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邏輯”與“思維科學與智慧機”


——錢老的《開展思維科學的研究》摘抄
一、“辯證邏輯”是什麼?
講講道理比較容易,具體運用就不那麼容易了,用不好會犯錯誤,原因是沒有形成規律。作為思維科學基礎的辯證思維理論如何進一步規律化也是抽象思維學的一項艱鉅研究任務。

關於這一點,我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何新同志的文章得到啟發:我想如果把集合論的二維平面Venn圖加以發展,引入時間,形成三維的結構,成為枝幹有粗細的“樹林”,也許有可能引出“數理辯證邏輯”,把辯證思維嚴格地規律化。到那時才能真正進人抽象思維學。

——選自錢老的《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的《開展思維科學的研究》393~394頁(1984年8月)

二、思維科學與智慧機

下面,我想把這些問題歸結起來。我們研究思維科學最終是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現在我們面臨新技術革命的挑故,又是“資訊社會"。思維科學對於這麼重要的一個問題,到底能做什麼貢獻。這個問題涉及到前幾天我們開的一個會:“第五代計算機專家討論會”。日本人前幾年提出來搞第五代計算機,說它那個第五代計算機比起現有的電子計算機有許多突破。比如說,包括圖象資訊處理系統(PIPS)。就是計算機能夠認識圖象。還有一個知識資訊處理系統(KIPS),那就是知識庫裡的東西,機器都能利用。再一個就是專家系統。最後是把這些東西系統地結合在一起,並與邏 輯計算結合起來,組成一個體系。這麼一個體系要是能夠做出來,那就不叫計算機了,它比計算機要廣闊得多了,我以為可以叫智慧機。因為計算機,就是算嘛,充其量就是把上升到科學的那一部分知識利用起來。前科學的、經驗的那一部分沒辦法算,那不是個推理問題,是形象(直感)思維問 題。
前面我講了,圖象處理系統裡有經驗的成份,經驗也是知識。所以知識要比科學的範圍廣得多。專家系統更是這樣。專家系統就是專家的經驗,比如說,有了一、二、三,就有九。你問他怎麼有了一、二、三,就有九呢?他說不清楚,反正你記住,有一、有二、有三,就有九。這就是在一定範圍內總結出來的經驗,但是這個經驗還沒有上升到現代科學。這樣的經驗儲存在庫裡,如果把這些專家系統都納入系統裡,再加上知識庫,那麼這系統所處理的問題,就遠遠超出了科學的範圍,把人的實踐經驗都納入進去了。所以,這已經不是計算機了,而是把人的知識充分利用起來了。在美國說這種做法叫做知識工程。我覺得這是有道理的,就是人的知識,人的全部精神財富,我們現在要用一個機器把它利用起來。當然,這並不是說,頭一臺智慧機就能做到這樣。但是最後要能做到這樣,那就是個大成就。
我們現在要分析一下,日本人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我認為是有道理的。我覺得這裡新的因素就是想辦法把人的經驗納入到這個系統中去。人的說話,人的認字,都有經驗的因素。這就聯絡到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比抽象(邏輯)思維更廣泛,邏輯思維只是解決科學問題,形象思維是把還沒有形成科學的前科學知識都利用起來。這是智慧機的問題。
當今人類的精神財富的量是極大的,我們現在的困難就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它。過去我們的老辦法是去學習,或者請教,這個辦法太落後了。許多事情,我們不知道,不可能知道,沒法知道,也來不及知道。以前古人就說,讀書靠記嘛,一個人活到老,讀書到老,記的東西也就是那麼多,“皓首窮經”。那是說頭髮都白了,還在那兒唸書,沒完沒了的。現在有辦法了,不記也沒關係,可以透過現代的電子裝置,供你呼叫。怎麼是小事情?
我從前在一篇講情報系統的文章(《論系統工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82年,26頁)中,有這麼一段話:“當我們討論了建立現代化情報科學技術、圖書館文獻和檔案資訊垛系之後,讓我們想一想, 這將是一個多大的變化。向來一個人自一生下來,都得用腦子記住以往人類和自己社會實踐經驗產生的知識,對於一個腦力勞動者來說,更是如此。古人誇一個學者,說他博學強記,可見在腦子裡記住學問的重要性。每個人記得住的東西雖然不同,有些人多,有些人少,但總是有限的。比起人類千百年積累起來的知識最,只不過是治海之一粟,所以前人也說皓首盡經。
在將來,我們將從這樣一個繁重的腦力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査閱資料可以做到如同自己腦子裡記得它一樣簡便,那就不要去費腦子記了。用計算機的終端就可以了。
如果我們再深思一步,什麼是情報資料圖書文獻檔案,它包括不包括文學?當然包括。它包括不包括繪畫?包括。它包括不包括音樂、樂譜、錄音、 錄影等等?當然也包括。而且包括文物檔案,甚至透過全息攝影,它可以包括造型美術,如雕塑等等。
那麼,我們所設計的資訊體系簡直可以包括全部人類千百年所創造的,而且還在不斷地創造的精神財富。這全部的精神財富又可以由我們一個人隨手呼叫和享受。
這不但使我們從舊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而旦我們獲得了一個偉大的新世界,一個從來沒有的高度文化的新世界。難道這不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嗎?
腦子不要花在記憶上了,那腦子還幹什麼?從繁重記憶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人,將有可能把智慧集中到整理人類的知識,全面考察融會貫通,從而搞更多的更髙的創造 性的腦力勞動。人將變得更聰明,人類的前進步伐將更加加快。”
剛才講的這些說明,若不搞智慧機,那麼,我們將會被人類自己創造的大量精神財富壓垮。如果搞,那麼這樣大量的精神財富就可以為人們所利用,大大提高人的智力。
看起來這些問題涉及到形象思維,這個問題要是解決了,我們還會進一步解決靈感思維的問題。
現在可以說,這個方面的研究有個門兒了。就是透過智慧機,特別是專家系統,因為無論是影像資訊處理系統,還是知識資訊處理系統,實際都是象專家系統這樣的東西,就是把經驗、知識利用起來嘛,而專家系統的概念過去在人工智慧裡已經用了,並逐步在發展。
我們國家現在有很多同志在做這個工作,比如中醫看病,已經進入計算機,實際上就是一個專家系統。所以專家系統這個東西並不難。
現在的問題是怎樣進一步提高,把不同的專家、不同的經驗,統統蒐集起來、統盤地利用。
關於這個問題,我看到馬希文同志寫的一篇文章,文中講人工智慧的部分,就是涉及這樣一個問題。按照馬希文同志的意見。這個工作是可以做的。就是把不同的小的專家體系聯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大體系。當遇到問題時,我們可以到這個大體系中去尋找最適合的專家系統。然後用這個專家系統來解決問題。當然第一代智慧機搞出來也許還是初級的,但他向這個方向走了一步,也非常重要。將來還有第二代,第三代,繼續做下去,最終總可以做到把人類的精神財富全部調動利用起來,這是了不起的大事。
這樣一個任務就跟我們思維科學有密切關係。思維科學也要通 過這項任務向前發展,比如解決形象思維的問題。既然如此,我們思維科學工作者就面臨看怎樣參 加第–代智慧機的工作,怎麼為中國的第一代智慧機作岀貢獻的問題。在我們思維科學界,能不能組織一支力量,為中國的第一代智慧機作岀頁獻?這可是一項重要的、全國性的任務。行不行,靖請大家討論。
——選自錢老的《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的《開展思維科學的研究》403~405頁(1984年8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