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beebee公園
ID:wastepark
如果你見過挪威的冬季,一定會注意到步行街上無人剷雪,路面卻一直保持冰雪消融的穩定狀態。
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整個城市的主要步行街和人行道都裝有地暖。
包括位於市中心的卡爾·約翰斯大道,從奧斯陸大教堂直通國會大廈,一遇下雪天就像有摩西開闢紅海。
挪威有加熱人行道,其他國家有嗎?
同時,一種莫名的金屬裝置嵌入挪威大街小巷的人行道,堪稱隨處可見。
它在外鄉人眼中基本屬於未解之謎,人到挪威才有頓悟的良機。
有國外網友在reddit的子論壇r/挪威中發帖,“現在我在挪威的特羅姆瑟。到處都是雪感測器。太酷了,難以想象執行起來得多貴。”


這些雪感測器與路面之下的加熱電纜相連,形成一個節能、自動化的融雪系統。
它用於在冬季消除路上積雪,保持市中心人行道的清潔和乾燥。
順帶給外鄉人帶來象徵著未來社會的精神衝擊。

“加熱的人行道基本上是我能想象的最大奢侈,人生目標。”有reddit網友感嘆道。
早在2003年,挪威的諾託登市佈局超10000平方米的加熱街道和人行道,宣告市中心人行道上積雪的時代已經結束。


關於挪威為何具備在人行道上鋪設地暖的優越條件,國內網友有過很多猜想。
其主流觀點之一是,比起人工掃雪的費用,在挪威鋪地暖更便宜。原因在於挪威近89.16%的電力來自水力發電,產量龐大且便宜,還能利用工業廢熱。
所以這完全出於經濟考量,無需上升到北歐神話的高度。
事實真的完全如此嗎?


2012年,特羅姆斯郡斯克耶沃伊市政府歷時5年、耗資300萬挪威克朗、以工業廢熱融雪的綠色環保專案宣告失敗。
除了前期投資的損失之外,市政府每年還必須花費超過10萬挪威克朗作為冬季道路維護費用。
具體而言,需要人工清除路面上本應自行蒸發的積雪,並在結冰路面上撒上鹽和沙子。
因為先進的加熱系統不起作用。

王儲妃為環保街開幕剪綵
專案本意是,利用一家名為勒羅伊奧羅拉的加工廠生產聚苯乙烯泡沫塑膠盒的工業廢水融化積雪。
結果水量和溫度都不夠。
於是市政府安裝了一臺大型電鍋爐來加熱水。
節能燃燒器執行一個短暫的冬季後,電費高達50萬挪威克朗,比每年人工除雪費用的4倍還多。

我愛加熱人行道,其他國家也有嗎?
技術經理 Yngve Volden認為,如果想讓供暖系統根據降雪量充分發揮作用,必須使用兩倍的電量。
此外,由於工業廢水中含有雜質,需要每隔一天清潔一次熱交換器等裝置。
環保背後可以全是生意,但不能全是成本。
市議會決定關閉電閘不幹了。

挪威當地日報《i特羅姆瑟》一度發文承認,給人行道安裝地暖是一種“昂貴的舒適”。
2021年,利勒斯特倫市花費480萬挪威克朗為街道和人行道供暖。到2022年,該成本上漲至約700萬挪威克朗。
暫且不談基建,無論熱源來自電熱還是水熱,都會產生相應的成本。
100平方米的冬季正常用電量需花費25000挪威克朗,約等於掃雪機操作員工作109小時的時薪。
為了節省電力,挪威政客甚至提出關閉路燈的嚴厲措施。

特羅姆瑟市利用垃圾焚燒廠的水熱向市中心街道和電纜線路沿線的大型建築提供地暖。
“地暖收費可能隨著電價波動,但通常略低於電價。”特羅姆瑟市建築管理部門經理 Arve Norgård表示。
即使特羅姆瑟市政府承擔了大部分道路融雪系統的建設成本,但運營和消費需要個人業主掏自己的錢包。
如果想省電,沒有施加足夠的電力來融雪,人行道通常會被冰覆蓋,比積雪模式更容易讓人滑倒。

帶地暖的人行道本身也存在隱患。
比如一邊下雪一邊融雪,就容易踩到雪泥。
帶地暖的人行道和馬路過渡處的結冰路面,也將給使用嬰兒車和輪椅的人們帶來安全風險。

2022年9月,利勒斯特倫市議會上出現“必須停止街道供暖”的提案。
理由也很簡單粗暴,就是電價上漲。
為了減少支付電費等費用,許多人在家坐著挨凍、放棄洗澡,然後市政府花費數百萬為街道供暖。
這如同透著一股荒誕現實主義的高福利社會切片。

你覺得怎麼樣?我們應該關掉路面供暖系統嗎
總體來說,街道供暖是挪威的市政當局在低電價時期給予社會的一種奢侈。
當時市政府自認負擔得起。
如今時過境遷,利勒斯特倫市正面臨經濟危機,今年政府預計赤字達2.65億挪威克朗。

“最近首相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必須做好迎接艱難冬天的準備。”
“我同意這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容忍在沒有地暖的街道上行走。”政黨候選人託雷伯格說,“在利勒斯特倫市也是如此。”
“容忍”一詞出現在“街道不安裝地暖”的社會語境下,反而讓我對自己的生活無法忍受了。
本文授權轉載beebee公園。轉載此文不具有任何商業宣傳性質。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悅禾旅遊JoyTravel 誠意推薦。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啦,
置頂公眾號變成了星標,
加了星標,
才能不錯過我的每一次推送和福利呀。

加星標方法





美西
郵輪
邁阿密
夏威夷
美國簽證
阿拉斯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