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機構改革,其涉及部門之多,影響人員規模之大,在越南現代史上還是第一次。
在越南加入東盟30週年之際,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今年3月訪問印尼和新加坡,與兩國分別締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稍後,越南貿易部長阮鴻延訪美,兩國企業3月13日簽署了多項經貿合作協議,越方試圖以增加採購能源產品,來避開美國的關稅大棒。
另有訊息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法國總統馬克龍計劃在未來數月內訪越。法越已在去年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外交上一系列的“開花結果”,與越南透過反腐和機構改革改善國家形象的努力密不可分。
去年8月上任的蘇林,在今年年初要求政府進一步放權,並採用“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方法,以使越南進入繁榮時代。
在隨後的2月,越南於中央層面大力推動部委合併重組,在地方層面計劃將原有的省(直轄市)、縣、鄉三級體系精簡為省(直轄市)、鄉兩級,並提出擴充套件義務教育年限、新增幼兒園和高中階段免學費,動作之大超乎想象。
此次越南機構改革,預計約有10萬名公職人員被裁。

約10萬公職人員被裁
蘇林為首的新一代越共領導集體上任後,除了繼承已故總書記阮富仲的“熔爐”行動,繼續開展反腐敗、反消極運動外,也祭出不少新舉措,如關於精簡黨政機構的計劃。
去年11月,在有越南國家主席梁強、政府總理範明政和國會主席陳青敏出席的黨內會議上,蘇林提出要進行“精簡組織機構的革命”,要求黨員、幹部團結一致,本著“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消除越南政府機構重疊、人浮於事的問題。

| 2025越南政府機構改革的原則與內容/圖源:亞布力企業家論壇CEF
根據越南國會今年2月18日特別會議的決定,中央政府保留17個部委,部委總數減少5個。
最大的看點是,國資委被取消,其管轄國企的職能轉移到財政部,國資委下屬的MOBI-FONE通訊集團轉交給公安部管理。
越南這次明顯在做“大部制”調整,新的部委往往是過去幾個部委的合併和綜合。計劃投資部被併入財政部;建設部則吸納交通運輸部,成立涵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的新的建設部;勞動榮軍社會部和內務部合併,成立內政部。
蘇林在接手“越共中央反腐敗反消極指導委員會”的領導工作後,將該機構改名為“越共中央反腐敗、反消極和反浪費指導委員會”。突出“反浪費”,預示著要透過機構改革節約預算資金(越南財政70%的資金用在人事上)。
不僅越南政府在裁減機構和人員,越共中央、越南國會和越南人民軍,都進行了機構裁減。

| 越南省級行政單位數量將減少約50%/圖源:央視新聞
越共中央對外部被裁撤,其職能轉給外交部。越共中央宣教部和民運部合併為越共中央宣教民運部。國會也進行了機構調整,如關閉了國會電視臺,其部分人員被調整到人民公安電影片道和國家電視臺工作。
越南軍方也進行了機構重組。
3月5日,越共中央軍委副書記、國防部長潘文江大將宣佈,將國防部的財政局、經濟局和計劃投資局合併為國防部財政局;將軍事歷史研究院併入國防部戰略研究院,成立越南國防戰略與歷史研究院;將越軍地圖部門併入人民軍總參謀部作戰局;人民軍總後勤局和人民軍總技術局,則合併為人民軍後勤—技術總局。
不過,越南公安部的職能有所擴大。司法部的無犯罪記錄開具權、勞動榮軍社會部的戒毒管理權、交通運輸部的駕駛證管理權,均移交給了公安部。
不計人民軍和人民公安的人員變化,此次越南機構改革共有約10萬公職人員被裁(越南公共部門約有200萬僱員),預計補償金總額達1110億越南盾,約合370億元人民幣。
這次機構改革涉及部門之多,影響人員規模之大,在越南現代史上還是第一次。

“並省裁縣”
越共高層將此次改革描述為“一場革命”。它不僅涉及中央層面,還將延展到地方層面。
越南的省、縣、鄉三級並列的行政區劃,始於阮朝開國皇帝嘉隆帝之子明命帝時期。明命十二年(清朝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明命帝仿效清朝,將越南的24個鎮和3個營改為27個省,同時又增加了興安、河靜、安江和寧平4個省,共31個省。
明命帝以後,經過阮朝歷代皇帝和法屬時代的變遷,越南省的數量不斷增加。越南南北統一後,省級行政區還在變多,數量接近19世紀時期的兩倍。比如2003年,國會決定將萊州省拆分為萊州省和奠邊省,同年國會將西原地區少數民族聚居的多樂省,拆分為多樂省和多農省。
至今,越南有58個省和5個直轄市。作為一箇中等國家,越南確實存在省級行政區過多、省以下行政級別劃分過細的問題。
越南大的省份如西北的奠邊省,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小的省如河南省(和中國河南省同名)只有852平方公里,人口80多萬,規模僅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縣,卻管理著一市五縣。
越南直轄市下面還設有縣級市,如胡志明市下轄守德市。
根據官方統計,越南現有7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
行政區劃過細,對越南的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大城市河內和胡志明市,由於周圍小省林立,自身發展空間不足。越南政府的思路是,將大城市周邊的省份併入大城市,來解決發展空間問題。
早在南北統一初期的1976年,國會為了發展胡志明市,就將嘉定省劃入胡志明市,開創了“並省”先例。
首都河內作為越南北方最大的城市,原型是李朝和陳朝的升龍城,其核心區環還劍湖而立,發展空間較為狹小。2008年,國會決定將河內市臨近的河西省全部、永福省的麋泠縣,以及和平省梁山縣的一部分劃入河內市,讓河內行政面積增加到3000多平方公里,也為後來河內內排國際機場的擴建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資源。
根據最新的政府改革草案,越南省級行政單位將減少50%左右,地方機構將減少70%以上。
儘管國會還沒正式在法律層面“裁縣”,但公安部已經裁撤了所有的縣級公安機關,完成了人員分流。考慮到蘇林出身於公安部,以及公安部門在越南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越南公安率先響應越共中央的“裁縣”方案並不奇怪。
越南高層希望淡化“並省”可能帶來的衝擊。蘇林在和興安省選民會見時表示,有的省份雖然小,但在20世紀的“省份拆分”運動後,經濟社會發展得不錯,並不需要裁撤。
範明政總理則在3月5日召開的政府黨委會議上強調,合併省級行政區劃要滿足公開、公正、民主和科學的原則,一定要契合地方實際情況。
蘇林和範明政的表態,被外界解讀為蘇林為首的越共中央在並省議題上比較謹慎。
如果越南國會在5月修憲裁去縣級行政機關,越南各縣的人民委員會、人民議會和祖國陣線組織,都會隨之被裁撤。
目前,越南官方已經公佈了鄉級機關的編制計劃,擬在鄉一級設立鄉人民議會、人民委員會、祖國陣線和軍事指揮部。預計未來越南的地方權力會下沉到鄉一級,實行省和鄉的二級管理體制。

“利好”高中免學費
越南機構改革從去年11月開始規劃,今年2月開始全面執行。越共中央、國會和政府都經歷了部門裁撤、合併和重組。大批公務員從“吃皇糧”到自謀職業,短時期給越南就業市場帶來一定壓力。
由於越南黨和政府對此有一定準備,下崗公務員收到的補償金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緩衝”作用,下崗潮對越南社會的影響有限。
越共中央還出臺了提前退休辦法,以應對被撤銷部門的幹部安置問題。
3月10日,據越南《人民軍隊報》訊息,越共中央常務書記陳錦繡簽署決定,規定此次機構改革中,凡所屬部門遭撤銷,且距離個人退休時間在60個月以內的幹部,可以申請提前退休。歲數已經不適合連任的幹部,也在此次提前退休的允許範圍內。
應該說,中央層面的機構改革帶來的風險可控,越南社會目前並未因此發生動盪。
越南當局認為,儘管退休和遣散計劃將耗資超50億美元,但政府瘦身可為未來5年節省45億美元的支出。
從越共中央的角度看,本次機構改革意在減少人事資金的支出,增加經濟和民生領域的投入。蘇林上任後,曾表態要重啟核電站專案,並建設河內到胡志明市的高鐵線路。機構改革節省的資金,將會為這些國家級的大專案帶來資金。
2月22日,蘇林視察了胡志明市新投入運營的地鐵一號線,表達了高層計劃進一步提升越南基建水平的意向。3月8日,範明政在政府會議上將完善基礎設施稱為越南“三大戰略突破”之一,並把高鐵專案和核電站作為國家今後的重點工程專案。連線河內和胡志明市的南北高鐵專案,預定在2027年開工。
越南黨政高層不僅重視基建,也關注提升越南的教育水平。
2月28日,越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利用裁員增效省下的資金,實施15年義務教育免學費計劃,越南公立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費完全免除。該計劃正式實施時間為2025年9月。
透過機構改革等手段,越南還希望提升國家形象,進一步吸引國際資本和技術。
當前,特朗普重拾貿易戰,且聯俄逼烏的傾向日趨明顯,致使歐美資本人心浮動。在此背景下,越南透過自我改革、減少審批環節,在獲得國際資本的好感上起到了正向效果。
2024年,越南全年吸引的外資和2023年持平,接近390億美元。2025年頭兩個月,外資進入越南的數量達到69億美元,同比增長35%。越南政府認為,進入越南的外資在2025年的增長一定程度上也是越南政府自身改革的功勞。
像三星、蘋果等大企業,都在越南開設了組裝工廠。一個由60多家美國企業組成的代表團,預計3月下旬訪問越南。
稍早前,韓國三星公司總經理羅基洪訪越,受到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公安部長梁三光的接見。梁三光表示,越南極為重視數字化轉型,希望三星能在資訊科技和人工智慧方面,加強對越南人力資源的培訓。
可見,越南不僅關心外資的引進,也關心本國人力資源的技術素養提升。
此外,越南也在加強對外投資和對美進口。
越南電動車製造商VinFast看上印尼豐富的鎳儲量,計劃明年將位於印尼西爪哇省的工廠投入運營,年產能為5萬輛;其還考慮在印尼配套建設多達10萬個充電站。
越南政府還打算快速批准馬斯克的星鏈公司啟動在越衛星試點專案,並採取措施重新平衡越南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越南“政府瘦身”和國家形象的提升,正發揮助力引進外資和技術的效果。越南官方已將2025年的經濟增速目標定為8%。而即將在2026年舉行的越共十四大,也將為越南新的五年發展擘畫藍圖。
越南若成功推進機構改革,破除掣肘經濟社會發展的壁壘,勢必將為越共十四大制定新的發展目標提供更多籌謀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