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4+4醫學教育,與協和4+4,有什麼不一樣?

X醫生肯定沒有預料到,他的任性行為,最受傷的竟然是北京協和醫學院;而處於聚光燈下的,是該院創新性的4+4醫學教育。
毫無疑問,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中國現代醫學教育奠基者;其八年制的精英制,曾長期是國內醫學人才天花板;前置詞“中國醫學科學院”,使之一度成為中國醫學科研最高平臺之一;附屬的北京協和醫院,公眾信任極高,臨床和學術地位曾遙遙領先。
建於1917年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創辦,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按現代醫學教育體制建設的高等醫學學府。從建立初期就完全引入美國的醫學教育理念,開創了“八年制醫學教育”、“住院醫師制度”等中國醫學教育先河。在20世紀中葉前,被廣泛認為是亞洲最好的醫學教育機構之一。
進入到了二十一世紀,協和麵臨“祖上也闊過”情懷更濃、臨床水平和學術貢獻卻更差的處境;協和顯然想再次成為中國醫學教育的引領者,所以引入了4+4醫學教育。
但始料未及的是,正是這個引進的4+4醫學教育,使協和視為根基、最引以為傲的醫學教育,也面臨塌方風險。關鍵證據正是與X醫生關聯的D醫生。
因為4+4醫學生D醫生,現在網上到處討伐“4+4醫學教育”模式,是4+4錯了嗎?
我們必須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因為涉及到中國未來醫學教育的方向。
如果是4+4錯了,那麼顯然這不應該是中國醫學教育的方向;如果4+4的本源設計沒錯,而是用法或做法錯了,那麼。。。
HS相對了解美國的4+4醫學教育。因為HS有十幾位本土語言編輯就是美國的住院醫師或醫學院學生。比如我們2023年舉例的三位編輯,第一位A和第三位R分別是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學生(4+2+4)和剛剛從美國的八年制雙學位畢業(4+2+8)的住院醫師。
我認識他們,都是在他們尚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做備考美國醫學院的post-bac之時。
一,美國4+4醫學教育。
1,我們首先看美國醫學院學生錄取者的平均背景。
  • 最基本的要求是先完成本科教育。
  • 通常要求大學主課全A,並且要透過極難的MCAT入學考試且拿到極高分數。
  • 科學培訓。正如我們的編輯A和R,他們要申請頂級醫學院,就要做1-2年科研並參與臨床見習。
  • 還要有奉獻精神,即透過社群服務體現出來。
有必要說一下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這是申請美國醫學院的必要條件。MCAT考試分為四個部分: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化學與物理)、心理社會行為和批判性分析推理(CARS),全面考察考生的科學知識和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通常在大三結束或大四上學期參加MCAT。
成績優秀的MCAT(例如500分以上)對競爭激烈的申請非常重要。
2,我們再來看申請美國醫學院的流程和要求。
能夠報考美國醫學院學生的大學課程,通常主修生物、化學等理科,同時輔修英語等課程。美國醫學院協會(AAMC)指出,典型的預科課程包括一年生物學、一年英語和兩年化學(含有機化學);很多醫學院還要求物理等課程。
此外,本科生需積極參與志願服務、臨床見習和科研專案等課外活動,提升醫患溝通和科學研究能力。
3,對標協和,我們看美國頂級醫學院的錄取率。
美國頂級醫學院的錄取率均低於5%。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錄取率不是說如高考時隨便報,而是先滿足了其報考的要求、篩選後的學生的錄取率。可見是多麼的難。
申請季約在每年五月底開放,提交截止日期通常在夏末;隨後是秋季面試季,錄取結果多在翌年春季公佈。
申請材料包括成績單、MCAT成績、個人陳述、推薦信和臨床/科研經驗證明等。
4,美國醫學院4年的課程與考試
醫學院前兩年主要為基礎醫學課程,學生結束第二年後參加執照考試。醫學生參加USMLE Step 1考試(傳統上在第二年末)。
醫學第三、四年進入臨床輪轉,包括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科等科目。
在三年級末或四年級初,醫學生需參加USMLE Step 2 CK(臨床知識考試)。
美國醫學生畢業時取得醫學博士(MD)學位。
5,住院醫師申請與匹配(Match)
申請住院醫師透過AAMC的ERAS系統進行。通常在醫學院最後一年春季或夏季,ERAS開放提交申請(如2024年6月5日開啟2025屆申請季)。學生準備申請材料:個人陳述、醫學院成績單、USMLE成績單(或COMLEX成績單)、醫學院績點評估(MSPE/Dean’s Letter)和推薦信等。
專案稽核期從當年9月開始(如2024年9月4日起學生可提交申請;9月25日起專案開始檢視材料)。秋冬季進行面試(大約10月至翌年1月),之後學生和專案分別提交排名表。
美國的住院醫師匹配由全國住院醫師匹配計劃(NRMP,The Match)進行。匹配使用穩定匹配演算法,確保申請者與培訓專案相互最優匹配。每年3月中旬(Match Day)公佈匹配結果。
匹配成功後,學生從7月1日開始正式作為住院醫師(PGY-1)培訓。
6,住院醫師培訓和專科培訓:
住院醫師培訓年限依專業而異。
例如,家庭醫學、內科和兒科一般為3年;病理科、婦產科和神經科為4年;外科傳統專案為5-6年、神經外科長達7年;整形外科、泌尿外科等多為5年左右。
培訓期間還需透過USMLE Step 3以獲得州醫師執照。
專科培訓:
年限視細分領域而定,多為1–3年。例如,完成內科住培後心髒病學專科通常需3年,胃腸病學3年;重症監護護理(Surgical Critical Care)約1年。某些交叉學科如運動醫學可能只有1年。
培訓期間需參加相應的專科認證考試(通常在培訓末期)。
所以,在美國需要經過4+1/2+4/8+3/7 (+1/3)的教育和培訓,才能成為執業醫師。也就是4年本科(大都為生物、化學、護理等),1-2年研究或臨床見習,4年醫學或7/8年雙學位醫學院學習,3-7年住院醫師培訓;部分醫生再接受1-3年的專科培訓。
至少11年(長則可達20餘年)的學習和培訓期間,這些未來的醫生幾乎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需要透過一系列嚴格的考試和考核、依靠堅韌不拔的素質、展現出服務社群的精神,才能走到成為醫生的終點。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美國的醫生才擁有極高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
二,D醫生暴露出的協和4+4教育窘境
首先是先天不足。
我認識的朋友中,確實有極其優秀的學子被協和4+4錄取;她在美國讀了高中、非常好的大學並在生物專業全A畢業、在頂級醫學科研機構做研究併發了高質量的論文,但申請美國醫學院卻未了,主要因為沒有綠卡。
但也看到在協和4+4報名截至2周前,招生辦還在呼籲海外校友幫忙轉發資訊,推薦生源;而且優先招錄海外知名大學的畢業生。
醫學招生,應該寧缺毋濫,沒有合適的就不招唄,也不要自砸招牌。
其次是4+4畢業生的學位。
美國的4+4醫學院畢業生也是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協和或者其他多個醫學院的八年制畢業生也有醫學博士學位。為什麼協和的4+4醫學畢業生就不能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呢?
顯然,不是這個路徑設計有問題,而是具體執行中出了問題,尤其D醫生暴露出來的特權和極度不規範,令人擔憂。這是協和4+4遭到質疑的關鍵因素。
醫生做的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啊。
第三,國內混亂的醫學學位
每年我們都有多位朋友從中國醫學院畢業後match上美國的住院醫師,每年有上百位中國醫生透過美國Healsan申請到美國綠卡。在認證中國醫學院畢業生學位的時候,就產生了網友們普遍關注的問題:4+4畢業生到底是什麼學位?
4+4是MD沒問題,因為中國五年制醫學院畢業生就可以被認證等同於美國的MD。
而中國的臨床醫學5+3+3,則可以認證等同於美國的MD + PhD;北醫、復旦等的八年制也會有兩個階段,分別獲得臨床醫學本科和醫學博士學位,也可以認證等同於美國的MD和PhD。
也就是,中國的醫學院本科在國內只是臨床醫學本科,在美國就等同於MD(醫學博士)。如果沒有臨床醫學本科,比如是護理本科,即使最後讀了國內的醫學博士,在美國也只是PhD而不能認證等同於有MD學位。
很繞是吧。
你可以簡單想象成,國內省了美國的4年本科,直接學醫,5年醫學院學位就可以等同於美國本科後申請的醫學學位,都是MD。
而協和的4+4或者協和之前的八年制就一直很尷尬,按照美國模式走的,所以也是給MD。但翻譯成中文的醫學博士,就讓人容易理解成醫學PhD。
不知道你被我繞糊塗了沒有。
反正,協和醫學院培養的4+4醫學生,實際上要對標著其他醫學院的五年制臨床醫學畢業生,只是頂配版(或者叫美式版)。在美國都可以認證為MD,但在國內,協和的叫醫學博士、其他的叫臨床醫學本科。
就分享這麼多吧。
希望各位客觀看待協和4+4。制度是好制度,是否被玩壞了不知道。
但我堅信,經過這次D醫生事件,協和醫學招生和教育會更加嚴謹。

本文由Healsan Consulting LLC(HS)恆祥醫路移民專案組提供非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HS從2016年起從事醫學生物科研培訓和大資料分析,HS醫路移民專門從事該領域學者的綠卡申請;在專業撰寫和獲批率方面具有獨有優勢,醫學生物領域NIW/EB-1A申請批准率在95%以上。
免費諮詢:
對於有意向從國內直接申請美國綠卡的醫生或生物醫學研究者,如果您想對自己申請美國綠卡的情況做初步評估或者瞭解綠卡申請流程,可直接加Jessica,請備註“綠卡;遞交初評表後,我們可安排一次15分鐘免費諮詢和提升評估。一次諮詢,可以避開很多彎路。
Jessica微訊號:healsanq
網址:
https://healsan.com/
https://greencardapp.us/
關注我們↓↓↓,定期獲得美國綠卡申請資訊
(掃描移民助手二維碼,獲得幫助和預約諮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