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萬科在香港撲街了

寫這家公司被關過小黑屋兩次,殃及流量,奈何讀者們實在太熱情。今天就一個事情簡單寫,萬科相關的朋友們,手下留情,看清楚了再滅,成不?
本來沒有訊息對萬科來說是最好的訊息,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當內地沒啥新訊息時,萬科在香港又被注意到了。
事情起因是萬科香港的專案,叫Le Mont(上然)。
萬科在香港的存量專案中,Le Mont算貨值比較大甚至是最大的一個,6棟樓一共1600多
南華早報前幾天報道,香港渣打銀行和創興銀行不給Le Mont的購房者辦理按揭貸款,不給專案貸款。
銀行給了理由,說是評估了專案的價值和買房人的還款能力。
很容易讓人有負面聯想,是不是這兩家銀行也收緊了對萬科的態度。
答案是沒這麼嚴重。
渣打銀行和創興銀行不行,購房人換銀行辦按揭就好了。至於專案本身,目前也不差渣打銀行和創興銀行的貸款。
你可以理解為不稀罕。因為已經有貸款銀行
認真去翻公告就能找到線索20241230日,萬科公告為控股子公司財榮有限公司銀行保函提供履約保證。
財榮就是Le Mont的專案公司。2020年,萬科和青建國際以約37.05億港元投得香港大埔馬窩路住宅地塊,就是現在的Le Mont
這宗地在當年是港府招標規模最大的住宅地。地塊遠離市區,在一個山溝溝裡,環境很不錯。
路數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
Le Mont的貸款是筆銀團貸款。2022年貸款規模是30億港幣,2023年開發貸規模是52.4億港幣,並在2024年完成了貸款延期。
從貸款數字走勢來看,銀行給予了專案支援,讓開發得以進行。
公開資訊顯示,交通銀行是這筆貸款的代理行
還沒公開的資訊是,還有另外的三家銀行組團路數了解到,一家是香港的一家華資銀行,另外兩家是除去大華銀行之外的新加坡前三大銀行。
上星期,Le Mont終於首次開盤推出20-90平的1-4房,總價在238萬港幣—1038萬港幣。
萬科還是很會營銷的搞了大促銷。Le Mont搭載1+1方式,購房者買了一套大戶型後,買第二套小戶型總價最低88萬港幣起。
這樣1+1的方式下,樓盤單價就變成9萬/平—12.6萬/平,均價11萬/平,在大埔片區算是過去十來年的最低。
市場反響確實挺不錯,幾千人搶首批的200多套,超額認購20多倍算是近期香港樓市的一抹亮色。
但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一點,這次的200多套,萬科是賠本賺吆喝,內心得滴血。因為沒啥利潤,均價在15萬/平(不算車位)才可能保本
好在這專案沒有超融,就算按照這價格賣,也是能覆蓋銀行貸款的。無非是原先至少百億的貨值,掉到了約80億。
但要期待這專案的銷售回款能給集團貢獻很多增量資金,難啊,除非後面漲價再漲價。
現在這專案的幾家貸款銀行都還坐得住,雖然貸款覆蓋率可能不到2,但只要銷售能持續就行。
當然,Le Mont如果努努力,按照這次的流速下去,不排除今年能清盤。那到時候分分鐘就能成為香港的單盤銷冠。
萬科在香港市場的表現已經不算差。碧桂園在香港九龍城新盤“瓏碧”時不時打折,最近打到了5折都還沒清盤。
今年萬科在香港還有新盤推出,沙田顯和裡合作專案及牛頭角重建專案,依舊主打中小戶型。
Le Mont在法語中是“山”的意思。在香港的山溝溝裡,飛出了萬科這麼一隻金鳳凰。不管怎麼樣,Le Mont可算為2025年的萬科,在香港開了個好頭。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中,如有興趣入群
請向公眾號傳送名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有時候加群的讀者會很多,請耐心等待
已經在群裡的讀者也可以新增好友進群,請備註資訊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