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 | 比亞迪官方
作者 | 孫雅楠、蘇鵬
編輯 | 蘇鵬
今早因比亞迪王朝、海洋App疑似出現網路故障,導致諸多比亞迪使用者無法解鎖車輛。
App崩潰正值上班早高峰,這也引發諸多網友的不滿。“這麼冷的天App崩了,凍得要死”,“早上用手機解不開車門,又飛奔上樓找鑰匙,最終遲到了”,“上班遲到,被扣了200元,這個損失誰來承擔?”
目前,針對今日部分車主反映“比亞迪App無法使用,導致無法開車”的情況,比亞迪官方客服表示,系“雲服務系統異常”所致,目前已恢復正常。
一場鬧劇讓無數比亞迪車主心碎。對於比亞迪,這家年銷突破400萬的車企而言,其在透過價格優勢狂攬市場份額的同時,眼見銷量雪球越滾越大,比亞迪也需要將更多精力放在使用者維護上。
據比亞迪車主們回憶,早上七點半開始陸續發現APP出現故障,期間致電客服並未得到回應,直到八點半APP才恢復正常使用。不過,也有些車主直到中午仍然無法正常使用APP。
早高峰階段,一輛智慧化汽車發生APP故障,註定給車主們帶來不便。
石柳是居住在天津的一名老師,習慣卡點上班,她居住在距離學校近四十公里的地方,開車是她必要的選擇。今早,她發現APP無法使用,一度懷疑是網路問題,但她重啟、下載APP後仍然無法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因手機APP控制車輛比較方便,很多車主已經不再隨身佩戴車鑰匙。
雖然石柳能找到鑰匙,但隨之又發現鑰匙沒電池了,回家尋找電池未果。並且,石柳沒有使用NFC的經驗,甚至不知道是“NFC”還是“NPC”,最後她無奈選擇請假,卻發現APP突然恢復正常。這期間,石柳致電比亞迪後臺,卻無人接聽。最終石柳遲到了一個小時,還被扣了錢。
相比之下,扣錢可能還算是小事。故障剛好發生在上班高峰期,很多車主為了及時打卡,不得不“飆車”,犧牲自己的安全。
APP故障還導致很多車主在寒風中受凍。今日正式進入三九天,嚴寒更甚,一位懷孕八個月的女士因為故障無法入車,又忘記帶鑰匙,最終在寒風裡等了二十分鐘。
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APP剛出問題時很多人沒有反應過來,再加上部分蘋果使用者無法使用NFC,還有人把鑰匙忘在了車裡,導致不少車主無奈在室外邊吹風邊研究開車門。
上不去車的在受凍,還有因為下不去車而出現身體問題的車主。一位比亞迪車主分享,如果一會兒不啟動車,車會自己鎖住,拉車門又會一直報警。因為被困在車裡,最終導致她呼吸困難,她打了人工,人工讓她自己打110或120。
目前為止,比亞迪官方並未對此事發表任何致歉和賠償通知。石柳對此非常氣憤,認為比亞迪必須給說法和賠償。
這並不是比亞迪APP第一次維修事故,有人在社交媒體吐槽“已經崩過兩次了,上次還是下班的時候,怎麼這麼容易崩”;有人說這次更新有事先通知,緊接著就有人說通知寫著“0-4點更新”,而且APP早上七點鐘還能正常使用,很明顯就是出故障;有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每天在家提前用APP開好空調,這樣既暖和又可以檢視APP的執行情況;還有人建議,即使是電車也還是要帶著鑰匙。
比亞迪官方客服表示,系“雲服務系統異常”所致,目前已恢復正常。
智慧化出故障的影響可小可大,比亞迪這次的故障還只是影響部分車主的出行,而關於上路的實用性、安全性,似乎智駕還處於漫長考察期。去年十二月,一名理想車主陪同妻子去醫院生產時,收到提醒“51分鐘後完成系統升級才能使用”,已開一指的妻子只能忍著疼痛走路打車,明明有車卻不能用;即使以科技感聞名的特斯拉,也經常出現全自動駕駛系統故障頻發的新聞,車輛會忽然出現“凍結”狀態,讓車主深陷不安。
而從智慧化的責任歸屬來說,也仍然是模糊的問題。如果使用智駕發生事故,責任在誰?是車企、智駕提供方,還是車主?如果因為智駕出現事故,保費是否也會上漲?
智慧化汽車時代下的汽車,儼然成為一輛“四輪移動終端”。
所謂的智慧化座艙將各種實體按鍵整合到中控屏裡,這是由特斯拉掀起的科技極簡風:動動手指,一塊中控屏可以承擔空調、車窗、音樂播放乃至換擋的操作任務。
摒棄車內控制按鍵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省掉更多的開模費,以及不再為實體按鍵做耐用性最佳化。這齊齊指向一個結果——降低成本。
換言之,智慧汽車的一切功能都開始從硬體向軟體遷移,在車內透過中控屏控制一切操作任務如此,用手機APP代替機械鑰匙開啟車輛亦是如此。
使用者能否正常用車的基礎前提也悄然發生變化,從最初的機械耐用性,演變為軟體的穩定。
相比於機械的耐用性,軟體的穩定開始變得不以使用者意志為轉移。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被汽車軟體背刺。
有使用者告訴未來汽車Daily,一次駕駛朋友的新能源車開了幾十公里,但突然遇見螢幕黑屏的情況。“車上沒有實體按鍵,所以空調都開不了,當時又是在冬天,車裡變得特別冷。”
“高度的智慧化就意味著你要把實體按鍵取消,整合到中控屏,一旦出現問題,好多東西其實都實現不了控制”。該車主吐槽道。
去年極越的暴雷,牽扯出車主智慧車機面臨停機風險的訊息,這意味著OTA升級、語音助手、遠端控制等功能將無法使用。
車輛在駕駛半途突然進行OTA升級,將使用者扔在半路的案例已屢見不鮮;而如今比亞迪APP後臺失靈導致車主無法正常啟動車輛亦是如此。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王葉剛認為,高度智慧化的車輛必然安裝有較為複雜的軟體系統或者應用程式來輔助使用者駕車出行,一旦出現演算法上的缺陷或故障導致系統崩潰,對正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而言是一種安全隱患。
似乎當下的車企正陷入了一個造車怪圈:儘可能地拋棄物理按鍵去彰顯智慧化,將使用者的用車體驗與軟體繫結在一起。
但相比於硬體控制,軟體目前對應著諸多不穩定性因素,根據騰訊安全釋出的《智慧網聯汽車資料安全年度洞察(2023)-企業免疫力建設》中的資料。2020年以來,汽車行業安全攻擊超過280萬次。
其中,僅在2023年,就有超過20起與車企相關的大規模資料洩露事件,涉及眾多知名廠商,洩露的相關資料涵蓋了企業內部業務、車輛駕駛、使用者隱私等多個維度。
2025年伊始,智慧化下半場悄然拉開帷幕。置身事內的每一家車企都在搶佔智慧化領域的第一生態位,並將希望寄託在更大算力的晶片、更高階且激進的智慧駕駛。
車企希望用智慧化改善使用者的用車生活,這一理念無可厚非。但置身智慧化快速迭代的賽道,車企在拔高智慧上限的同時,也需要時刻關注一輛汽車產品的底層邏輯——其是一輛把使用者安全從A點送到B點的工具。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比亞迪夢想日上提出“整車智慧”,也在2024年廣招智慧化人才,但是對於智慧化發展,除了前期的建設,後期的維持、保障也同樣關鍵。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