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本文字數:2090,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高雅
距離美國政府所謂“對等關稅”的90天暫停期到期只剩一週,儘管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寥寥無幾,但仍未表示要延長這一最後期限。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7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未考慮推遲7月9日恢復加徵關稅的時間點。他還表示“會給多國發信”通知將提高稅率。
這一表態立即引發金融市場反應。被視為“恐慌指數”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應聲衝高至16.8上方,隨後部分回吐漲幅。
值得關注的是,自特朗普政府宣佈暫停加徵關稅以來,其承諾的“90天內達成90份協議”的目標與現實存在顯著落差,截至目前,美僅與英國簽訂經濟繁榮協議一般條款。
義大利經濟與財政部前首席經濟學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歐洲研究所實踐訪問教授科多尼奧(Lorenzo Codogno)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政府不願將關稅降至10%以下,但美國政府內容的決策線並不清晰,因此難以判斷當前的談判狀態。與歐盟的談判方面,透過談判完全取消關稅的可能性相當低。


圍繞7月9日關稅最後期限的博弈仍在持續。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表示,是否延長截止日期將由特朗普定奪,但他預計在期限前將有一系列協議陸續達成。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則稱,計劃在7月4日假期及“大而美”法案簽署後公佈部分貿易協議。
然而,目前美國與主要經濟體的談判進展仍不明朗。
本週四(7月3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將與美方會談磋商。據報道,歐盟成員國要求,任何協議必須確保自7月9日起下調當前10%的關稅,並進一步削減行業性高關稅。但美方則更傾向於採取類似英國的分階段協議模式,並在後續談判期間維持部分關稅。
科多尼奧稱,歐盟的策略是“為所有可能情況做好準備”,包括在必要時採取報復行動,“包括法國在內的成員國姿態堅定並有針對性,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可能會集中在有政治敏感性、可由歐洲企業替代以及數字服務領域。”
為反制美國鋼鋁關稅,歐盟已同意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實施反制關稅,除非雙方達成協議,否則這一反制措施將從7月14日自動生效。此外,歐盟正在討論對價值高達950億歐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實施進一步關稅措施。
不過,歐盟內部在是否報復問題上仍存在分歧,這降低了美國妥協的動力。德國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在歐洲理事會上呼籲迅速達成降低汽車關稅的協議,但本週法國表示,應延長最後期限以達成更好的協議。
在日本方面,7月1日,特朗普直言“不確定”能否與日本達成協議。他批評在貿易問題上態度強硬的日本“被慣壞了”,並聲稱日本長期“佔美國便宜”。
今年4月,特朗普將對日“對等關稅”稅率設定為24%。汽車是日本對美貿易順差的主要推動因素,按價值計算,去年日本與美國的貿易順差為630億美元,其後是工業機械和電氣機械。在過去幾個月中,日本持續尋求對其汽車等關鍵行業的關稅豁免。但特朗普強調,鑑於美日之間嚴重的汽車貿易逆差,日方應該被強制徵收“30%、35%或美國決定的任何水平的稅率”。
相較之下,特朗普對與印度達成協議展現出更多樂觀態度。他表示,雙方可能簽署“一項不同型別的協議”,重點解決市場準入問題。
印度外長賈伊尚卡爾(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本週稱,美印雙方正就特定行業關稅及美國轉基因農產品准入等敏感議題加緊磋商。為促成協議,印度首席談判代表阿加瓦爾(Rajesh Agarwal)已延長在美行程。
此外,上週,特朗普曾以加拿大擬開徵數字服務稅為由單方面叫停所有談判,但在加拿大宣佈取消該稅後又恢復對話。

本週一,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特朗普正與貿易團隊緊急磋商,計劃對“許多未能展現談判誠意的國家”施加新的關稅稅率。
除“對等關稅”外,美國商務部已經啟動了針對國家安全的232條款調查,涉及銅、木材、航空航天部件、製藥、晶片和關鍵礦物等商品。
日本和歐盟等與美國進行實質性談判的國家正尋求減免現有的高額行業關稅,包括25%的汽車及零部件以及50%的鋼鋁關稅。
但貝森特本週表示,當前談判重點將集中於”對等關稅”,行業關稅問題將暫緩處理,“232條款調查需要更長的實施週期,我們將拭目以待。”
專家普遍擔憂,特朗普政府的強硬立場可能損害美國長期建立的貿易關係網路,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
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和平與衝突研究副教授科根(Mark Cogan)則分析稱,美國以脅迫手段獲取短期利益將嚴重侵蝕國際信任,“某種程度上,各方最終可能會認為他們無法與美國談判,因為美國可能不是在真誠談判”。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鮑爾(Andreas Bau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對沖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歐盟應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強化歐洲單一市場整合並提升關鍵產業本土化生產能力。他強調:“歐盟的戰略核心是將貿易衝突控制在僅佔全球貿易15%的美國市場,同時捍衛全球貿易規則體系。與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印度及印度尼西亞等新興經濟體達成新貿易協定將為歐盟出口提供推動力。”
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經濟事務研究員克里斯蒂娜·馮(Kristina Fong)也觀察到,許多國家已經開始多元化貿易市場,特別是正增加與中國的貿易,“這是一種緩慢積累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