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極限”施壓!中東,再掀波瀾!

2025.03.11
本文字數:1541,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錢小巖
在四處“極限施壓”後,特朗普又瞄準了新目標。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7日播出的一段訪談節目片段中說,他已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敦促伊方就放棄開發核武器計劃與美國進行談判。
特朗普此舉似乎並非是要遞出橄欖枝,他在節目中還表示,希望伊朗進行談判,“因為如果我們不得不採取軍事行動,那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對此,伊朗並沒有排除談判的可能性。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9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宣告說,如果談判的目的是解決有關伊朗核計劃可能軍事化的擔憂,伊朗可能會考慮談判。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研究員鈕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此次給伊朗寫信並非要大力緩和與伊朗的關係,其內容是敦促伊朗就放棄開發核武器計劃與美國進行談判,這表現得更為直白和咄咄逼人。
特朗普致信
在特朗普透露寫信給哈梅內伊後,伊朗方面起初表現冷淡。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7日表示“尚未收到這樣的信件”。伊朗伊斯蘭議會議長卡利巴夫9日時也表示:“伊朗不會等待任何來自美國的信件。”
鈕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伊朗以未收到信來進行回應,就是為了避免陷入特朗普的話語陷阱之中。”
不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8日就作出間接回應,表示一些國家堅持談判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談判將其意願強加於人,伊朗絕不會接受。
哈梅內伊8日在首都德黑蘭發表講話時還表示,“談判是他們提出新要求的方式和途徑”,不僅是在核問題上,還包括在國防和國際事務方面的諸多限制與要求,“伊朗肯定不會接受和滿足這些要求”。
雖然哈梅內伊沒有具體點名,但他在講話中強調,這些國家堅持談判是為了製造輿論壓力,塑造伊朗不願談判的形象,但根本目的“不是談判,而是支配和強迫”。
在哈梅內伊強硬表態後,伊朗在9日又顯現出了“彈性”。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9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宣告說,如果談判的目的是解決有關伊朗核計劃可能軍事化的擔憂,伊朗可能會考慮談判。然而,如果談判目的是廢除伊朗的和平核計劃,那麼這樣的談判“永遠不會發生”。
“極限施壓”
美國財政部2月24日表示,將對30多名個人和數艘船隻實施制裁,理由是他們“在伊朗石油相關產品的銷售和運輸中扮演中介角色”。這已是特朗普2月4日下令對伊朗採取“極限施壓”政策以來針對該國石油銷售的第二輪制裁。
2018年5月,美國政府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和新增一系列對伊制裁。特朗普在首個總統任期內重啟對伊朗制裁,堅持對伊“極限施壓”,曾一度將伊朗石油出口規模打壓接近“零”。在拜登擔任總統期間,伊朗石油出口水平有所恢復。
鈕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上一任期中東政策的兩大著力點分別是巴以問題和伊朗核協議問題。特朗普再度上臺以後,伊朗依然是他中東政策的重要焦點。
在伊朗國內,對於是否要與美國進行談判也有巨大分歧。以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為代表的改革派希望透過談判,結束部分西方制裁,重振伊朗經濟,但強硬派則表示反對。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在向哈馬斯“極限施壓”,特朗普日前要求哈馬斯“現在釋放全部被扣押人員”或其遺體,“否則你們就完了”,“將付出地獄般代價”。他說,美國“正向以色列輸送完成任務所需的一切東西”,哈馬斯如不照做,“沒有一名成員能安全”。
鈕松進一步分析道,特朗普給伊朗寫信,也反映了當前美國中東政策聚焦加沙局勢走向的同時,不忘“敲打”伊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哈馬斯的持續震懾,以及對以色列的安撫,此前美國與哈馬斯直接對話的舉措令以色列極度不滿。
美國白宮5日確認,美國總統人質事務特使伯勒爾(Adam Boehler)過去數週在卡達首都多哈與哈馬斯代表會談。據新華社,這是美國1997年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以來,首次直接與其談判。
微信編輯 | 生產隊的驢(拉磨版)
推薦閱讀

個稅起徵點可適度提高,但不宜過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