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美國媽媽網⬇️
202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簽署了多項行政命令,其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終止非法移民或持臨時簽證者在美國出生子女的自動公民權。
這項行政命令一齣,令很多人瞠目結舌,但川普政府認為其核心目標是保護美國公民身份的“意義和價值”,並限制所謂的“生育旅遊”現象。
此前人們一直以為此命令是針對非法移民,沒想到還涉及臨時簽證持有者,因此這一舉措立即引發了法律挑戰和廣泛的社會爭議。

限制出生公民權
被排除在出生公民權之外的情況有以下幾點:
某些出生在美國的人因未被視為“受其司法管轄”,因此不會自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
第一種:母親在孩子出生時非法居留於美國;且父親既不是美國公民,也不是合法永久居民(綠卡),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不被視為公民。
-
第二種:孩子出生時,母親在美國的居留是合法但臨時性的(例如透過免籤計劃、學生簽證、工作簽證或旅遊簽證等進入美國);且父親既不是美國公民,也不是合法永久居民,在美國出生的孩子不被視為公民。

此命令僅適用於行政令釋出30天后在美國出生的人,不影響包括綠卡子女在內的其他符合條件的人申請美國公民的權利。
出生公民權的法律依據
但此命令涉嫌違反了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其明確規定,“所有在美國出生或入籍並受其管轄的人,都是美國的公民。”
這一條款於1868年透過,旨在保護在美出生者的公民權,特別是為廢除奴隸制後的黑人提供法律保障。
在1898年的“美國訴黃金德案”中,最高法院進一步確認,第十四修正案適用於幾乎所有在美出生的兒童,無論其父母的移民身份。因此,這一修正案成為出生公民權的堅實法律基礎。
川普的行政命令試圖繞過這一憲法條款,透過限制非法移民及短期簽證持有者子女的公民身份來改變現狀。然而,法律專家普遍認為,這一舉措可能違憲,因為總統無權單方面更改憲法中明確規定的權利。
對此,川普政府的理解是,第十四修正案從未被解釋為將公民身份普遍擴充套件到在美國出生的每個人,它一直將出生在美國但不受美國管轄的人排除在出生公民權之外。

法律挑戰與專家觀點
該行政命令引發了多方挑戰,包括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國家移民法律中心等組織提起的訴訟。他們認為,出生公民權是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不能透過行政命令隨意更改。
此外,法律專家指出,若要終止出生公民權,需透過憲法修正案,而憲法修正案的透過過程需要國會2/3的支援以及至少38個州的批准,這在當今政治極化的環境下幾乎不可能實現。
川普的行政命令因此可能只是象徵意義上的政策宣告,更多是為其政治支持者傳遞資訊,而非實際的法律變革。
政治與社會影響
1. 移民政策的延續性
川普的行政命令延續了其政府一貫的強硬移民政策,目的是減少非法移民對美國社會和經濟的“負擔”。然而,批評者指出,終止出生公民權將對移民家庭和美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2. 社會不平等的擴大
如果該命令得以實施,大量在美出生的兒童可能陷入無國籍狀態,無法享有基本的教育、醫療和其他社會服務。這不僅會加劇社會不平等,還可能導致移民社群的不滿和抗議,進而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
3. 經濟成本的增加
研究表明,移民子女在長期內對美國經濟具有積極貢獻,包括填補勞動力市場空缺、推動創新和支援社會保障系統。終止出生公民權可能導致移民子女失去這些機會,從而削弱美國的經濟競爭力。

川普的行政命令可能在法院面臨漫長的法律挑戰,最終命運將由聯邦法院甚至最高法院決定。法院的裁決和公眾的反應將決定這一政策的最終命運,也將對美國移民政策的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圖片來自網路,尊重原創,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推薦閱讀



分享母嬰知識 關注寶寶成長
微信公眾號:usmama_com
新浪微博:@美國媽媽網
求分享

求點贊

求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