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沒來灣區,一口氣見了25個朋友的感想

離開灣區5年,John重返故地一口氣約見了20多個不同行業、領域的朋友,瞭解了一下情況之後,發現灣區這幾年變化真的有點大。

由於tech寒冬、美國經濟衰退、人工智慧掀起新浪潮等原因,灣區er這幾年來的生活和工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響。

物價飛漲,之前大手大腳的朋友開始存錢,能不買的東西就不買,很多人的消費習慣變緊縮;
⭐國人在職場上越來越不好混,一方面裁員影響,另一方面印度老鐵橫行
房價瘋漲,晚上車的朋友都在後悔,但高點入手又覺得血虧;
卷娃嚴重,不輸國內,科研競賽、夏令營從小學安排上,卷學區房、卷補習班、卷藤校……

各種因素下,有人選擇離開,有人依舊堅守灣區,那
在灣區生活的小夥伴們的現狀

如何呢?下面給大家盤點一波

 灣區華人生活交流群 
灣區景區/美食/娛樂推薦、灣區醫院/學校/買房資訊交流……
掃碼回覆【灣區即刻進群~

灣區是個矛盾體!工作機會依然多

生活在灣區,高工資和高消費、高房價、高稅額,走在科技前沿和彷彿在村裡,WLB極好和生活無聊、日常“hiking、採摘、滑雪”三件套並駕齊驅,不少人

懷念國內的煙火氣息卻又放下下灣區的安逸。

那在灣區生活經濟、幸福度的指數究竟如何?

去年LISEP對美國50個大都會區進行了分析,各項資料顯示,聖何塞、舊金山位於美國工薪家庭和中產生活質量最高的前五名。

雖然生活成本高,但在高收入之下灣區er的結餘同樣也位居美國Top之位,去年有報告稱,聖何塞的兩個成人和兩個孩子的家庭組合,除去生活開銷後,每月能剩

餘的薪資中位比例為25.4%,舊金山的這一比例為18.2%。 

除此之外,對於技術型人才灣區依舊是機會最多的一個選擇,布魯金斯去年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舊金山.伯克利、聖何塞-聖克拉拉依舊是美國技術工作增長最快的都市群之一,去年

新增的AI崗位有25%集中在舊金山和聖何塞。

由於整體收入收入水平高,現在灣區中產的收入門檻也很高,而這幾年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收入增長停滯、購買力降低、醫療/教育/住房費用升高,越多越多的人退出了”中產“行列。

🌀Fremont:$104499(美國Top1)
🌀San Jose:$84673(美國Top2)


🌀San Francisco:$81623(美國Top4)

雖然灣區整體的生活質量全美第一,但舊金山灣區在人們的心中卻不太美好,很多人給其打上了“零元購”橫行、髒亂差、homeless遍地走、犯罪率高的標籤。還有小夥伴表示,疫情之後灣區治安環境變差了,偷家門口車的、砸車破窗、溜進後院的現象在附近居民當中出現的頻次越來越高。

灣區碼農生活圖鑑!單碼、雙碼各不同

作為科技中心,碼農是灣區最大的群體,參加一

場party 90%的人都在灣區tech公司上班

並不稀奇,大家熱愛討論的話題總是圍繞薪資、晉升、學校和工作環境,不少灣區er對孩子的期望是“上名校>>進入科技公司>>買房結婚”……

總之,很多人心中在灣區人們的職業總體分為兩類:碼農和非碼!那麼

灣區的碼農生活狀態

究竟如何呢?是否真的車房在手,吃穿不愁。

01
單碼家庭壓力大?高質量生活有點難

Alan剛到灣區工作就拿到了

近300k的TC

,剛拿到offer心裡樂開花已經開始盤算這買車買房了,結果工資單一到手,一整年才到手150k左右,每個月吃吃喝喝基本不剩錢。

有人還算了一筆賬,灣區買房首付要20%+,一般是40w左右,此外還要還二三十年貸款、每年2w左右的房產稅、各種maintenance,維修費……

七七八八房貸和生活費一年要十幾萬

。所以在灣區,單碼家庭想要買房、過高質量的生活還是有一定負擔的。

02
雙碼家庭真的爽!無奈也被裁員壓

去年有一個在谷歌工作了十一年的碼農分享了自己和同在大廠做碼農的老婆的工資,近100萬美元的年收入讓很多人羨慕,

三套房子、綠卡在手

,被直呼:人生贏家。不過,這一波炫富還引來了一些吐槽……

事實上在灣區,過去十年積累了大量資產、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的雙碼農家庭有很多。但這兩年受裁員的影響,很多

剛剛買上房承擔了大額房貸卻被裁員的雙碼家庭

也並不好過。

某大廠碼農Jack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裁員經歷,表示:“我和老婆都是碼農,兩人如今雙雙被裁,存款最多隻能撐一年,1年後找不到工作就得賣房離開。
2024抄底價,《課程年卡》緊急上架
「2024課程通關年卡」服務內容:
  • 4門課程,演算法、系統設計、BQ等
  • 1年內無限次跟課
  • 原價$14889,新年底價$3600
掃碼免費諮詢
戳原文,穩住offer~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