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唐納德·川普近日宣佈,若重新上任,他將在第一天簽署行政命令,廢除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所賦予的“出生公民權”。
這一政策一直是美國移民議題中備受爭議的焦點,川普的這一表態再次引發了法律、政治與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出生公民權”指的是任何人在美國出生,無論父母的法律身份如何,均可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這一原則起源於1868年透過的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旨在保障所有出生在美國的人平等享有公民權。
這項權利被認為是美國平等權利和包容性精神的重要體現。川普早在其首個總統任期內便對“出生公民權”表達了強烈不滿,認為該政策為非法移民提供了“鑽空子”的機會,尤其抨擊所謂的“赴美生子”現象。
他及其團隊強調,廢除“出生公民權”可以有效遏制非法移民問題,打擊那些利用孩子出生在美國獲得身份的家庭,並防止生育旅遊行為的持續增長。
儘管川普宣稱可以透過行政命令廢除“出生公民權”,但這一舉措面臨嚴峻的法律障礙。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明確規定:所有出生於美國並受其管轄的人都是美國公民。
要推翻這一條款,必須經過國會參眾兩院三分之二多數透過,並獲得四分之三州議會批准,才能完成憲法修正。這一過程複雜且漫長,歷史上成功修改憲法的案例極為少見。
此外,最高法院1898年的“美國訴黃金德案”判例鞏固了“出生地原則”,即使父母非美國公民,孩子出生在美國土地上,依舊享有公民權。這一判例為“出生公民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支援。即使川普簽署行政命令,該命令很可能在法院面臨法律挑戰並被判無效。

如果“出生公民權”被廢除,將對美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對所謂的“混合身份家庭”。這些家庭的父母可能是非法移民,但孩子由於在美國出生而自動獲得公民身份。
一旦政策發生改變,這些孩子將失去美國公民資格,家庭也可能面臨分離風險。此外,赴美生子產業將受到全面打擊,赴美孕婦的簽證申請和入境審查將更為嚴格。這一政策的爭議不僅限於移民家庭,也涉及美國對憲法權利和移民身份的認知。
反對者認為,廢除“出生公民權”將違背美國長期以來奉行的平等原則,破壞國家的憲法根基。

川普再次將“出生公民權”推上臺面,顯示出他對移民政策強硬立場的延續,意在鞏固其政治基礎,並動員那些對非法移民持反對態度的選民。
移民議題一直是川普的核心政治策略之一,這一舉動不僅是對移民政策的重新聚焦,也體現了他重塑美國移民體系的政治意圖。
儘管川普在任期內任命了三名保守派大法官,使最高法院呈現保守派多數,但多數法律專家指出,即使在保守派主導的情況下,推翻第十四修正案也將面臨巨大阻力。

保守派法官中一些人秉持“原旨主義”立場,更傾向於嚴格依據憲法原文解釋法律,輕易推翻現有憲法原則的可能性不大。
“出生公民權”不僅是一項法律條款,更關乎美國社會對平等權利、移民包容性及國家身份認同的理解。
川普此舉不僅在法律層面面臨重重困難,也將在政治和社會層面引發持續討論。
隨著美國大選臨近,圍繞移民政策的爭論將進一步升溫,成為未來美國政治議程上的核心議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