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ga”
“美國優先”
“亞裔細分”
“最後一次選舉”
“收回巴拿馬運河”
“買下格陵蘭島”
“加拿大要成為第51個州”
“墨西哥灣改為美國灣”
“擴張美國領土,把美國國旗插上新的地平線”
以及小馬哥“疑似”在集會上行納粹禮

以上都是特朗普的言論,以及在就職典禮上毫不掩飾說出來的話。將這些連在一起,您看到了什麼呢?反正我是看到了歷史,想起了納粹和小鬍子。
今天談談美國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美國近年來逐漸法西斯化的趨勢引起關注和警惕,有人認為美國是近幾年才開始法西斯化。其實不然。
我們在理解法西斯這個詞時,要跳出來看,不要就詞彙談詞彙。
所謂法西斯,不是納粹,也不是墨索里尼,法西斯指的是一個國家政權和社會組織形式高度的軍事化,一種高度緊張、刻意維持的準戰爭狀態;其內部共識、經濟發展和利益分配,都嚴重依賴對外戰爭勝利帶來的紅利。
其實,大多數社會在面臨衝突和戰爭的時候,都會向軍事化轉變,這很正常,等到戰爭結束後,就恢復常態,正常過日子,該幹嘛幹嘛。而法西斯政權不同,不論有沒有戰爭,都常態化保持全社會的軍事化,為了維持高度的軍事化,還會強行尋找乃至發明敵人,軍事化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
法西斯國家的特徵是把一般問題軍事化、一切問題軍事化,極其熱衷、也極其擅長把複雜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簡化為軍事問題,有條件要幹仗,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幹仗!
以上說的這些,與美國都能一一對上,嚴絲合縫。
美國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法西斯國家,只不過冷戰後塗脂抹粉、立牌坊,化身為普世帝國、燈塔之國、山巔之國,供世人仰望。
美國是一個以武立國的國家,對外軍事行動貫穿了整個美國的發家史。
自1783年取得“獨立戰爭”勝利以來,美國的國家歷史只有200多年。然而,在這短短的200多年裡,美國主動發起和參與的戰爭就多達200多次,粗略計算的話,美國平均每1年就要進行1場戰爭,平均每10年就要進行1場大規模戰爭。
而美國社會的民兵傳統和戰爭紅利,又導致美國全民好戰、聞戰則喜,美國社會本質上是一個高度軍事化的社會。
而且,不同於其他國家自上而下的軍事動員,美國的軍事化是自下而上的,由民間自發形成,具有廣泛而堅實的民意基礎,再加上美國的建國和發家就是一部戰爭史,導致軍事化和戰爭在美國具有不可置疑的至高地位以及合法性。
在美國,戰爭最能形成共識,最能獲取民意,美國的法律和政治結構又為這種軍事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客又透過迎合好戰的民意基礎撈取政治資本,久而久之,這種高度的軍事化成為美國牢不可破的一種文化基因。
換言之,美國社會是一個從民間到高層,從社會文化到政治制度,從經濟基礎到意識形態,都高度軍事化、並因為這種軍事化而深度法西斯化的社會。
法西斯,是美國的天然底色。
美國的法西斯化經過建國至今200多年的演化後,形成了一個緊密配合、“良好迴圈”的機制,即“軍工複合體-媒體利益集團-金融機器”三位一體高度協同,三者密切結合,分工合作,唇齒相依。
三者是如何合作的呢?透過維持高強度的軍事組織和準戰爭狀態來對外進攻,進攻獲勝後獲取戰勝紅利,將戰勝紅利金融化,從而盈利,再把盈利投入到軍事化再生產,由此實現以戰養戰的“良性迴圈”。
軍工複合體提供暴力手段,媒體負責製造敵人、忽悠民意、併為戰爭辯護,金融機器則實現戰勝紅利的最大化。
與美國這種深度分工、精密協同、自下而上的法西斯相比,墨索里尼和納粹根本就是小打小鬧,簡單粗暴,沒有絲毫的技術水平。很少有人知道,希特勒對美國是非常推崇的,這是法西斯小學生對法西斯大師的膜拜。
其實,推崇法西斯的不止是意、德、美、日等國家,法西斯的基因深深烙在西方文明血液中。因為法西斯主義根植於西方文明的羅馬血統中,羅馬社會本身就是一個軍閥共治社會,其軍事化特徵極其鮮明,並一直傳承了下來,這也是為什麼從美國到義大利的歷代法西斯國家皆熱衷於以羅馬自居,並大量使用羅馬文化符號,從舉手禮到束棒斧頭再到元老院。
扯遠了,言歸正傳。可以說,戰爭是美國的剛需,是美國的本能,是美國的氧氣,是美國的飯碗,沒有了戰爭和戰勝紅利,美國這個龐大機器就會運轉失靈,及至崩塌。而每一次獲勝,“軍工複合體-媒體利益集團-金融機器”三方共同收益。
梳理分析美國法西斯的演變和運作機制後,我們再來看一些歷史證據。
二戰之前,美國總統羅斯福本人並不反感納粹,他很讚賞墨索里尼,他向一個朋友寫道,“我和這位可敬的義大利紳士保持著相當密切的聯絡。”
美國有一批人,仿照德國建立了納粹集團“德美同盟”。德美同盟在全美各地建立了多達69個不同的納粹團體,還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衝鋒隊。

在德美同盟組織內講臺後面的牆上,美國國旗和納粹旗的中間,他們還會掛一張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畫像。這幫人宣稱,華盛頓是“美國第一個法西斯者”,因為他打心眼裡就不相信什麼民主。

1939年2月20日,德美同盟在紐約市麥迪遜廣場花園內,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集會。兩萬多名納粹分子穿著同盟的標誌性制服,高舉著萬字旗旗幟走進會場,在當時的美國,成為街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德美同盟的領導人庫恩在集會上講話,大肆宣揚他的法西斯思想。在他背後,德美同盟組織旗幟與巨大的華盛頓肖像畫以及星條旗交相輝映,堪稱名場面。

時針回撥到21世紀。
2016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大肆攻擊懂王是“法西斯”。這個時候,還只是帶著一些黨爭的味道。不過,仔細分析懂王上臺過程,與希特勒的當選元首,其實十分相似。
希特勒的上臺,就是利用德國民粹主義的結果,他用極富煽動力的演講,告訴德國人:我們要撕毀那將我們推向地獄的“凡爾賽條約”,我們要重新站回世界的舞臺,我們要讓那些欺壓我們、分割我們國家的強盜們後悔……

懂王用推特大搞輿論戰術,赤裸裸地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的口號,無異於宣告美國不再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以前是假裝負責),而是要和全世界搶蛋糕了,其侵略性和法西斯並無二致。

退群,種族歧視,崇尚武力,打壓異己,瘋狂集權,向盟友摘桃子,樹立假想敵,等等,懂王的所作所為,和當年的元首如出一轍。
但是呢,歷史不是簡單的重複。今天的美帝,產業空心化、軍備體系的荒廢和力不從心(例子太多、就不贅述了)等等,和當初的納粹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我斷定,懂王成不了小鬍子,美帝也成不了納粹。頂多坑坑盟友、搞新的門羅主義(戰略收縮、經營美洲基本盤、伺機而動)而已。
一句話,不是想成為納粹就能成為納粹的!
有那個心、沒那個命和實力,都是扯淡。
重要提示!!!
最近不少讀者反映,訂閱號列表裡看不到斐君文章了,問我是不是停更了。其實不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又改版了,如果您不是斐君觀點的“星標”使用者或常讀使用者,就收不到斐君推送的文章了。這意味著,您可能隨時和斐君失聯。
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星標”斐君,操作很簡單:
1.點選文章標題下方的藍色字“斐君觀點”,進入公眾號首頁;
2.點開右上角的“…”
3.點“設為星標”。
就可以啦。煩請設定一下,我們相約不走散。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創好文,敬請關注“斐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