經過去,精兵簡政才是汽車電動智慧化時代最大利器。
2024 年 9 月,吉利正式釋出《 台州宣言 》,提出 “ 戰略聚焦、資源整合、協同創新、穩健經營、人才賦能 ” 五大戰略支柱。其中 “ 戰略整合 ” 提到,吉利將 “ 全面梳理吉利各業務部門板塊,釐清業務定位 ”,“ 進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順股權關係,減少利益衝突和重複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
極氪私有化就是其 “ 戰略整合 ” 的關鍵一招。
雖然目前,吉利汽車持有極氪約 65.7% 的股份,對極氪汽車擁有壓倒性的控制權。但美股上市公司的身份,也讓極氪不得不 “ 戴著鐐銬跳舞 ”。極氪的一舉一動被成千上萬的股民監視著,迫使吉利汽車在做每次與極氪相關的重要決策時都需要思前想後考慮市場反應。
在當下國內高速變化的汽車環境下,極氪如果缺乏足夠快速的反應能力和靈活多變的戰略能力,將存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所以如果私有化極氪,極氪將能更加靈活且快速應對市場變化。
其次,2024 年極氪年銷量已突破 22 萬輛,全年營收已突破 800 億元,佔據吉利新能源總盤較大比重。然而目前極氪的營收、利潤等核心經營資料並不能併入吉利汽車集團財務報表中。吉利如果想要宣傳其電動化、智慧化的能力,在資本層面,始終不能拿極氪這個爭氣孩子舉例。
但如果完成合並,極氪的新能源營收、智慧化研發投入等資料就能體現在吉利汽車報表中,助力吉利汽車講好新能源智慧化時代的故事。
此前,吉利在落實《 台州宣言 》、提高資源利用率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動作,也達到了不錯效果。
在《 台州宣言 》釋出後的第二個月,吉利正式宣佈將幾何品牌併入銀河品牌,改名為 GEOME,成為銀河智慧精品小車系列。兩者合併後,幾何經銷商網路全面併入銀河的 B 網。與此同時,銀河的核心技術也逐步下放給幾何體系,比如 flyme auto,11 合 1 的電驅技術。
“ 效益協同是最核心的關鍵點,我們主要目標是減少浪費、提高效率,提升整個汽車板塊的盈利能力。” 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此前提到。
同年 11 月,吉利汽車開始著手推動領克與極氪整合。此前知危文章《 吉利旗下極氪領克合併,知情人士稱這還只是一個開始 》就已指出,兩者整合後將有望消除同業競爭,極氪和領克將形成定位互補,極氪覆蓋主流豪華市場,領克覆蓋中高階市場。
與此同時,雙方還實現研發能力和銷售網路的互補。技術層面,兩個品牌將共享電子電氣架構,減少成本投入。在銷售網路上,雙方在一、二線保持獨立的銷售渠道,但在三四線城市,則選擇渠道共享發揮協同效應。
趙昊鵬告訴知危,極氪此前都是採取純直營模式。在該種模式下,極氪覆蓋範圍有限,難以下沉到三四線,並且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成本進行營銷體系建設。如果能與領克共享營銷渠道,則有利於極氪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
吉利汽車在過去半年打出這一系列組合拳,充分論證了其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持續推進資源的深度整合。而即將推行的極氪私有化,更是這一戰略佈局中關鍵一步。
此外,極氪此時從美股退市,正處於中美地緣政治敏感的關鍵節點。
2020 年 12 月,《 外國公司問責法 》( HFCAA )在特朗普手中籤署生效,核心內容為: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若連續三年未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 PCAOB )的審計檢查要求,將被強制退市。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依據該法案自 2021 年起逐步出臺實施細則,並於 2022 年 3 月將首批 5 家中概股列入 “ 預摘牌名單 ”,標誌著監管進入執行階段。
雖然極氪並不在 “ 預摘牌名單 ” 中,但《 外國公司問責法 》就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懸在極氪等中概股頭上。根據法案,極氪需提供審計底稿。但中國《 證券法 》規定,未經許可不得向境外提供此類檔案。極氪面臨國內國外雙重監管,艱難度日。
今年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持續施壓。4 月 12 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主席向美國國會表示,已準備對中國上市公司展開大規模 “ 退市調查 ”,調查結果可能導致數百家中概股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退市,極氪如果未達標也可能面臨退市。
與其坐等被驅離,不如主動退市求變。在此背景下,有觀點認為,中國即將迎來第三輪中概股迴流大潮,而極氪極有可能成為此次迴流大潮中的先行者。
除了越發不穩定、不安全的外部環境,極氪在美股市場表現也並不理想。
極氪上市發行價為 21 美元,上市當日收盤價為 28.26 美元,較發行價上漲 34.57%,市值約為 69 億美元,低於彼時 “ 蔚小理 ” 的市值,與之接近的是 73 億美元的小鵬汽車。在過去的一年時間,極氪股價最低達到了 13 美元/股,巔峰則是 33 美元/股。
5 月 7 日,極氪私有化訊息公佈當日,極氪收盤價為 22.59 美元,市值為 57.42 億美元,市值較發行日相比縮水 17.4% 。與此同時,同為新能源智慧化造車新勢力的蔚小理分別為 88.77 億美元、187.9 億美元和 260.21 億美元,極氪市值與後面三者相比,差距進一步拉大。
在美國資本市場環境越發苛刻,自身市值被嚴重低估的情況下,吉利汽車也自然而然會做出撤離美股市場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向極氪傳送的是 “ 非約束性報價函 ”,檔案是 “ 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檔案 ”。因此市場上有觀點提出,存在吉利回購不成功的可能。
但趙昊鵬向知危表示,這種可能性較小。一方面,吉利汽車對極氪有著極高的控制權,其它阻力較小;另一方面,極氪私有化將利於吉利汽車整合資源,從而提高競爭力,意義重大。
因此,極氪的迴歸,吉利似乎勢在必得。

撰文:錦鯉
編輯:大餅
撰文:錦鯉
編輯:大餅
如果您覺得本文寫的還不錯
歡迎關注差評孵化的商業財經類賬號:知危( ID:BusinessAlert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