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你和我一樣,習慣了國內的節奏,再踏上挪威的土地,很容易產生錯覺:這是個被“劇透”人生的國度。
當我帶著兩小隻從奧斯陸機場出來那一刻,我差點以為走錯了片場。
作為挪威的首都,奧斯陸這個城市看著不大,基礎設施不新不舊,路上的人也不多,每個人都像剛從健身房或滑雪場回來:
一身戶外服,步伐悠閒,工作日的大下午坐在廣場喝咖啡。
相比起來,無論是國內的鱗次櫛比,還是英國的歷史厚重,更別提中東的紙醉金迷,挪威怎麼看都無法讓人一眼認出,這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可越深入瞭解越發現,挪威比表面上富多了!
他們人均GDP接近9萬美金!
這是個什麼概念?
咱們國內人均GDP前幾年才突破1萬美金,英國還不到5萬,挪威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25%!
但它富得非常剋制、安靜、甚至有點“佛”。
在這裡,人均年薪70萬+挪威克朗(約人民幣47.6萬),可全國最流行的生活方式竟然是——月光族?

挪威到處可見帶著雪板和寵物去旅行的人
02
人人月光?
原來他們根本不慌!
我們在奧斯陸本土導遊是位在這裡生活十多年的華人姐姐,她一邊指著大巴窗外晚高峰的車流一邊說:
“我們收入高是沒錯,但別忘了,挪威的稅收也高得離譜!”
挪威基本稅收就有40%。
華人如果是讀書留下工作的,基本都從事高薪職業,稅更是奔50%+去了。
就說人均收入吧,稅後能剩個3萬多,大概2.5萬人民幣,但物價卻幾乎是國內的10倍啊。

說到挪威物價真是驚人!
我帶兩小隻吃一頓晚飯,我甚至都沒點主菜,居然花掉我們1千多挪威克朗!
合人民幣700多!

所以一般工薪族,工資真就只夠cover一下日常生活了。
可導遊的話明明聽起來像抱怨,但她臉上一點都不苦。
原來在挪威,高稅收和高福利是對雙胞胎,教育、醫療、養老幾乎全由國家給“包圓”了。
比如:
孩子從出生起每月能領1000多補助一直到18歲;
初中以後每月有4000多助學金;
大學2023年前都是免費的;
後來難民來多了大學也開始收錢了,但每月有9000多助學貸款(工作後收入不到一定標準不用還);
要是還不夠,打打工時薪200+,基本不用家長花錢!
這裡最理想的移民方式是讀博士。
不僅不花錢,還有年薪50萬+,3年畢業後就能轉永居,享受國民待遇,好多亞洲學霸都是這樣留下的。
最離譜的是,哪怕你突然失業了,每個月也能領到62.5%的工資,領兩年!
所以這裡最經典的“人生規劃”是:
工作一年→躺平兩年→
再工作一年→再躺兩年……
怪不得挪威人人月光,因為他們根本不用存錢,國家就是最大靠山,福利厚得像峽灣深處的積雪,真是“窮得只剩安全感”了。

連我這種在英國不卷多年的人都不禁感嘆:
挪威真是福利稅收雙雙堪稱“英國Plus版”啊!
我忍不住問:“那大家不卷工作、不拼教育,靠啥逆襲?”
導遊聳聳肩說:“中彩票吧。”
我當時真被這個回答笑暈。
可你別說,這種“不卷”也許才是人類的原始設定?
03
老天爺追著餵飯,
說的就是挪威!
我們在挪威這幾天,真是無時無刻不在感慨,到底是什麼樣的投胎小能手,才能讓老天爺追著餵飯?
挪威作為資源型國家,未免有點太被上帝偏寵了,需要啥的時候,天上就掉點啥。
其實挪威很多年前只是個地處高寒地帶的“海邊窮國”,可偏偏北大西洋暖流給了他們世界上最豐富的鱈魚漁汛。


就靠著往歐洲各國出口北極鱈魚,挪威也能熬過漫漫長冬,圍繞鱈魚相關的產品也都成為了挪威最傳統和持久的產業。
我這次本就是受他們國寶級魚油品牌Möller's沐樂思邀請來的挪威,還親自感受了一把釣鱈魚呢,感興趣的親們可以看看影片。
但漁業這種行當太“看天吃飯”,並不能讓挪威人發財。
於是老天爺乾脆給了他們更穩當的財富。
上世紀,挪威突然一腳踩進石油井口,瞬間開掛了。石油出口到全球,能源儲備讓國家富得流油(字面意義)。

誒,那現在全球都發展新能源了對吧?
賣石油會不會總有不好使的一天?
可挪威繼續開著掛啊!
因為地處峽灣的挪威,水資源風力資源都豐富得取之不盡,不僅自己用不完,發的電還能到處賣錢。

可別看他們賣石油給別人,自家卻全用的是清潔可再生能源哦!
如今,挪威路面上94%跑的都是新能源車。
更誇張的是,近幾年年,挪威又發現了全球最大的磷酸鹽礦,正是生產電車電池的核心原料,能夠全球使用50年!

真,要啥來啥,不服不行!
04
挪威人最卷什麼?
答案顯而易見!
我原本以為,英國人已經夠會享受了,結果來到挪威,才發現這才是真·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天選之國。
但當國家替你打理好了一切,你是不是很想多活幾年才划算?
所以挪威人最大的動力就是卷身體。
真不是開玩笑,挪威人把身體素質當信仰。
從小滑雪、划艇、爬山、騎車,老了還能和孫子去溜狗拉雪橇。

這次我來挪威溯源170多年曆史的沐樂思魚油,完整見證了“從海水到瓶子”的全過程,結果最大的感受並不是“他們魚油多厲害”,而是這些人真的把魚油當飯吃!
在挪威,魚油不是“保健品”,而是從小喝到大的“國民食物”,和我們從小喝豆漿一樣日常。

當地超市、藥房、甚至每家酒店的早餐區都能見到沐樂思的魚油。
和麵包、牛奶、果醬放一起,客人隨便喝,孩子大人老人都喝。
因為鱈魚肝油不僅擁有人體必須的維生素D/V/E,還富含天然Omega-3,對大腦發育和心血管健康都大有益處。

沐樂思產品在超市、藥房隨處可見
所以無比在乎國民健康的挪威政府,從1925年起,著名的“奧斯陸早餐計劃”就在學校實施了“每天一勺魚油”的專案。
孩子們每天上學時,排著隊等老師餵魚油。

1925年奧斯陸一所小學中,孩子們站成一排等待老師喂Möller's沐樂思鱈魚肝油。
那個時候,沐樂思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了,吃了好幾代人。

為了更近距離感受這瓶魚油的來處,我們從奧斯陸一路飛到了北部的羅弗敦群島,傳說中挪威最美的海岸線,像是峽灣畫報走出來的一角。
我第一次發自內心想用“美得不真實”來形容一片海域,就是在這裡。

海水藍得像調過色,山像從海里拔出來的黑曜石,雪像棉花般碎碎鋪在上面。
我們穿上厚重的熒光色連體服,登上小船出海釣鱈魚——這就是沐樂思魚油最初的原材料。

結果呢?
當天風浪大到連老船長都直皺眉頭。我們在海上晃了三個小時,只收獲了一條鱈魚!
我盯著那條孤零零的鱈魚,突然理解了沐樂思為什麼反覆強調一句話:
“越純淨,越珍貴。”

在這樣“看天吃飯”的自然環境下,他們的魚油全部來自這種極寒深海、自由生長的北極鱈魚。
不投餵、不養殖。
從原料就天然珍貴,每一滴油都來之不易。
我們參觀了就建在羅弗敦島上的煉油廠。
眼看著每天新鮮處理完的魚肝被投入機器。

魚打上來24小時內必須處理完!
每天撈上來多少,就要處理完多少,整條供應鏈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
整條生產線乾淨得像實驗室,每個步驟都精細到毫克。

經過無數次提純,直到最後,提煉出那完全天然的,琥珀色的北極鱈魚肝油。
我原本以為這類傳統品牌多半守舊,結果到了現場才知道,他們對品質的追求完全可以稱為“極端”。
他們堅持只用挪威當地海域生產的鱈魚肝提取,保留天然營養結構,幾乎不加新增劑。
連工廠空氣都要控制溼度和潔淨度,每一批成品都要透過第三方重金屬和新鮮度檢測。
我手上這瓶魚油,就是當天提煉出來的“第一手原油”,還沒經過任何口味新增和包裝,卻已經沒有了魚腥味,跟超市和酒店裡喝到的原味版一模一樣。

“如今世界的自然環境不一樣了,但我們在盡一切努力,希望給孩子喝的第一口魚油,還和100多年前的一樣。”
負責人語氣淡淡的介紹,卻讓所有在場參加溯源的人無不動容。

你以為北歐人躺平,他們只是躺得很講究。
05
那天傍晚,羅弗敦下起了大雪。
寂靜的街道上腳步聲都能踩出迴音,漁港的船上還有一排排銀亮亮的鱈魚正準備被送往加工廠。
我忽然明白了:
原來在這個“躺贏”的國家,也有人用一生的時間,認真做好一件小事。

這一趟挪威之行,如果你讓我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一個最富裕的國家,偏偏選擇了最不激烈的活法。
他們不拼命、不焦慮,卻用極高的標準照顧自己的身體,也照顧地球。
資源是老天給的,但他們努力守住了這份饋贈,不讓它被浪費。
就像一瓶看起來不起眼的魚油,卻藏著一整個國家的節奏與信仰。

我雖然是帶著工作任務來的,但也真切地被這個品牌和這片土地打動了。
這趟溯源旅程才剛剛結束,更多關於挪威的奇妙故事,以及沐樂思的產品,我都會再介紹給大家。
最後再附贈幾張羅弗敦美景,都是同行擅長攝影的博主慷慨分享給大家的。





最後到達大家手裡的每一瓶魚油,都來自這世界上最純淨如童話般的地方。
★
正在團
★

超級好穿的防曬衣、防曬褲,還有墨鏡哦~

親測好用的“王炸防曬”,大人孩子都安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