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律師們想不明白的是:為何律所的登記資訊,能夠如此輕易的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被冒充?
文丨新京報記者 李聰
編輯 丨陳曉舒
校對 丨李立軍
這是一場看不見對手的較量。
2024年2月起,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陸續收到來自不同省份的3份“投訴”。投訴人稱,購買了“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的法律服務,付款金額500元,但並未獲得相應服務。
經過調查,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發現,律所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被“假冒”了,這些錢都付給了“隱身”在背後的法律諮詢類公司。
平臺提供企業賬號認證服務,本是為了便利商家和使用者,卻有人扮“李鬼”坑“李逵”,採用各種手段假冒身份或是註冊擦邊“高仿號”。
而這類假冒的法律諮詢公司在網際網路平臺上並不鮮見。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有部分法律諮詢公司盜用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名號招攬業務,而其從業人員並不受《律師法》的約束;還有公司利用低價引流、虛假承諾、超出規定範圍招攬法律業務。
2024年7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審理了一起“提交給平臺的企業認證材料被他人未經許可使用”案件,法官經雯潔表示,網際網路“不要營業執照即可認證企業賬號”的“灰色服務”,是非法使用他人個人資訊的違法行為。
法官經雯潔還提到,大型網際網路平臺使用者數量巨大、業務型別複雜,使用者個人資訊易受洩露、篡改、冒用等非法行為的侵害,因此更應當建立完備的個人資訊安全保障制度,健全個人資訊安全保障的技術措施,切實履行好法定責任。

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申請保全的證據中,賬號“永高法律服務”的資料認證頁面。受訪者供圖

意外的投訴
2月19日,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主任彭仲兵收到主管部門轉來的一則投訴。來自甘肅的一名當事人聲稱該律所在網上拓展業務,收取500元費用卻未解決問題,並拒絕退款。
這位當事人傳送了與聲稱為“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的微信聊天記錄,彭仲兵發現,聊天記錄中的工作人員企業微信認證為“如山法律”,全稱為秦皇島如山法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
彭仲兵很疑惑,這並非是自己律所承接的業務,投訴為何會轉過來?
當事人表示,此前他在社交平臺上看到“永高法律服務”的賬號認證是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才選擇聯絡該賬號尋求法律幫助,並添加了對方發來的企業微信二維碼,而該微信企業認證為秦皇島如山法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
彭仲兵查詢後發現,“永高法律服務”在平臺的身份認證資訊顯示為“律師事務所”,IP屬地為河北。賬號下方簡介為:“專業解決消費者維權退費問題:教育機構退費電商退費、培訓醫美退費等以及各種案件糾紛。”該賬號此前釋出的內容大多為判決書截圖,並配以醒目的紅色字型標註“判決勝訴,償還借款xxx元”,還發布過聊天收款記錄、維權溝通話術等內容。
在賬號資料頁面,彭仲兵發現除了聯絡方式,其主體全稱、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註冊運營地址等,都和自己所在的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的資訊一模一樣。
彭仲兵當天就召集全所律師及工作人員開會自我排查,大家查詢自己承辦的案件後,發現都不認識那位投訴的當事人。律所還檢查了律師和工作人員的社交賬號,也確認沒有人以“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的名義註冊和認證賬號。
他們懷疑被假冒了。此後,為了驗證平臺上的“永高法律服務”和秦皇島如山法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的關係,彭仲兵以諮詢名義聯絡了“永高法律服務”,並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企業微信賬號顯示為“如山法律顧問-張”,其微信企業認證確為秦皇島這家法律諮詢公司。

涉事平臺向法院提交的賬號“永高法律服務”進行專業號認證時提供的資料,其執業許可證右下角的公章為“銅仁市碧江區司法局”。根據律師法相關規定,設立律師事務所必須由省一級司法廳審批。受訪者供圖

假冒何以成功?
事實上,律師事務所受司法局、律協的約束及監管,可以提供包括擔任法律顧問、訴訟代理、刑事辯護、調解和仲裁活動在內的全方位法律服務;而法律諮詢公司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審批和監管,只能提供法律諮詢、草擬和審查法律相關文書等非訴訟類服務。
而短影片平臺的資訊流廣告推廣,是法律諮詢公司引流和獲客重要渠道。
一位專做法律內容資訊流廣告投放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部分平臺的法律類資訊流廣告投放賬號需要有律所資質,他們有合作的律所,因此廣告投放賬號能夠認證為律所,他們可以藉此幫法律諮詢公司投放廣告,收集需要法律服務的客戶電話等線索,再交給法律諮詢公司去聯絡,每條線索大概40元左右,電話接通率在90%以上。
讓律師們想不明白的是:為何律所的登記資訊,能夠如此輕易的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被冒充?
8月2日,就“律師事務所”賬號認證所需材料,涉事平臺客服告訴新京報記者,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是與營業執照一樣的主體資料,有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就可以正常申請。當被問及影印件是否可以,客服稱需要稽核來進行判斷。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上述平臺專業號認證需要填寫賬號名稱、頭像,上傳《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在隨後的身份驗證環節有二選一兩種方式,分別為“法人人臉識別”和“提交申請公函”。其中,“提交申請公函”需要下載填寫該平臺專業號申請函,新京報記者看到,申請主體可以授權指定人員作為賬號運營人員,並在下方“加蓋申請主體紅色公章(不支援PS章/電子章/部門章/專用章)”。客服表示,對賬號運營人員沒有要求,是否是律所的工作人員都可以。
就公章的真假鑑定,新京報記者從一位業內人士處瞭解到,公司印章都必須在公安局指定的刻印社製作,但當下仍有小作坊能偽造,除非原章持有者發現,否則很難鑑定真假。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提到,網際網路平臺做的是形式審查,而不是事實審查,能稽核形式真假,但看不出事實真假。從現實來講,平臺針對所有認證都承擔實質性的事實稽核,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出現名稱權被侵害的情況,朱巍提到,根據2023年7月中央網信辦秘書局釋出的《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被侵權人可以以第一條“網站平臺應當強化註冊、擬變更賬號資訊、動態核驗環節賬號資訊稽核,有效防止“自媒體”假冒仿冒行為”為依據,向平臺說明情況或傳送函件,要求平臺登出侵權賬號和內容。
遇到類似情況,朱巍認為平臺首先應當核對,確認後對侵權賬號禁言或者登出賬號,因為原來的粉絲都是該賬號透過冒名頂替專業機構才獲取的,“比如李鬼和李逵都出來了,李鬼就應該被刪除。”如果平臺知曉後沒有采取措施,按照民法典規定要承擔連帶責任。
《關於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還提到,“從事金融、教育、醫療衛生、司法等領域資訊內容生產的自媒體,網站平臺應當進行嚴格核驗,並在賬號主頁展示其服務資質、職業資格、專業背景等認證材料名稱,加註所屬領域標籤。”
朱巍建議,平臺應當加強稽核能力,針對這四類內容,平臺是否能夠補充一個更加複雜的驗證程式,強化資質的認證和稽核。
法律諮詢公司的諸多亂象,其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也是原因之一。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黃文婷律師提到,當下的法律諮詢公司依照公司法進行審批和登出,導致一旦在開展業務時出現問題,很多公司直接登出,工作人員也不用承擔什麼責任,因此才遊走在合法與非法的邊緣。

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申請保全的證據中,賬號“永高法律服務”日常釋出的法律服務相關資訊。受訪者供圖

抓住那個假冒者
在這場看不見的較量裡,律師們決定維權。
3月初,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向涉事平臺傳送律師函,要求披露“永高法律服務”賬號註冊及認證過程中的實際經辦人或單位的資訊資料,以及賬號實際運營人或單位的資訊資料,並希望立即對該賬號作禁言封號處理。
固定證據是重要一環。律師們瞭解,電子證據與傳統的書證物證相比,在固定上更為困難,如果冒名者刪除或者登出賬號,就會在維權時缺失關鍵證據。因此,在傳送律師函前,彭仲兵就前往公證機構申請保全證據,對平臺上公佈的證照資訊及使用者名稱為“永高法律服務”賬戶上所顯示的相關頁面內容進行保全證據公證。
由於律師函未得到有效回應,平臺上的“永高法律服務”賬號還在持續釋出法律相關的資訊,律所指派黃文婷律師作為代理人,向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人民法院起訴了平臺的運營方。
起訴狀中提到,涉事平臺上“永高法律服務”賬戶的實際註冊人或運營人進行不正當競爭,冒充原告名義進行註冊認證,侵犯了原告的名稱權。其持續釋出虛假筆記招攬業務,違法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提供所謂的法律服務騙取諮詢費,導致原告被投訴,誤導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對原告進行負面評價,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被告作為平臺的運營者,對其平臺使用者提供的資訊資料未嚴格審查,為冒充原告的網路使用者提供網路服務,共同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利,依法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在開庭前,涉事平臺向法院提交了“使用者資訊披露”,包括賬號“永高法律服務”的註冊手機號、進行專業號認證時提供的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以及一份“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授權方某某作為賬號運營人員的公函。
其中,“永高法律服務”提交的用於認證的“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引起了黃文婷律師的注意。這張許可證右下角的發證機關和所蓋公章都是“銅仁市碧江區司法局”。
而根據律師法相關規定,設立律師事務所必須由省一級司法廳審批,區縣級的司法局沒有審批和頒證的許可權。黃文婷律師表示,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真正的執業許可證發證機關是貴州省司法廳,所蓋公章也是貴州省司法廳的公章。
另外,上述申請公函還顯示,“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於2023年11月2日授權“方某某”為“永高法律服務”賬號運營人員,並在右下角蓋了“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的公章。黃文婷律師發現,該公章並不是自己所在律所的真實印章。
這意味著,“永高法律服務”涉嫌存在偽造司法局公章、律師事務所公章以及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證的行為。黃文婷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第一次開完庭後,涉事平臺又向法院申請追加方某某、秦皇島如山法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及安徽極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被告。
黃文婷律師提到,因涉嫌偽造印章,碧江區人民法院同時向公安機關移送了該案件的刑事犯罪線索,公安機關已對相關責任人員採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6月29日,這起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在法院的組織下調解成功。黃文婷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刑事案件部分還在偵辦中。
在民事調解書中,新京報記者看到,法院要求平臺取消對“永高法律服務”賬號涉及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相關資訊的專業認證;秦皇島如山法律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等公司共計賠償貴州邦宇律師事務所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20餘萬元,並且還須登報道歉。
最近微信改版
經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推送
星標🌟“剝洋蔥people”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
洋蔥話題
▼
你對此事怎麼看?
後臺回覆關鍵詞“洋蔥君” ,加入讀者群
推薦閱讀

有你“在看”,我們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