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然
1
為什麼人一旦開悟,就會變得非常厲害?
因為人生最大的消耗是“內耗”,而人一旦開悟就沒有內耗了。
舉個例子:很多人看似又活了一年,其實只是把一天重複了365變,這種人活了一輩子也是在原地打轉,跳不出那個”怪圈“。
而有的人每一天都在精進,都在迭代,他們一輩子能活出了別人幾輩子的體驗。
為什麼絕大多數人都無法突破人生這個“怪圈”呢?
因為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被老天施了障眼法,或者是打了封閉針,我們的思維和認知都被牢牢的束縛住了。
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迷局,它就像一個被設計好的程式,程式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活著就想走迷宮,它會用各種表象、假象、誘餌、慾望來迷惑我們,讓我們無法走不出這個困局。
人生看似有無數的選擇、機會和可能性,其實都是障眼法,這些東西的設定就是為了讓我們迷惑而存在的,讓我們無法做自己。
最終能成功逃離這個迷宮的人的只有1%,所謂的”開悟“的人就是指的他們,而99%的人都被順利碾碎,然後成為社會運轉的輔助品,是社會前進的邊角料。
2
一個人一旦覺悟了,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
這樣的人大腦裡可以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卻又絲毫不影響自己做事,這是一種極其強大的相容能力,只有格局和認知到一定階段的人才可以做到,這也就做到了完全無內耗。
而普通人是什麼樣的呢?他們一個大腦只能容納一種思維或觀念,這種思維或觀念有可能是環境、讀書、經歷造成的,然後一輩子都在這個觀念裡打轉,其實只要是“單一性思維”,就是“偏見”,就是封閉性的。
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的並存,才是最健康的,就好像太極圖一樣,能夠同時包容黑和白,並且讓黑和白保持對立和統一。

舉個例子:現實中的很多事,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現實中的很多人,往往不是非善即惡/非敵即友的,而是灰度的。對錯、是非、黑白、善惡都可以互相轉化,這樣就能把世事處理的遊刃有餘,把人性洞察的明朗又透徹。
記住一句話:檢驗一個人是否開悟,就是看他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再比如,真正開悟的人,可以同時具備“出世的智慧”和“入世的手段”。
什麼叫“出世的智慧”?就是能夠跳出凡塵俗事的能力,這是一種升維的思考。記住一句話:答案永遠比問題搞一個維度。要想真正的把問題看透徹,必須升級一個維度再看當前的問題,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能夠隨時抽身而出,這就是“出世的智慧”。
什麼叫“入世的手段”?就是無論思維上升到什麼階段,都可以隨時躬身入局,這是一種捨我其誰的魄力,更是一種當仁不讓的能力。而不是飄在半空中,無法腳踏實地的做事,即便人生是一場遊戲,但卻隨時可以入局,控局。
舉個例子:很多人無法處理“賺錢”和“情懷
”的關係,賺錢和情懷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一個是入世,一個是出世;一個是現實主義,一個是浪漫主義,也因此很多人無法同時並存這兩種思維,或者總認為賺錢和情懷是矛盾的。
而實際上,這兩種思維雖然是對立的,卻完全可以統一起來,關鍵是有的事情滿足你賺錢的慾望,而有的事滿足你情懷的需求,千萬不要讓一件事既能滿足你“賺錢”的需求,也能滿足你“情懷”的需求,把兩個需求都押注在一件事上,這是很大的貪心,也是一種偷懶,最後這個事往往就被壓垮了。

因此,真正的高手都是怎麼達成目標的?在確定一件目標之後,把目標拆分成兩個屬性的東西,這兩個屬性往往是對立的,也是統一的,然後分別去滿足這兩個屬性的需求。
因此,做事業請記住這四個字:“錢情分離”。
所謂“情錢分離”,就是把事業的“情懷屬性”和“賺錢屬性”分開,
1:你的事業未必是你喜歡的,只要能賺錢就可以了;
2:你的情懷未必需要去賺錢,只要你喜歡就可以了。
現實中很多人就是這樣失敗的,他們在投資、創業、做生意的時候,總是想著“情懷”,明明是自己的執念造成的失敗,最後反而認為是因為自己有“情懷”造成的,開始抱怨、偏激、走向了極端。
再舉個例子:真正的高手買房子,都會遵循這四個字:“投住分離”。
所謂“投住分離”,就是把房子的“投資屬性”和“居住屬性”分開,即:
1:你居住的房子可以是你最喜歡的,但未必屬於你,可能是你租的;
2:你的房子未必是你最喜歡的,所以不一定要自己住,可以租出去。
很多人買房之所以虧錢或者增值太慢,就是因為總認為自己的房子一定要自己住,於是買房就選擇離自己近的地方,自己喜歡的地方,或者自己所在的城市,但這些地方未必就是最有升值潛力的。比如風景好的郊外別墅、外表很漂亮的公寓、公司附近的房子等等……

一旦把房子的“投資屬性”和“居住屬性”分開,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買在最增長潛力的地方,住在自己最喜歡的地方,這樣既能滿足居住需求,又能滿足財富的增長需求。
一個房子,往往很難同時滿足我們的兩大需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讓一個房子只滿足我們一個需求,是最妥當也是最靠靠譜的做法。
而人都是畢竟貪婪的,總想讓一個事物(或人)同時滿足我們的多種需求,事實證明這就是人最大的執念。
這就是無法同時容納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太想讓“單一思維”滿足人生所有的需求了。
(歡迎參加水木然的“認知學堂”,很多內容都只在線下分享)

再舉個例子,經營愛情的最高境界,也只要記住四個字:“
人情分離
”。
所謂“人情分離”,就是把“情”和“人”分開,即:
1:和你一起生活的人,未必就是你最喜歡的。
2:你喜歡的人,未必就每天跟你生活在一起;
喜歡一個人就一定非要跟他(她)在一起嗎?
《圍城》裡有這樣一段話: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後你總會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意思是:無論你多麼喜歡這個人,無論你們在一起多麼合適,只要你把她娶回家了,她往往就不是她了。
就像一朵花很漂亮,你在一旁欣賞他可以,但是你如果非要折下來插在家裡,她很快就會枯萎在你面前。
有的人可以遠觀,有的人可以褻玩;有的人適合跟你討論柴米油鹽,有的人只適合跟你暢談琴棋書畫;一個是生活,一個是精神。這兩者往往是分開的。
你最喜歡的人,未必就是最適合跟你生活的人。最好不要期待遇到一個人,他(她)既能滿足你對精神的需求,又能滿足你對生活的需求。這樣的人太難找,很多人一輩子都找不到,最後只能孤芳自賞。
更何況,即使這個的人即使出現了,往往也會被壓垮,因為他需要承載的東西太多了,這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
能將一件事(一個人)的兩種屬性分開,是非常符合中國哲學的做法。因為事物總有陰與陽兩大矛盾,就好比是太極圖一樣,找出這兩大矛盾的對立和統一的關係,才能真正拿捏的住這個事物。
而常人之所以不能並存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就是因為常人的格局不夠,認知不夠,他們一旦檢索到跟自己單一思維相悖的東西,馬上就開始反抗,證明別人的錯的,自己的才是最合理的。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到能把“出世的智慧”和“入世的能力”共存於心中,針對不同的屬性拿出不同的態度來應對,而不執著於一個觀念,這時人生就開悟了,如開掛一般!
這就是二元統一的理念,也是世界的本質,接受這兩個完全矛盾的觀念同時存在,還能同時單獨處理好它們,才能在工作、生活、情感裡遊刃有餘,灑脫不羈!
寫作是一種修行,度人度己
如果是有緣人,可以掃碼給個讚賞

水木然個人微信
長按下面二維碼新增

水木然有很多話,但是隻在這裡說!
歡迎加入水木然的知識星球
這裡是認知的情報局

1:長按圖中二維碼,付費後下載“知識星球”APP
2:搜“水木然學社”進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