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大刀一刀又一刀,目的本來是想要“製造業迴流”,沒想到,一刀砍在了自己的大動脈上。
美國醫療系統先繃不住了,而且,隨時面臨癱瘓。其實美國的醫療系統早就是病入膏肓,關稅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關稅大漲之前就是嚴重問題,比如人手不夠用,因為口罩三年,美國抗疫不利,基本是擺爛處理,醫護人員長期高壓工作,太多人扛不住就離職不幹了。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到2031年,光護士缺口就有20萬。
還有個大問題就是缺錢,因為人力和物資成本飆升,醫保支付改革滯後,有超過一半的美國醫院在2022年就已經是虧損運營,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這是美國醫院協會的資料。

工作壓力大,還不掙錢,還得活下去,怎麼辦呢?那就壓縮成本,砍服務!急診、產科、精神科…這些救命但不賺錢的科室,能不要就不要了。
全美頂尖的麻省總醫院百瀚醫療系統,2024財年虧損7200萬美元,裁員1500人, 耶魯紐黑文醫療集團虧損1.2億美元,同樣裁員、關停分院。
2023年,美國超60家醫院關門或破產, 鄉村醫療更是難以為繼,美國保險集團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有432家鄉村醫院面臨倒閉,佔總數的1/4。
這意味著幾百萬居民失去最近的救命場所。田納西州某鄉村醫院因付不起呼吸機維護費關閉ICU,已致3人死亡! 密西西比州13家醫院關閉產科,孕產婦死亡率飆升200%!
美國醫療系統就像個重病患者,勉強續命。
眼下,又被關稅大刀給了致命一擊,美國醫療行業高度依賴中國出口的原料藥,97%的布洛芬原料來自中國,70%的青黴素工業鹽來自中國,中國壟斷了全球80%的肝素原料和89%的一次性手術器械,而美國本土產能只能滿足需求的12%。
這意味著,一場貿易戰就能直接掐斷美國人的“生命線”。加徵關稅後,美國本土製藥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可能導致部分藥品供應短缺或價格上漲。
比如注射器、口罩、醫用手套。一支醫用注射器的成本,因為關稅從0.15美元漲到0.37美元,醫院運營成本直接上漲15%。
美國戰略準備與響應管理局報告顯示,95%的基礎無菌注射劑原料藥來自中國和印度,以生理鹽水為例,雖然科技含量不高,但在重症監護室裡用量巨大。
在2024年,由於關稅和供應鏈中斷,全美83%的醫院實施了配給制,先給危重症患者或有錢人用,32%的化療患者被迫中斷療程。
全球化是為了讓藥品更便宜,但特朗普瘋狂的加關稅,逼的美國醫院不得不削減其他開支,已經開始影響患者護理。
這還不是個例,全美32%的醫院都在面臨這種困境。設想一下,你生活在美國,如果連一瓶生理鹽水都買不起,ICU裡的患者怎麼辦?一天的醫療費用得多少錢?多少家庭扛得起?更深層的是國家安全風險。
五角大樓的檔案顯示,美軍戰備醫療包中,67%的止血敷料依賴中國,如果供應鏈中斷,士兵死亡率可能飆升40%。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國家都無法透過簡單粗暴的貿易保護主義實現經濟安全。關稅壁壘高築,傷害的不僅是競爭對手,更是本國經濟的根基。
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成為拖累美國經濟的沉重枷鎖。貿易戰可能要比我們想的結束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