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跑!5.4分大爛片!這120分鐘,比吃了屎還難受! 2025-04-30 21:11 烏鴉電影 最近,有這樣一部神奇的電影。 看完讓你感覺,它竟然有些對不起劉浩存的演技… 更炸裂的是,誰能想象,文淇可以和蝙蝠俠扯上關係… 這部電影讓我第一次知道按摩椅是做什麼用的,就是讓你在看到爛片坐立難安又無法離席時,開足120分鐘,稍安勿躁用的… 下面來講講這一部入圍柏林電影節,豆瓣開分5.4,爭議巨大又讓人啼笑皆非的蝙蝠俠,哦不,烏鴉俠,哦不,《想飛的女孩》。 一個叫田恬的女孩,被長期囚禁在地下室,被強行注射毒品。 一天,她趁機逃跑,在差點被抓到的那一瞬間,搬起石頭,砸死了抓他的男人… 她就這樣逃啊逃,逃到了姐姐方笛工作的地方——影視城。 姐姐在這做大明星,吊威亞飛來飛去的。 她和姐姐一樣嚮往著自由… 但五年前,她未成年生子,姐姐又因為經常被家裡吸血,和家裡斷絕關係… 小時候,她倆如此親密,但如今,她已經和姐姐五年沒有聯絡了。 但沒想到,姐姐並不是什麼大明星,而只是一個武替群演,風裡來雨裡去… 而背後,還有從毒窟裡出來追著她的三個男人… 兩姐妹要如何化解過去的誤會,又如何逃出生天? 這似乎是一個有意思的,鋒利的,涉及到現實話題的,女性互助的故事。 但導演提前給了暗示。 一切都要從兩場冗長的水中戲開始,這兩場水中戲,似乎就暗示著這部劇的屬性——水。 一場戲是為了突出文淇做群演的慘,上上下下在水裡吊威亞。 也許導演本意是想透過這種刻意的延宕的重複,讓觀眾感同身受,來突出主角的無奈。 但這一段最終效果只有重複,無限重複的刁難,純惡人的男導演,破碎的文淇… 本該是塑造人物的重要片段,我看見前面幾排觀眾看到最後,陸續都掏出了手機… 另一場戲是文淇和劉浩存,非要在逃命的時候看日出。 結果被笨賊男人組抓到,兩男兩女就這麼在海邊肉搏… 概念是好看的,日出象徵著希望,他們在希望的時刻做著最無望的掙扎,有種悲壯感… 但逃命的時候選擇這樣一個無處可逃的海邊,是不是有些太危險,現實層面的缺少邏輯讓我們無法敞開心扉地,對這個場景產生足夠信任的共情… 到最後,不知道怎麼就來了的警察,更像是無數無法收束的國產電影黑屏後出的那一行字,粗暴,無聊,掃興,又帶著穩穩的絕望… 裡面的文淇,飾演一個在影視城的武替。 這些武替片段的戲中戲,都比正戲要好看太多。 文淇眼神犀利,隱忍,某一個瞬間,讓你覺得她就該接類似《臥虎藏龍》這樣的片子… 她的眼神自帶的力道,反而顯得周圍一切都變得更為輕浮,廉價,不適配… 某一瞬間讓人感慨,這世道太難了,難到吳彥祖教英文,王祖賢開艾灸店,文淇要和劉浩存搭戲… 但這無可厚非,憑本事賺錢無可指摘… 但最狗血的是,在最後為了表現出“想飛的女孩”真能飛了,武替文淇,竟然真眼神堅毅化身蝙蝠俠,從城樓上俯衝下來… 伴隨著突然陽剛起來的BGM,給所有已經昏昏欲睡的觀眾一個暴擊… 看到這一幕,我忘了最近腳崴的事實,垂死病中驚坐起,連夜拐出電影院並驚覺:原來我還能走這麼快… 這年頭,不怕商業爛片,就怕文藝爛片。 商業爛片爛起來,還殘存著討好觀眾的狗腿子感,文藝爛片爛起來,有個性地創死所有人… 文藝氣質的電影本該帶有獨立表達,但誰能想到,現在文藝片竟然是應試重災區,文藝片竟然是應試感最強的電影型別。 文藝片都要有一個意象,那就來一個:飛。 什麼會飛呢,烏鴉。 之所以選中烏鴉,大意是雖然我們揹負原罪,我們不被祝福,但我們至少有飛的自由。 好,意象夠了,那就主題先行: 要呈現不被看見的女武替,要呈現女女互助。 原生家庭一定要苦,而且苦得反映現實。 那就來一個下崗工人創業,最後血本無歸,家人反目,雙生姐妹花互相救贖… 可是,這一切卻沒有任何細節支撐,女武替只是受苦,家人們壞得莫名其妙,只能用吸毒來解釋他們的壞,但這些暗流湧動的掙扎,糾結,完全沒有體現,你無法和裡面任何一個人物共情… 女女互助甚至被調侃,編劇應該是熟讀05年的貼吧文學,純愛中貫穿嗑藥,誤殺,酒吧蹦迪等經典元素,結尾再來個雖然我失去了你,但我得到了你的女兒,這種陰溼骨科拉子BE文學… 但一切沒有細節,全靠眼神,恍惚之間,竟然讓人有種劉浩存的演技撐住了角色的感覺… 畢竟,爛到對齊了顆粒度,也就不顯短板了。 這是一部雙生花愛恨交織類似《七月與安生》,某一些鏡頭卻和《少年的你》迷之相似的電影。 一時竟然認不出,這竟然是當年拍出《嘉年華》文晏導演的新作… 遙想當年《嘉年華》,一樣的手持鏡頭,一樣的多視角切片式,但每一片都是那麼有衝擊,顯力道,每一個碎片就像玻璃渣一樣,不斷刺痛著觀眾,是真刺出血來… 你會心疼小文,那個在被迫剪斷頭髮後,也早早殺了自己的女孩… 你會心疼小米,那個強裝冷漠,明明自身難保卻如小兔般防備地給出真心的女孩… 你會心疼莉莉,那個嘴上八面玲瓏,卻打心底疼小米的仗義女子… 但《想飛的女孩》就是純碎,每一面都是破的,每一個玻璃渣渣都照出了觀眾的臉:我為什麼要來看這部電影,小丑竟是我自己… 《嘉年華》劇照 當然了,這部電影也不完全沒有好的地方。 有一場戲甚至在諷刺別的爛片。 方笛演群演,演雌競爛片,念著諸如“我可以用我的骨髓救他,你可以嗎?”“他身上,是不是有我的味道?”之類的狗血臺詞時,兩個女孩都笑場了… 隨後,方笛對著導演比中指:我是個爛演員,我演不下去。 但戲外,從來不是爛演員的文淇,似乎眾所周知地,陷入了某種困境已久。 她從來很有自己的想法,12歲就在父母擔心角色過於暗黑時,認定《血觀音》中的棠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角色”,和父母據理力爭。 在代表作裡,她凌厲的眼像是刀刃,刀刀向外,倔強上揚的嘴卻守著最深的秘密,刃柄朝內… 她有那樣驚人的承受力,早熟而舉重若輕地,承受甚至享受著,成人世界的詭譎,極致,糾纏的人性風暴… 當24歲的劉浩存,在拍到激烈如被海水淹沒的情節才能感同身受時,12歲半的文淇,就能在平靜如《嘉年華》最後走投無路坐在酒店的床上等待客人的戲中,悲從中來。 但誰能想到,暗黑少女成年後卻發現,生活的真相,竟然不是波瀾壯闊,不是刀光劍影,更不是嘉年華。 而是死水般的日復一日,連最為激烈的電影世界也未能免俗。 一切就像是練就一身功夫的俠女,卻闖入了諸如《都市家》這樣的職場劇中格格不入。 連演技精湛如文淇,都要喊話導演製片人:希望大家多想到我,我很有空! 但如果要用一個自然現象形容文淇,那就是:塵捲風。 它不像是其他龍捲風,需要強雷暴天氣才能形成,它只要稍微有一些地面加熱,就能迅速捲起來。 哪怕文淇在不那麼好的作品裡,她也自成漩渦,像有引力般,讓你不得不被她捲入,說服… 我們還總有這樣的念想,希望這個如今已嘗試自己做導演做製片人的女孩,能自成漣漪,卷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們也總還有這樣的念想,類似《嘉年華》這樣的電影,還能夠再次出現,存在…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我 點亮“ ”,可惜了文淇的演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