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聯邦大選為何如此重要?——大選分享會小結

原定10月份的加拿大聯邦大選被自由黨提前至428日!無疑這是自由黨精心算計的選擇,但人算能否勝過天算呢?這次大選對加拿大影響重大,但目前結果難料,希望大家都能在最後的投票日(428日)去踴躍投票,投下您對加拿大的未來選擇!
在上週四17號晚,“溫哥華幸福家庭群”圍繞這次大選舉辦了一場“大選分享會”,共有35位朋友參加,其中5位朋友做了專門的主題分享,另外有4位候選人前來和大家見面交流。
首先,圍繞著兩大主要政黨——自由黨和保守黨在理念和政綱上的根本性差異、西方保守主義和進步主義的主要差異、這次大選三大政黨(自由黨、保守黨與NDP)在政策上的相互差異等等,由三位朋友做了解讀分析,以便大家真正用好手中的選票,選出能夠代表自己理念、價值觀和核心政策的政黨來。
2019年大選前夕,“幸福家庭群”曾圍繞著加拿大政治和大選組織過三次主題學習活動,並在2021年大選期間搞過一次線上交流活動,這些活動的組織者北美曹先生當晚又再次分享了他對加拿大政治演進和華人參政情況的看法,引起大家的一些共鳴和感慨。
之後,積極參與這次大選的義工朋友Peter等也分享他們在敲門、做宣傳中的一些經歷和感悟,給其他有志於參與助選工作的朋友們提供了建議和參考。
結束了活動的上半場分享之後,接著就是幾位候選人和大家見面交流。
第一位是Vancouver Quadra選區的自由黨候選人Wade Grant(志堅)。他是本地的原住民,在給大家分享了他的成長故事中特別講到他的爺爺是早年過來的華工,他和家人曾去中國廣東的小山村尋根探親,他很自豪能擁有華人血統,他希望加拿大能大力拓展與世界各地的經貿關係,讓加拿大經濟更具彈性和自主性。
第二位是Vancouver Quadra選區的保守黨候選人Ken Charko(查柯健)。他是參政參選的老手,之前曾兩次參與過溫哥華的市選,他給大家痛訴了自由黨執政10年來帶來的慘痛現實,以及保守黨將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進以便加拿大能有更加光明的未來。他希望本選區的華人朋友都能支援他,改變這個選區自1984年以來就被自由黨掌控的可悲局面。
第三位是Vancouver Granville選區的保守黨候選人Marie Rogers作為保守黨候選人,她也分享了類似Ken Charko的對自由黨和保守黨的看法,並強調發展加拿大能源產業的重要性;作為3個孩子的母親,她講到她和很多母親一樣最關心的是大麻毒品、社會治安、性別錯亂、年輕人就業機會等等問題,希望加拿大能早日走上正確的道路。
最後一位是Burnaby Centre選區的保守黨候選人James Yan(閻潔明)。他是一位華裔年輕人,斯坦福大學MBA畢業的高材生,現在微軟旗下的上市公司做高階工程師。他很小就隨父母移民加拿大,一直很喜歡自由安定的加拿大,但現在發現身邊很多年輕人都對加拿大的現狀很不滿而期待改變,為此他這次站出來參選並希望能為這種改變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面對NDP黨領這樣的強大競爭對手時,他坦言毫無畏懼,有信心在這次參選中充分學習併成功當選! 
幾位候選人各自做了簡短的自我介紹和演講後,與會的朋友們也都紛紛提出自己關心的問題,在熱烈的討論和交流中,順利結束這次內容豐富、觀點鮮明的大選分享活動。正如一位參會朋友說,這應該是大溫地區華人圈裡最高水平的政治主題討論會。
當筆者在小結這次活動時,筆者深切感到這次大選對加拿大、對華裔社群來說都非常重要。確切地說,至少在這幾個方面尤為令人關切:
一,這次大選對加拿大是繼續向左走還是適度迴轉有深刻的影響。加拿大一直就是西方最左傾的國家,這由很多因素所致,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加拿大是長期由左派政黨(自由黨)執政的。自加拿大1867年建國以來的158年中,自由黨執政93年,保守黨執政65年,而這65年中的還有25年是建國早期的1900年前,這就是說從1901年開始,保守黨執政還不足自由黨的一半。
現在自由黨的黨領和加拿大新總理卡尼(Mark Carney)比起特魯多來說左得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更會包裝和更加老道而已。所以,如果卡尼繼續做總理,加拿大的向左奔的步伐不會停止的。即使保守黨這次能勝選執政,想根本扭轉加拿大的左傾都是很難的,因為自由黨政府已經為左傾打下各種堅實的基礎,比如加拿大105位參議員中有超過90位是特魯多政府任命的,而9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有7位是特魯多政府任命的,等等。
二,這次大選對加拿大的財政收支與經濟產業體系有重大的影響。總體而言,保守黨政府比自由黨政府更擅長理財和推動經濟發展,而最近的兩個各10年的保守黨哈珀政府和自由黨特魯多政府的對比則異常鮮明。特魯多執政的近10年中,財政收支嚴重不平衡赤字屢創新高,至今累積的債務總額已超過1.2萬億加元,僅利息支出就高達465億加元/年,相當於全國每年醫療轉移金的總額。這樣的財政狀況何以為繼?而卡尼在這次大選中畫出的大餅將帶來未來幾年更高的赤字,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慄。
加拿大的經濟產業結構也問題重重,一方面缺乏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尤其是製造業流失嚴重,另一方面對美國的經貿依存度過高。自由黨政府除了指責特朗普和他國之外,對此顯然沒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保守黨上臺也不見得能很快拿出什麼妙招,但至少大幅減稅、大力廢除種種監管、促進企業投資和發展等,想必多少能使擁有豐富資源的加拿大盡快觸底反彈,重新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三,這次大選對少數族群在加拿大參政議政等方面有長遠的影響。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加拿大無疑是世界上少有的最歡迎各地移民、也最適合少數族群生活的國家,但這絕不是理所當然的,這一切基於兩個重要的條件或前提:一個是全球相對和平穩定的大環境,另一個是加拿大自身安定祥和、社會良好發展的小環境。如果世界動盪和加拿大內部經濟衰退,那麼加拿大就不再會那麼風平浪靜、其樂融融,少數族群和新移民很可能就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
每次大選,華人社群就會探討哪個政黨會對華人群體更好一些?其實這是個偽命題,不存在哪個政黨會對華人群體更好,一切都取決於環境的變化,包括我們自身就是環境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華人社群的命運不能寄希望於哪個政黨,而必須要增強自身的政治影響力——本族群極高的政治參與度、投票率和有更多的人成為候選人和成為國會議員、乃至重要的內閣成員,從而讓命運更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加拿大目前有四個少數族群在人數上差不多(180多萬),都各佔總人口的近5%,分別是華裔、印度裔、原住民和穆斯林群體。大家都知道,這四個群體中,印度裔的政治影響力上升得最快,原住民最近20年也很重視參政議政,穆斯林群體也在緊追直上,而唯有華人社群卻遙遙落後。
比如在投票率上,華人投票率估計就在30%多,遠不如印度裔的投票率(約80%);在這幾年的參選人數上,華裔還不足印度裔的一半,這次大選,約有30位華裔參選人,其中三大政黨(自由黨、保守黨和NDP)的候選人約為20人,而印度裔這次參選有近80人,三大政黨的候選人約為55人;將來當選國會議員以及進入內閣的人數,印度裔也將至少是華裔的兩倍以上。印度裔這種政治參與度和影響力完全是自己爭取來的,無論加拿大大小環境怎麼變化,他們都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運和發展。
總之,這次大選極為重要,華裔社群必須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希望每一位有票的華裔選民都能投出自己寶貴的一票,為加拿大和我們的未來發出強有力的聲音!移民新生活之路任重道遠,但路就在自己腳下和手中!
其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