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手裡握著回到2005的鑰匙

21世紀即將過去四分之一,
你在懷念什麼?
看到李宇春和周筆暢在《聲生不息·大灣區季》同臺合作,多少人感慨今夕是何年?
兩人在節目中的首次同臺,共同獻唱劉德華的經典歌曲《17歲》。這首滿載回憶的人生之歌,也讓她們閃回到二十年前、在這個舞臺上“想唱就唱”的自己。
當時間來到2025年,2005年《超級女聲》也迎來了第二十年。鏡頭切到眼底泛淚的何炅,作為當年的見證者之一,他大抵也和臺上的春春和筆筆一樣,想起了那年夏天。
cr.《聲生不息·大灣區季》
“大家好,我是2005《超級女聲》08號選手李宇春。”
“大家好,我是2005《超級女聲》07號選手周筆暢。”
她們各自的音樂之路,從海選時的《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和《普通朋友》開始,一路高歌猛進。
cr.《聲生不息·大灣區季》
“05超女”總決賽之夜,李宇春以352.8萬多票的成績問鼎冠軍。這一幕,定格了中國電視史上的“造星”傳奇。
二十年間,高山低谷,選秀綜藝滄海桑田;而“05超女”誕生的超級偶像,連同海選的點點滴滴,成為網際網路敘事流變中的一處座標。
在2025年的開始,我們不禁想把時間撥回到二十年前。
那個炎熱又潮溼的夏天,你還記得那條傳送的投票簡訊嗎?
二十年前的內娛選秀 
好新 好猛 
好多“活人”
在“101系”選秀風靡之前,《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是中國內地偶像選秀的經典廠牌。
2004年,《超級女聲》試水成功,開啟了“草根選秀”的時代。
而《超級女聲2005》則是把這股選秀熱潮推向萬眾矚目、全民參與的高峰。
直到現在,“05超女”的海選片段還是會在網際網路上被網友們津津樂道地考古。
因為那些片段記錄了一種預料之外的新奇與未知。
2005年,《超級女聲》擴大了海選規模,足足吸引了全國近15萬人報名參加,年齡跨度從4歲到89歲。
如今高談闊論的打破女性年齡束縛,在“05超女”海選時不構成一種藩籬。
“不論年齡、不問地域、不拘外貌”的直播海選,連同評委柯以敏等人的辛辣點評,留下了太多名場面。
即便節奏稀碎、跑調忘詞、五官亂飛,“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對面評委”的精神狀態實在美麗。
有人拿捏起巨星範兒掃吉他,有人唱到一半轉身接電話。
有選手即便面對評委的否定,卻能理直氣壯地反問:“我唱得不好,與我參加比賽有什麼關係?”
比歌聲更生猛的,是一張張真實、不怕展露瑕疵的面孔。
她們滿身力氣,也不羞於展示蹩腳的手段。
為內娛貢獻了“活人”含量超高的時刻。
cr.《聲生不息·大灣區季》
不設門檻的“超女”海選,讓電視選秀成為一個蓬勃向上、肆意喧鬧的遊樂場,而非資本傾軋的角鬥場。
據《新週刊》報道,《超級女聲》海選的第二天,有觀眾往湖南電視臺打電話投訴:“為什麼不把(唱歌)跑調的、長得醜的剪掉?”
而節目製作人廖柯堅持做一場真正的全民選秀,意味著每個人都有上電視的權利。
回看“05超女”,從海選到三強總決賽,從選手到評委,從臺前到幕後,處處透露著一股生猛的力量。
那種鮮活、生猛的生命力,恰恰是今天的內娛最稀缺又令人唏噓的。
2005年的超級偶像 
含金量還在上升
全民參與的“05超女”,創下了中國內地娛樂史上的造星“神話”。
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塑造了一代人的審美偏好和追星方式。
那時的選秀,還沒有“人設”一說。
在海選階段就脫穎而出的李宇春和周筆暢,在當時成為“中性風”的代表。
二人的超高人氣,顛覆了當時傳統觀念對女性的審美喜好,也打破了大眾對於明星、歌星的固有印象。
公眾視野下的女性形象也由此迎來了更多可能。
cr.《聲生不息·大灣區季》
事實上,“中性風”絕非李宇春一路問鼎“超女”冠軍的制勝砝碼。
“我就是不會偽裝自己,我裝不出來。”
李宇春當年接受採訪時的發言恰如她的颱風,瀟灑、坦誠、自然地做自己。
在昂揚、蓬勃、擁抱變化與可能的千禧之初,李宇春的出現恰好迎上了青少年一代對世界好奇的目光。
“想唱就唱”是《超級女聲2005》的主題slogan。
看似簡單的四個字,也道出了彼時中國內地音樂產業的心聲。
2005年的華語樂壇,被歌迷形容為“神仙打架的年代”。
那一年,外掛一般的周杰倫,帶著專輯《十一月的蕭邦》“屠榜”。
《夜曲》《發如雪》《黑色毛衣》《一路向北》,隨便一句歌詞,就能把青春和回憶攪個天翻地覆。
那一年,光良留下了《童話》,五月天唱起了《知足》。
梁靜茹滿懷遺憾地訴說著《可惜不是你》,楊丞琳把《曖昧》的委屈唱到人心碎。
港臺音樂如雨後春筍般的生機,呼喚著內地樂壇新的聲音。
而《超級女聲》的舞臺,為不同音樂型別提供了萌發的土壤。
周筆暢帶著自己擅長的R&B曲風,被評委柯以敏直呼“拯救歌壇”。
張靚穎用英文歌為國內聽眾開啟接觸歐美音樂的一扇窗。
音樂的火種,不僅點燃了“超女”的舞臺和那個年代的內地樂壇,更深埋在“想唱就唱”的她們心底。
以至於在後續的發展中,“05超女”前三強不約而同地堅守音樂作為主陣地。
問鼎冠軍後的二十年裡,李宇春的偶像號召力,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當之無愧的頂流。
從2005到2015十年間,李宇春幾乎每張專輯都誕生了hit song。
成立個人工作室之後,她也在用音樂作品不斷重新整理紀錄。
無論是2005年的橫空出世,還是此後二十年的頂流長紅,“李宇春現象”超越了歌聲和音樂。
她的態度、風格在與主流文化的碰撞中,標記了“偶像”一詞的重量。
周筆暢在如何平衡個人音樂風格與大眾流行的探索中,找到了獨樹一幟的音樂人格。
張靚穎被稱為華語樂壇現役最強vocal的代表之一,從“超女”舞臺一路唱到格萊美。
那一年,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的三強角逐被娛記報道形容為“金蘋果之爭”。
那個炎熱的夏天,你是“玉米”“筆親”還是“涼粉”?
在那個還沒有打榜、做資料和明星超話的古早年代,粉絲們透過BBS和QQ群線上交流、組織應援。
娛樂產業日新月異,風雲變幻。
猛然發現,“101系”選秀也成為過去。
追過的星,已經黯淡了幾顆。
而“05超女”前三強的含金量,在時代的洪流中,反覆被驗證。
請回答2005 
一場曠日持久的懷念 
2005年,一個神奇的年份。
“05超女”形成一種流行文化並走紅絕非偶然,而是時代情緒裡一個生動的切片。
那一年,千禧辣妹的張揚態度如日中天,娛樂圈遍地都是神顏。
金曲榜單上霸榜的常客二十年後照樣能打,內娛選秀誕生了不曾跌落神壇的頂流偶像。
那一年流行過的種種,好像帶著某種對抗時間沖刷的魔力。
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紅毯
當年一首《月亮之上》火遍每一個廣場,鳳凰傳奇如今還在喚醒Z世代的血脈。
那一年的仙俠劇,沒有被清一色的喪葬風荼毒。
趙靈兒的仙、李逍遙的俠,讓《仙劍奇俠傳》的BE美學成為一代人的意難平。
二十年過去,《家有兒女》還是許多人的電子榨菜。
古靈精怪的小雪姐姐有在好好長大。
有人說,周迅和觀眾之間才是真正的“蘭因絮果”。
那一年,《如果·愛》裡的周迅,天真有邪,被鏡頭放肆地偏愛。
周迅和金城武,兩個人僅用對視和眼神就能談情說愛。
電影《如果·愛》劇照
2005年,千禧辣妹的風越吹越張揚。
高露膚度的穿搭換來的不是直角肩、蝴蝶背等身體焦慮。
牛仔短裙、印花上衣、堆堆襪,在那個尚不知“多巴胺穿搭”為何物的年代裡,包裹著更加強烈的色彩。
在當時,人們管這叫把“QQ秀”搬進現實。
Dior 2005春夏系列

以“Y2K”美學為代表的亞文化風格,宣告了年輕一代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個性的探索。
當我們站在時間線性的刻度上懷念那個年代,當年的亞文化是否已經成了我們記憶裡的主流文化?
當那些毫無關聯的往事重新組合,以此獲得新的過去。
而人們懷念的,究竟是重組的回憶還是粗糲的真實?
有人說,懷舊與復古是對眼前的生活失去了歸屬感。
其實懷念過去的本質,未必是對當下不滿。
只是看著眼前的諸多不確定,出於本能,想要鑽進那些已經發生過的、確定的美好裡。
在千禧年到來之際,電影《駭客帝國》丟擲了一道經典問題:
你會選擇紅色藥丸還是藍色藥丸?
吞下紅色藥丸,就會來到真實的世界,要面對現實的殘酷以及難以預測的未知。
吞下藍色藥丸,可以繼續留在“楚門”的世界,享受幸福的虛幻,不用面對恐懼。
藍色藥丸,就像是可以穿越回到過去的開關。
然而生活最弔詭的地方就在於,給我們準備的,其實是兩顆紅色藥丸。
cr.電影《駭客帝國》

2005年的夏天,坐在電視機前的你,為喜歡的“超女”編輯傳送投票簡訊。
那條質樸而悸動的簡訊,搭上科技發展的快車,扎進網際網路構建的新鮮敘事裡。
活在過去的門,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但偶爾拾起對那個年代的懷念,我們才有機會與過去的自己重逢。
然後發現,那些高山低谷、起起伏伏、始料未及,沒那麼殘酷。
就像沒人料到,當年英語作文裡的李華終於在2025年收到了來自大洋彼岸的回信。
沒得選的紅色藥丸,也可以是一種best wishes。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聊聊你記憶中的2005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