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全球化的科技競爭中,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尤其是在美國,H1B簽證成為了科技公司爭奪國際頂尖人才的重要手段。2024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和科技行業的蓬勃發展,各大科技巨頭紛紛加大了對H1B簽證的申請力度。那麼,哪些公司在這場激烈的“搶人大戰”中脫穎而出呢?
H1B簽證:科技巨頭的“人才護照”
H1B簽證是一種非移民簽證,主要針對在美國從事專業性工作的外籍人士。每年,美國政府會發放65,000份H1B簽證,另外還有20,000份專門留給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申請者。儘管如此,H1B簽證的需求量仍然遠遠超過供給,各大科技公司為了爭奪這份人才紅利,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據報道,H1B簽證再次成為焦點,特別是在馬斯克和MAGA粉之間的互掐中。每年H1B簽證的新發數量雖然有限,但各大科技公司依然拼盡全力爭取更多的名額。特斯拉在2024年的H1B初始僱傭申請從去年的328份飆升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顯示出其對國際人才的高度重視。

下面這份2024年最新榜單揭示了誰才是吸納H-1B員工的“頂流玩家”:
Amazon(亞馬遜):2024年獲批3,871份申請,較2023年的4,000多份和2022年的6,400份有所減少但仍然穩居榜首。
Cognizant:資訊科技服務公司,獲批2,837份。
Infosys:數字服務與諮詢公司,獲批2,504份。
TCS(塔塔諮詢服務):獲批1,452份。
IBM:科技公司,獲批1,348份。
Microsoft(微軟):獲批1,264份。
HCL America:計算機程式設計解決方案提供商,獲批1,248份。
Google(谷歌):搜尋引擎巨頭,獲批1,058份。
Capgemini:資訊科技公司,獲批1,041份。
Meta Platforms:前身為Facebook,獲批920份。
Deloitte(德勤):審計與稅務諮詢公司,獲批891份。
Apple(蘋果):iPhone和筆記型電腦製造商,獲批864份。
Intel(英特爾):半導體公司,獲批851份。
Accenture(埃森哲):IT公司,獲批833份。
LTIMindtree:全球技術諮詢公司,獲批798份。
Tesla(特斯拉):電動車製造商,獲批742份。
Ernst & Young(安永):會計事務所,獲批741份。
Goldman Sachs(高盛):投資銀行與金融服務公司,獲批678份。
Wipro:IT服務提供商,獲批609份。
Walmart(沃爾瑪):零售巨頭,獲批654份。

亞馬遜:無疑成為2024年H1B簽證的大贏家
亞馬遜的成功並非偶然。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亞馬遜在雲計算、人工智慧、物流等多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和發展。為了保持其在這些領域的競爭優勢,亞馬遜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吸引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工程師和科學家。H1B簽證的大量獲批,無疑為亞馬遜的人才儲備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除了亞馬遜,其他幾家科技巨頭也在2024年的H1B簽證申請中表現不俗。雖然H1B簽證需要抽籤,很大機率是要憑運氣,但是,有靠譜公司的支援也至關重要。
H1B簽證政策的未來走向
儘管H1B簽證在2024年繼續受到科技巨頭的追捧,但其政策的未來走向仍存在不確定性。跨黨派智庫移民政策研究所高階研究員奇什蒂(Muzaffar Chishti)表示,H1B簽證政策的改革一直是美國政壇的熱點話題。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技術發展的需要,未來H1B簽證政策可能會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和國家的需求。
當前,H1B簽證政策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一方面,H1B簽證的需求量遠遠超過供給,導致許多優秀的國際人才無法獲得簽證;另一方面,一些批評者認為H1B簽證被濫用,影響了本土勞動力市場的公平競爭。因此,未來的政策改革需要在保障企業需求和維護市場公平之間找到平衡點。
2024年,美國科技巨頭在H1B簽證申請中展開了激烈的競爭,H1B簽證的獲批,為這些科技巨頭的人才儲備提供了重要支援,幫助它們在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然而,H1B簽證政策的未來走向仍存在不確定性,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H1B簽證不僅是科技巨頭爭奪人才的重要工具,也是國際人才實現夢想的橋樑。
2026財年的H1B抽籤準備工作已開始,雖然網上各種傳言及川普上任及移民政策的不確定因素,但希望錯過2025財年H1B抽籤、未中籤剛準備提交申請的留學生們還是要提早做準備,以不變應萬變。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內容綜合自網路。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