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861天
美國最高法院7月14日裁定允許特朗普政府大規模裁撤教育部員工,為實質性解散該聯邦機構掃清法律障礙。目前該部門人力已減半,關鍵職能如學生貸款管理、公立教育資料追蹤及校園民權執行均面臨停擺風險。與此同時,哥倫比亞特區與24個州就政府凍結68億美元教育撥款提起聯合訴訟,涵蓋課後專案、師資培訓與英語學習支援。該裁決是特朗普在推動政府機構“精簡重構”上的一大勝利,亦標誌其第二任期的保守政策正持續重塑聯邦行政架構。教育界和民主黨強烈反彈,批評此舉將加劇教育不平等,破壞長久以來對弱勢群體的聯邦保障。

圖片來源於網路

儘管白宮不斷宣稱關稅未致物價上漲,但最新資料顯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正加速通脹上行。6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環比上漲0.3%,為今年以來最大月度增幅,同比升至2.7%,高於5月的2.4%。食品與能源價格上揚之外,服裝、家居用品、影音裝置與玩具等關稅敏感品類漲幅顯著,家居用品環比上漲1%,創2022年1月以來最大升幅。

圖片來源於網路
核心通脹(剔除食品與能源)同比升至2.9%,為連續第五個月低於月度預期後略有上揚,此前主要因新舊車輛、機票和住宿價格下跌而抵消了其他商品價格的上升。儘管市場仍預期美聯儲可能在9月降息,但此番通脹回升削弱了總統施壓聯儲寬鬆的空間,也暴露其“互惠關稅”策略在抑制物價方面的現實矛盾。不過市場反應溫和,美股期指上揚,短期美債收益率小幅回落。
在政策層面,民主黨人如參議員沃倫迅速批評稱,資料證實了他們早前對“特朗普關稅戰將重燃通脹”的警告。共和黨內部也出現零星質疑聲,擔心中產家庭將因生活成本上升而對總統失去耐心。企業方面,沃爾瑪、三菱與耐克等巨頭則已陸續傳導成本壓力,提高商品售價;部分零售商此前囤積庫存試圖緩衝衝擊,但如今已開始“集體繳械”。“製造商、進口商、零售商與消費者都會承擔關稅代價,”聯儲主席鮑威爾曾警告道,“只是代價由誰承擔、何時承擔,是個極難預測的過程。”

美軍與18個盟國本週在澳北部啟動為期三週的“護身軍刀”(Talisman Sabre)聯合軍演,參與兵力達4萬人,為歷來規模最大。此次演習結合實彈射擊、導彈試射、兩棲登陸與無人機作戰,並首次擴充套件至巴布亞紐幾內亞。
美軍官員公開表明,此舉旨在聯合盟友集體應對域內國家不斷擴大的區域軍事存在和影響力,特別是在臺海與南海局勢持續緊張之際。澳軍將領則指出,19國共演傳達的是“穩定、自由開放的印太”共同目標。演習期間,颱風導彈系統將首次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部署發射,而澳方亦將測試其戰略北部基地的後勤作戰能力。雖然被指責此類演訓“挑釁性強”,但美方仍強調該演習既是威懾,也是對夥伴協同作戰能力的現實演練。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證實,拜登時期設限的AI晶片出口禁令近期被部分放寬,此舉與美中之間圍繞稀土出口的談判密切相關。此前特朗普政府曾於4月叫停英偉達向物件國出售H20型AI晶片,作為貿易戰的一部分。如今在倫敦與日內瓦的閉門磋商後,美商務部已開始批准相關出口許可,作為放鬆七種關鍵稀土及磁材出口限制的回報。
英偉達也於7月14日宣佈,已獲得美方對其H20晶片銷售的許可承諾,公司表示儘管仍需逐筆申請許可,但特朗普政府已“保證將會批准”。這標誌著三個月禁令的正式逆轉。此前,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上週四在白宮與特朗普會面,強調若斷供中國市場,將嚴重削弱美國在AI產業的全球領導地位。黃仁勳此行還宣佈將向中國市場銷售基於Blackwell架構的新款RTX PRO GPU。英偉達與AMD股價隨後雙雙上漲逾4%。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盧特尼克表示,H20晶片為英偉達“第四好的”產品,旨在“讓中國開發者上癮於美國技術堆疊”。他強調,美方不會出售最先進的晶片,但戰略上有意維持中方對美國產品的依賴。此前他在國會聽證會上曾稱,科技公司應“停止協助中國”,但如今態度有所軟化,部分白宮官員也逐步認同“保持技術主導的同時開展有限供應”的策略。
儘管H20晶片效能遜於旗艦版H100,但其大容量記憶體在AI推理任務中仍具關鍵作用,且已被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科技巨頭大量採購。英偉達預計其全年在華銷售該產品收入可達150億美元。與此同時,AMD確認其MI308晶片出口許可證也“正在推進中”。特朗普政府此舉雖為英偉達贏得喘息空間,但或將面臨國會反彈。眾議院美中競爭特別委員會早前已就英偉達是否違反規定向中企提供了敏感技術展開調查。儘管美方尚未公開所謂“美中貿易協議”的文字,但目前雙方已承諾在90天內相互降低部分關稅,AI晶片與稀土貿易成為最新“利益交換”的核心內容。

圖片來源於網路

儘管特朗普近日在私下鼓勵烏克蘭“深入打擊俄羅斯本土”,包括直接問澤連斯基烏克蘭“是否能打到莫斯科與聖彼得堡”,但在公開場合他依然聲稱美方“無意”向基輔提供可攻擊俄境深處的遠端導彈。週二,特朗普在前往匹茲堡出席活動前對記者表示:“不,我們沒有尋求這麼做。”但據多位知情官員透露,特朗普並未完全排除允許某些進攻性武器輸往烏克蘭的可能性,其中包括澤連斯基此前請求但尚未獲得的系統。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名知情人士證實,特朗普在與澤連斯基的通話中提出“烏克蘭是否具備打擊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能力”,儘管白宮事後澄清稱該問題“只是隨口一問”,並強調總統“並未鼓勵更多殺戮”,而是“致力於止戰止血”。不過,這番提問在烏方被視為嚴肅訊號。據悉,通話後,烏克蘭與歐洲盟國及美方就一份潛在遠端打擊系統的轉讓清單進行了進一步磋商。特朗普政府目前正尋求透過第三方軍售形式,規避直接對烏軍援的政治阻力,保持“靈活空間”同時避免觸碰國會與輿論底線,尤其是“歐洲掏錢買武器給烏克蘭”的敘述在特朗普的基本盤這裡也更容易被接受。

圖片來源於網路
雖然特朗普公開強調“澤連斯基不應攻擊莫斯科”,並宣稱“我不站在任何一方……我站在全人類一邊”,但分析人士指出,這種“私下推進、公開否認”的雙軌模式,揭示其政府正試圖在不被視為戰爭升級責任方的前提下,以新方式對克里姆林宮施壓,製造談判槓桿。此類模糊政策也折射出特朗普在對俄政策中的搖擺與戰略試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