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異常走勢和儲備貨幣地位再評估

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看漲美元的“特朗普交易”迅速扭轉,2025年以來美元持續走弱,尤其在4月2日“對等關稅”政策開始實施後,美國出現“股債匯三殺”極端現象,引發全球市場對美元避險屬性和主導地位動搖的擔憂。
本文結合國際智庫和專家觀點,首先梳理2025年以來美元的異常走弱趨勢及其與市場預期相背離的原因,以及美元未來無序調整的潛在風險;其次,從經濟、安全與金融機制等角度出發,評估美元儲備貨幣地位是否正被削弱,並探討美元去中心化的全球趨勢及其潛在影響。
* 原文《  美元的轉折點?特朗普2.0的匯率動盪與儲備貨幣地位再評估》在2025年5月13日首發於“CF40研究”小程式。本文觀點僅供瞭解海外研究動態,不代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意見和立場。

美元匯率是否迎來長期轉折點?
1. 特朗普2.0以來美元的異常走弱趨勢
特朗普2.0政府上任以來,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匯率出現明顯貶值,截至2025年5月12日,美元指數(DXY)已從2025年1月110左右的高點跌至101.78左右,跌幅達7.5%左右。
美元的劇烈波動集中於今年4月,關鍵事件為特朗普“對等關稅”的宣佈以及對美聯儲的公開施壓。
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對等關稅”政策,僅一天內,美元指數從此前一個月103-104的區間水平跌至101.9。4月4-8日,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不到4%飆升至4.5%。4月10日,儘管特朗普政府宣佈對大部分地區暫停更高的“對等關稅”,但中美貿易緊張關係持續,美元指數進一步下跌1.83%,創下2022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4月11日,美元指數跌破100以下。
與此同時,美國股市、債市與匯市甚至一度出現同步下行的趨勢,黃金價格飆升,日元、瑞士法郎、歐元兌美元走強,體現市場拋售美元資產、尋求其他避險資產的跡象。
不僅如此,特朗普反覆公開批評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疊加白宮探索解僱鮑威爾的訊息傳出,引發市場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4月21日,美元指數一度跌至97.92,為三年來低點[1]。4月22日,在特朗普公開表示無意解僱鮑威爾後,美元指數有所回升。
5月12日,中美公佈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宣告後,美元指數在單個交易日內跳漲1.1%左右。
表1:特朗普勝選以來的美元指數(DXY)走勢
圖源:TradingView[2]
美元走弱的異常之處在於,其違背了傳統的經濟邏輯:
首先,近期美元走弱趨勢不符合加關稅將使美元走強的一般規律與市場預期
特朗普勝選後,市場普遍預期美國新政府的關稅政策加小政府組合將使美元走強,現任美國財長貝森特[3]與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4]在被任命前也同樣對投資者有此表態。
投資者預計關稅政策將透過阻止進口減少外幣需求,從而推高美元,並且,特朗普競選期間承諾的減稅與去管制政策也可能提振經濟,吸引更多外國資本,從而使美元走強。
這種預期具體表現為做多美元的“特朗普交易”,美元指數在2024年11月5日後急劇上漲,並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持續攀升,2025年1月中旬一度超過110。
然而,這種看漲預期很快就在特朗普上任後被打破,特朗普2.0關稅政策打擊範圍之廣、力度之大、不確定性之高遠超預期,市場對美國甚至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情緒不斷加劇,美元在此背景下不斷走弱。
其次,近期美元走弱趨勢違背傳統“美元微笑曲線”理論,美元並未體現避風港屬性。
“美元微笑曲線”是解釋和預測美元週期性波動的一個框架,由經濟學家斯蒂芬·詹(Stephen Jen)於2001年提出。該框架指出,美元通常會在兩種極端情況下走強:一種情況是美國經濟表現顯著優於其他地區,更高的回報和利率將吸引外國投資,推動美元走強,例如2018年美聯儲大幅加息期間;另一種情況是全球面臨經濟危機或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時,美元因其流動性和穩定性而成為投資者偏好的避險資產,例如新冠疫情初期。與此相對,當美國經濟適度增長且全球經濟表現改善時,資本往往會流向更高回報的風險資產或其他地區的高收益資產,美元將因此走弱。
然而,在當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局勢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投資者並沒有因避險情緒而湧向美元與美債等傳統上被認為高度安全的資產,反而出現相反跡象,這表明全球市場對美國資產“避風港”地位的重新評估可能正在加速。
許多分析提出,市場對關稅政策的異常反應——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的同時,美元下跌——是投資者對美元計價資產安全性失去信心的重要指標[5]。 
2. 對美元異常趨勢的解釋
對於特朗普2.0的政策並沒有使美元走強的現象,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FR)高階研究員布拉德·塞瑟(Brad Setser)表示,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6]
首先,透過關稅來增加財政收入的財政整頓不利於美元走強。塞瑟指出,關稅本質是一種消費稅,預計美國對全球廣泛加徵的10%基礎關稅和25%行業關稅將為美國帶來1% GDP左右的財政收入,但這種財政整頓將抑制總需求,增加經濟放緩預期和美聯儲降息預期,降低美元資產的吸引力,美元因此走弱。
第二,關稅政策引發的衰退預期削弱美國權益資產的價值。目前許多分析預計,美國經濟將在二、三季度顯著下行,並且關稅也使蘋果等科技巨頭的進口成本上升、利潤縮減,長期來看,市場對美國權益類資產的需求或將因此減弱。
第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相對穩定,並未出現大幅貶值。塞瑟進一步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的連鎖反應,這有助於限制美元疲軟的程度。
第四,歐洲應對特朗普2.0的政策調整提升了歐元資產的吸引力。最初市場看漲特朗普交易,並沒有預期美國貿易伙伴會改變政策、使自身貨幣更具吸引力。然而,歐洲財政政策轉向,尤其是德國、瑞典等國家放棄財政緊縮、增加國防和基礎設施支出,提振了歐洲經濟增長預期,也增加了德國債券等以歐元計價的資產供給。隨著更多投資者和央行願意持有歐元資產,市場對美元的相對需求下降。
第五,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削弱美元的全球吸引力。塞瑟認為,特朗普2.0政府對盟友的政策不確定性與減少安全承諾等威脅增加了美元資產的風險溢價,削弱了其作為全球儲備資產的安全屬性。
此外,特朗普政府對盟友主權的不尊重將影響這些國家公共機構對美元資產配置的重新評估,加拿大、丹麥、挪威和瑞典等國家的主權基金和公共養老金可能因政治顧慮減少對美投資,從而減少對美元的需求。
除了特朗普2.0的政策衝擊外,結構性因素也可能正在改變美元的避風港屬性。摩根大通全球外匯策略主管、全球固定收益貨幣及商品負責人尼古拉斯·沃爾(Nicholas Wall)2024年9月分析提出,由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投資組合資金流動和投資組合對沖行為發生了巨大變化,美元作為危機中避風港的有效性已經減弱,傳統的“美元微笑曲線”左側可能正逐漸失效
一方面,美國國內外投資者都湧入美國權益市場,美國淨股權頭寸從2006年的10%左右降至2024年的-10%。在之前的衰退中,美國風險資產中的資本會回到美國國內,從而支撐美元。然而,當前的趨勢表明,如果美國股市出現大幅調整,並且美聯儲為應對經濟衰退而降息,美債因收益率降低而不具有吸引力,資本可能會轉而流入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等市場。
另一方面,由於外國貨幣的短期利率與美元短期利率之間的差額較高,套期保值成本較高,再加上對美元持續走強的預期,外國持有的美國資產傾向不進行貨幣風險對沖,這帶來了兩個潛在風險:一是在避險情緒高漲時期,外國投資者可能賣出其美元資產以應對匯率風險,這將削弱美元;二是在經濟衰退時期,美聯儲如果大幅降息,外國投資者將更有動力將美元資產兌換成本幣,美國投資者則更有動力不對其外國投資對沖,這將減少對美元的需求。
另外,全球利率的結構性變化進一步降低了美元作為融資貨幣的相對吸引力。在此前的週期中,美國利率通常低於其他國家,美元因而成為廉價融資來源,投資者可以透過借入美元,投資其他高利率貨幣資產,以賺取利差收益。而如今,其他地區的儲蓄要比美國高得多,使得其他地區借貸成本相對較低,同時美國經濟強勁增長使得美國利率上升,投資者傾向借入其他貨幣投資美元資產,而在不確定性時期,投資者為避險將更傾向於去多頭,賣出高收益的美元,買入日元和瑞士法郎等低收益貨幣[7]
表2: “美元微笑曲線”的變化
3. 美元未來走勢與無序調整的風險
許多分析認為,鑑於美元多年來的異常強勢,最近的下跌可能只是美元長期走弱趨勢的開始,並且從各種指標來看目前美元仍被明顯高估。
摩根大通分析指出,數十年來,“美國例外論”吸引全球資本流向美國市場,這種動力源自美國強勁的經濟增長、科技主導地位、高實際收益率和深厚的市場,美元因此不斷走強。如今,美元長期被過高估值的狀態似乎出現逆轉,中期內美元兌歐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可能貶值10%-20%[8]
高盛分析指出,美元指數被高估了大概16%,這一估值錯配主要由全球資金追逐美國高回報前景所驅動。隨著美國回報優勢逐漸減弱,美元的高估狀態可能將逐步糾正。如果經濟基本面發生快速變化,這些失衡可能會引發市場調整。未來的調整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經常賬戶赤字的變化,美國經常賬戶赤字目前超過4%,是導致美元高估的一個關鍵因素,美元調整17%將與赤字回到其約2.6%的長期正常水平相吻合[9]
對於美元無序調整的潛在風險,斯蒂芬·詹觀察近期新臺幣兌美元大幅升值的情況併發出警示:這可能只是未來美元更大規模拋售的前奏。5月初,新臺幣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兌美元升值了約8%-9%,從5月1日1美元兌32.1臺幣升至5月5日1美元兌29.2臺幣,在5月6日後有所回落[10]
詹認為,美元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等亞洲經濟體積累了大規模貿易順差,其中大部分收入被出口商以美元存款的形式囤積,預計這些亞洲出口商和機構投資者持有2.5萬億美元左右的美元資產,並且近期每年以約500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詹預計,如果美元繼續走弱,美聯儲降息,中國經濟出現週期性反彈,當地出口商可能會拋售其持有的美元,美元將大幅走弱[11]
塞瑟同樣認為,制約美元走強的因素來自亞洲。亞洲最受貿易影響的經濟體正面臨巨大沖擊,在全球貿易放緩的情況下,這些經濟體的貨幣將因過去投資的迴流和對沖資金的流入而升值,並且與歐洲不同,它們並沒有採取大規模財政應對措施。
以中國臺灣為例,以保險公司為代表的私人投資者持有大量美元資產,主要以公司債券為主,但相當一部分投資者沒有對沖這些風險敞口。當美元繼續疲軟,私人投資者的對沖資金迴流可能將使本幣升值,對美元產生較大下行壓力[12]。 

美元儲備貨幣地位
是否正走向衰落?
1. 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支柱正被動搖
美元與黃金脫鉤、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維繫至今。許多分析提出,由於目前沒有貨幣能取而代之,美元未來仍將保持主導地位,但支撐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各個支柱都在被動搖,尤其是經濟、安全、金融機制方面的保障,並且毀壞大部分源自美國自身。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所長亞當·珀森(Adam Posen)提出,當美國自身成為問題的根源時,對內對外政策機制的結構性改變(regime change)將逆轉資本流動的方向,近期美債與美元的同向移動可能預示著這種機制變化的開始。
➤ 經濟機制保障
首先,美國政府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對自由貿易的逐漸背離,以及特朗普2.0關稅等政策的高度不確定性,削弱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自由貿易秩序和對美國經濟政策制定穩定性的信心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 沃爾夫(Martin Wolf)指出,如果特朗普繼續推行保護主義政策,其後果將是美國貿易相對GDP的比重縮小,從而降低將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吸引力[13]
其次,近年來美國財政的功能失調與不可持續的債務軌跡也可能侵蝕全球市場對美國政府債務安全性的信心。哈佛大學公共政策和經濟學教授、IMF原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美國兩黨將過去幾十年來的超低利率環境視為理所當然,大量觀點主張無限制借債支援民主黨的社會保障專案或共和黨的減稅議程,這種對低利率的迷信也使財政部未能在低利率時代大規模發行長債以鎖定利率,增加了未來的利率風險敞口。[14]
特朗普2.0時期,這種財政功能失調達到了新的高度,美國政府在試圖推動大幅減稅的同時依靠不確定的關稅增加收入。羅格夫提出,歷史表明,美國的減稅措施幾乎總會在短期和長期內大幅提高赤字。然而,如果未來幾年實際利率持續上升,這將增加預算壓力,反過來將影響對美國政府債務安全性的信心。
此外,特朗普2.0的經濟政策中,米蘭構想的海湖莊園協議將外國官方債權人短債換長債的安排實質上構成債務違約,該想法已經引起市場的注意和擔憂,如果美國政府實施此設想,將從根本上動搖市場對美國政府償債承諾的信心[15]
第三,美聯儲的政策獨立性正承受壓力,可能影響外界對美國持續抑制通脹能力的信心。羅格夫認為,央行獨立性是美元“主導地位的堡壘”,在純粹的法幣世界裡,貨幣背後沒有實物支撐,對央行維持價格相對穩定承諾的信任維繫著經濟的穩定。20世紀80年代,時任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透過不計代價的大幅加息成功對抗失控通脹,由此建立了美聯儲的信譽。但這並不意味著美聯儲的獨立性堅不可摧。
羅格夫提出,考慮到總統控制美聯儲理事會的任命、國會控制美聯儲的預算,原則上美聯儲可以被立刻收歸到財政部。在後疫情時代,隨著實際利率上升、逆全球化和地緣政治摩擦加劇,尤其是當財政政策明顯不可持續時,政治壓力將迫使央行維持低利率,但如果美聯儲過於頻繁和輕易地屈服,將削弱外界對美元作為相對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的信心[16]
➤ 金融機制保障
PIIE高階研究員、IMF原研究部主任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Maurice Obstfeld)等分析提出,放鬆金融管制為美國的金融開放性與機制安排奠定了基礎,隨著歐洲、日本等經濟體放寬資本管制,國際資本市場迅速擴張,對可靠交換媒介和安全資產的需求隨之增加,這強化了美元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的主導地位。然而,特朗普2.0政府從多邊制度安排中的退出、對國內國際法治規則的破壞將不可避免地削弱支撐美元的金融開放性與機制安排,國際金融監管合作可能變得碎片化或徹底崩潰。
一種擔憂指向美元掉期額度的政治化使用。根據海湖莊園協議的設想,金融市場動盪時期美聯儲向外國央行提供的流動性支援——掉期額度——可能會被附帶政治條件,這可能導致以美元計價的融資大幅減少或其他掉期額度的崛起,進而引發金融體系的碎片化。
還有一種擔憂指向跨境支付領域的監管合作受阻。鑑於美國政府正狂飆突進式地發展加密貨幣、減少對加密貨幣平臺的監管、禁止對央行數字貨幣的開發和推動,基於區塊鏈、穩定幣的支付平臺監管合作可能難以順暢推進,美國也可能在全球支付基礎設施的發展中被孤立,進而削弱美國與全球金融生態體系的整合,威脅美元主導地位[17]
此外,全球監管機構也開始擔心美國會以零和博弈的視角對待跨境監管合作機制,或者完全退出相關機制,比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和金融穩定理事會。
➤ 安全機制保障
亞當·珀森認為,美元的主導地位有兩個公開的秘密支柱:一是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二是美國與其盟友的安全聯盟體系。歷史上有許多證據表明,各國會隨著安全安排的變化而改變掛鉤的貨幣或儲備貨幣。二戰後美國構建的聯盟和安全關係支撐了美元的主導地位,這也是歐元被認為難以與美元競爭的原因之一[18]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和政治學教授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2018年的研究也指出,依賴美國安全保護傘的國家更有可能持有美元儲備,比如日本持有的外匯儲備中美元份額比中國大,德國幾乎將所有官方儲備以美元形式持有,而擁有核武器的法國則不同[19]
然而,特朗普2.0政府外交政策對安全聯盟的破壞以及對減少安全承諾的威脅正在侵蝕美元的安全支柱。珀森指出,美國的外交政策轉向相當於在減少對盟友安全保障的同時提高保障的要價,這會推動盟友和其他國家增強自我安全保障,或尋求替代性的安全和金融安排。
在安全聯盟不再穩固的背景下,歐洲近期提高國防支出、加強防衛自主的轉向可能提升歐洲自身的防衛能力和為其他國家提供安全保護的能力,這將使歐元更具吸引力。
2. 美元去中心化的全球趨勢及其潛在影響
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給予美國“過度特權”(exorbitant privilege),包括較低的融資成本(尤其在危機期間)、利用美元主導地位實施制裁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等能力。
但近幾年來,美國政府將美元的過度特權視為過高的負擔,認為美元被過分高估損害自身的出口與製造業繁榮,希望減少對美元的需求並讓貿易伙伴和安全盟友為美元特權支付更多費用,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希望維持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
許多分析指出,美元走弱與美元維持主導地位並不一定相互排斥,也許美元近期的走弱符合特朗普政府促進製造業迴流的議程,但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基石已開始動搖,即使美元未來仍維持主導地位,美元去中心化程序將在特朗普2.0政策的衝擊下進一步加速。
對於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的未來,珀森認為,美元地位不會消失,但世界上可以不只有一種儲備貨幣和安全資產,美國的外交政策轉向正在推動對美元去中心化的程序。未來值得關注的動態包括:歐盟與美國國防開支的差距、數字歐元的崛起(歐央行行長明確表示數字歐元旨在將支付與美國的制裁、監控和安全影響力相隔離)、清邁倡議等替代性掉期額度的崛起[20]
羅格夫認為,如果按各國央行主要錨定或參考的貨幣為衡量標準,美元主導地位在2015年左右已達到頂峰,未來幾十年美元仍將是世界最主要的貨幣,但它的地位可能會下降幾個檔次,而特朗普2.0極具顛覆性的政策將加速這一衰落過程。隨著中國及其鄰國採取更靈活的匯率機制以及歐元與美元競爭,預計人民幣和歐元將佔據更多份額,加密貨幣將在監管無法觸及的地下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
羅格夫提出,美元長期以來一次又一次擊退挑戰者,不僅僅依賴美國自身體系的優越性與實力,也依賴相當程度的運氣,這包括1960年代中期蘇聯經濟改革的失敗、1995年日本在貨幣政策框架和金融監管機構尚未成熟時被迫接受廣場協議、歐元區過早納入希臘等,然而運氣總是會用完的。這一次,在特朗普2.0混亂的政策背景下,美國的好運似乎即將耗盡[21]
對於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式微的潛在影響,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馬庫斯·布魯納邁爾(Markus Brunnermeier)等分析提出,對美國而言,這意味著美元的過度特權被削弱。一方面,美元作為避險資產的不確定性將增加風險溢價,加劇資本外逃和美元走弱,抬高長期利率。這不僅意味著美國政府的借貸成本將增加,美國消費者也將面臨抵押貸款等方面的利率上升[22]
羅格夫警示,美元加速走弱、債務壓力與特朗普2.0政府對美聯儲獨立性的破壞等因素結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通脹危機[23]
艾肯格林的研究提出,當美國從全球地緣政治中抽身,轉向孤立主義、美國優先的政策,美元因美國安全保障而享有的安全溢價會被削弱。在美元安全溢價消失、全球儲備水平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依賴美國安全保護傘的國家將減少30個百分點的美元儲備份額,歐元、日元和人民幣等其他儲備貨幣份額將相應增加。如果全球儲備的構成發生變化但其水平保持不變,那麼價值超過8000億美元的原美元計價官方資產——相當於美國可交易公共債務的6%——將被清算,而美國長期利率將上升80個基點[24]。 
另一方面,美國利用美元霸權對海外投射力量的能力也將被削弱。這不僅影響美國對其他國家金融制裁和監控、資訊收集的能力,也將影響美國對IMF、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以及市場結算機制等國際規則和運作的控制權。
對全球而言,當美元的安全性和主導地位不再確定,各國投資者和政府將加速多元化努力以對沖風險。布魯納邁爾認為,避險資金可能轉而流向歐洲債券、日本債券和加密資產,其他地區也可能會考慮開發自己的安全資產,比如歐元區可能推動建立歐洲安全證券(ESBies)或主權債擔保證券(SBBS),新興市場可建立由多個國家主權債券支援的證券(GloSBies)。
許多分析提出,在多元化去風險的同時,其他貨幣能夠藉此增強區域甚至國際影響力,尤其是歐元與人民幣。

參考來源(向上滑動閱覽)
[1]https://www.cnbc.com/2025/04/21/us-dollar-falls-to-three-year-low-as-trumps-powell-threats-further-dent-investor-confidence.html
[2]https://www.tradingview.com/chart/?symbol=TVC%3ADXY
[3]https://assets.realclear.com/files/2024/02/2353_keysquare.pdf
[4]https://www.hudsonbaycapital.com/documents/FG/hudsonbay/research/638199_A_Users_Guide_to_Restructuring_the_Global_Trading_System.pdf 
[5]https://www.pbs.org/newshour/economy/unusual-sell-off-in-the-dollar-raises-specter-of-investors-losing-trust-in-the-u-s-under-trump
[6]https://www.cfr.org/blog/why-didnt-tariffs-push-us-dollar  
[7]https://am.jpmorgan.com/se/en/asset-management/adv/insights/portfolio-insights/pm-perspectives/fixed-income/pm-perspectives-the-evolution-of-the-dollar-smile/
[8]https://privatebank.jpmorgan.com/latam/en/insights/markets-and-investing/is-this-the-downfall-of-the-us-dollar
[9]https://cfsrating.com/user/download.aspx?TIPO=FLE&NOME=Global+Markets+Daily_+How+Overvalued+is+the+Dollar_+(Alves).pdf&FILE=OBJ10041.PDF
[10]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taiwan-dollars-record-rally-is-trade-war-tremor-2025-05-05/ 
[11]https://www.ft.com/content/03f6831d-d4f3-42f8-99f4-d40daa25cd5d 
[12]https://www.cfr.org/blog/why-didnt-tariffs-push-us-dollar
[13]https://www.ft.com/content/a5ba2569-e8a2-4888-ac88-6808bbe9670a 
[14]https://yalebooks.yale.edu/book/9780300275315/our-dollar-your-problem/
[15]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mar-a-lago-accord-would-spell-the-end-of-dollar-dominance-by-jeffrey-frankel-2025-03
[16]https://yalebooks.yale.edu/book/9780300275315/our-dollar-your-problem/
[17]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onpoint/us-dollar-on-edge-by-maurice-obstfeld-2025-04
[18]Does changing the trade regime change the dollar regime? To Mar-a-Lago and beyond | Event | PIIE
[19]https://cepr.org/voxeu/columns/mars-or-mercury-rebooted-trump-administration-dollar-and-geopolitics-international 
[20]https://www.piie.com/events/2025/does-changing-trade-regime-change-dollar-regime-mar-lago-and-beyond
[21]https://www.economist.com/by-invitation/2025/05/05/this-time-really-is-different-for-the-dollar-writes-kenneth-rogoff
[22]https://www.piie.com/events/2025/does-changing-trade-regime-change-dollar-regime-mar-lago-and-beyond
[23]https://www.nytimes.com/2025/05/02/opinion/ezra-klein-podcast-kenneth-rogoff.html
[24]https://cepr.org/voxeu/columns/mars-or-mercury-rebooted-trump-administration-dollar-and-geopolitics-international 
2024年,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正式推出原創研究品牌「CF40研究」。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宥朗|責任編輯:宥朗

撰文:沙靜

視覺:李盼 東子
監製:李俊虎 潘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