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張繼忘
來源: 張繼忘
文章已獲授權
餃子往事
1
導演餃子,大名楊宇。曾用名餃克力,中西合璧,混搭餃子和巧克力。英文名把Chocolate改為Jokelate,嵌入風格標籤。Logo初看是個碗,細看也是笑得合不攏嘴。單從名字來看,不難理解“哪吒系列”中濃郁的喜劇元素。
1980年生於四川瀘州,父母都在醫院工作。
初中時,家裡買了一臺彩電,父親把黑白電視機放到他的房間。那個年代,地方臺一到夜晚,節目不夠,就用老電影來湊。餃子機靈得很,假裝睡覺,先把燈關了,再悄悄開啟電視。父母查房,他用被子蓋住螢幕,等他們一走,繼續看。餃子藉此看了不少香港電影、美國大片。很多年後,餃子興奮地說,「第一次看施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就是在這臺電視機上。」
高中入學軍訓時,餃子一直覺得自己頂天做20個俯臥撐,教官要他做30個,做完加5個,再加5個,最後做了50個。他重新認識自己,並悟出一個道理,人的極限都是自己假想的,很多人都需要捅一捅,捅一捅才知道自己多厲害。十年來慘遭餃子折磨的「牛馬」,要怪就怪那個教官吧,逼潛力這事,他才是始作俑者。
餃子從小喜歡繪畫,上學時沒少在歷史課的課本上塗鴉。他說,「歷史老師最和藹可‘欺’」。按照多數人的路子,留長髮,走藝考,上美院,似乎是一條必選項。他自覺保守,穩妥起見,聽從父母的建議,報了華西醫科大學(後與四川大學合併,更名為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的藥學專業,在當時算是鐵飯碗。
他是這麼寫的,「我畢竟生活在現實中,家境普通,而且我又是個有強烈危機感的人。那時候,在社會上能靠畫畫賺錢的人真是鳳毛麟角,所以我強行壓滅了興趣愛好的火焰,準備好好地捧飯碗,了此一生足矣。」
大學時,他的繪畫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參加宣傳工作,畫海報,做創意,反響不錯。大二時,曾向《科幻世界》的畫刊投稿,畫入選了,雜誌沒了,首作告吹。大三時,一個後來做程式設計師的朋友向他推薦一款軟體。MAYA,中文名瑪雅,電影級別的三維動畫軟體,2001年維塔公司用它製作了《指環王》的第一部。他完全迷上這款軟體,學習,動手,對標優秀作品,逐步完善自己的技巧。有一次為了渲染10秒鐘的鏡頭,連續不間斷渲染了三天。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有種全身經脈逐漸疏通的暢快感」。
轉行並非易事,餃子批次對比從業人員與自己的作品,認為自己希望很大,才下定決心。2003年畢業,入職一家廣告公司,小公司人少,講究一職多能,不到兩年時間,他得到很多鍛鍊,摸清了創意到後期的全流程,學會了以觀眾的視角來審視作品,完善了動畫技術和藝術修養。
但在廣告公司,作品受客戶、時間、成本等條件限制,發揮空間不大。自學動畫,去動畫公司找工作很難有機會,他迫切需要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外界不提供機會,索性自己幹。正如他所言,“要做出真正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必須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要是妄想邊上班邊做,不知道要做到猴年馬月。”
這一干,直接幹出一部「華人最牛原創動畫」。
餃子不是空想理想主義者,「我的每次選擇都不是貿然而然的,其實都是經過了很長久的對比和對自己實力的估算,最後才全身心投入進去。如果我們真的愛一個東西、愛一個行業、而且自己判斷自己有這個贏面可能性,那就一定要堅持下去。」
2
2004年,餃子辭去廣告公司的穩定工作,開始「啃老」的三年八個月。
那時,父親已經去世,母子二人住在一起,全靠母親每月一千塊錢的退休金生活。每天三點一線,客廳、臥室、廁所,餃子感覺像「生活在國際空間站」。據說三年八個月,他的活動範圍從未超過四十公里。
生活的壓力,創作的壓力,閒言碎語的壓力,難以想象餃子如何捱過這些日子。成名後他回憶,「那段時間挺苦的,沒有受過專業培訓,沒有老師,沒有資源和人脈,一個人亂碰亂撞。」
相信母親的理解和包容,是他最後的避風港。前段時間,餃子接受央視採訪時說,「自己沒吃過原生家庭的苦,所以我的電影裡,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甚至站在我的角度,我成了父母,我覺得我都很難做到這一點。」
好同學來看他,臨走一句「你好自為之吧」。餃子無力反駁,只能一遍又一遍告訴自己,「我的作品還沒有做完,他還沒看到而已,做動畫,急不得,只能耐著性子慢慢磨。」
比他更狠的是李安,李安在家磨了六年,磨出《推手》,贏得獎金四十萬新臺幣,獲得第一次獨立執導的機會。
餃子磨出來的是《打,打個大西瓜》。片長16分鐘9秒,劇情很簡單,兩個霸主為了爭奪土地發動戰爭,對攻的兩名飛行員在空中糾纏,雙雙落難,墜入一個小海島,本來敵對的兩人後來成為生死之交。用餃子自己的說,「它是一個關於小人物在大戰爭中由於一個偶然事件,逐漸覺醒,逐漸找到自我,由漸悟到頓悟,不再隨波逐流充當獨裁者的打手和政治狂潮的犧牲品的故事。」
片名來自他喜愛的周星馳。《鹿鼎記2:神龍教》中,韋小寶和馮錫範發現清人入關時留下的寶藏,握手言和,平分寶藏,轉身卻又拔刀相向,韋小寶喊道「現在,我們隨便抓一把一輩子都吃不完,還打?打個大西瓜哦。」
餃子一人制作,相當自由,前期策劃、中期製作和後期合成交叉完成,邊做動畫邊想情節,動畫渲染完了就合成一段看看效果。沒有團隊,無須溝通,省掉不少畫分鏡頭、畫角色、道具設計圖的時間,往往是腦袋裡有了大概,就在3D視圖裡慢慢找感覺,反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短片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把對戰雙方畫入撲克牌,寓意戰爭只是牌桌上的工具。餃子想過用棋子來表現,由於頗為常見,製作難度太大,改用撲克牌。短片面世後,不少人聯想到美蘇爭霸。餃子認為表面上是反戰,本質是談人生觀、世界觀,「我是借了一個戰爭的情景來講頓悟的故事,換成其它的生活、工作情景也一樣能夠體現我要表達的思想,只不過戰爭比較有視覺衝擊力,所以我就選了戰爭。」
棋子換撲克牌,難度也不低。餃子自覺擅長編劇和導演,技術上無人點撥,只能自己琢磨,實在沒轍,就掉轉車頭,另闢蹊徑。為此,他掉過頭髮失過眠。特效是被逼出來的,大都劍走偏鋒,想方設法用非正規途經欺騙觀眾的眼睛。撲克牌衝鋒那段特別耗費CPU和記憶體,由於硬體過於落後,記憶體才768m,他用盡各種方法都沒把消耗的電腦資源降下來,徵用朋友的高配置電腦。結果,朋友的電腦也繃不住,最後他開著MAYA的視窗,一幀一幀手動渲染。
一度想讓兩股勢力呈洪流對戰,限於技術難度,只能放棄。後來,他在《哪吒之魔童鬧海》高潮大戰中終於實現,不知不覺,昔日少年也已白了頭。
等《打,打個大西瓜》製作完成,已是2008年。
這部以撲克牌為背景武器,兩個士兵為主角,蜘蛛網貫穿全片,沒有一句臺詞的動畫短片,一經亮相,好評如潮。當時國內最大的資源分享網站VeryCD電驢的站長如此評價:「這是我看過最牛的動畫短片了,沒有本年度,沒有之一,華人制作!」
短片斬獲國內外30多個獎項,其中包括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最高獎項評委會特別獎,頒獎辭盛讚:「這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影片,它擁有獨一無二的視覺風格,其利用現代流行文化與幽默元素將作者對人類生活環境,和平與戰爭的看法傳達出來,整部電影非常好笑,和平與戰爭的主題表現得恰如其分。」
2008年12月31日上線,播放量很快突破百萬、千萬,一位名為易巧的大學生也看到了這部作品。
3
2009年餃克力動畫工作室開張,2011年成立公司,餃子是董事長,劉文章是總經理。劉文章,餃子的好朋友,1979年生人,比餃子大一歲,曾任高校動畫專業教師,也是當時的成都動漫遊戲產業協會副會長。
2010年與一家大型遊戲公司合作,計劃重磅推出一部動畫電影。劇本得到業內一致好評,因投資方人員變動,專案流產。劉文章後來接受採訪時說,「頭炮沒打響,賠上一年的青春時光,也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和教訓,不虧」。
樂觀背後,是《打,打個大西瓜》帶來的影響力,以及實打實的商業專案。這期間,與央視新科動漫頻道共同策劃製作《2014南京青奧會口號宣傳片》,贏得國際奧委會和南京青奧組委會的認可,還曾為一線酒廠做動畫廣告,為手機遊戲做美術設計……遊戲、廣告和商業數字多媒體專案,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不過,他和劉文章也沒忘記原創作品。2012年,和優酷網聯合開發動畫短片《老闆的女人》,講述了一個影視公司,色狼老闆留下波霸女秘書加班,被一群社畜整蠱的故事。
這一次,餃子不再是孤軍奮戰,他負責創意,後期製作靠團隊,19分鐘的動畫,半年就做完了。
依舊是誇張、詼諧的風格,上線後再次成為爆款,4月24日優酷上線,付費點播,點選量近200萬人次,5月8日起,免費觀看,當月播放便超500萬人次。站在2025年回頭看,表達有些落伍,片子裡充斥著性符號,對女性的觀點也令人不適。放在當下的輿論場,恐怕要被罵到下架。
餃子後來接受採訪時說,「那段時間磨了很多劇本,都是些不靠譜的機會,大部分作品都夭折了。和優酷合作過的動畫短片,主要面向網路觀眾,為了點選率去考慮,沒有做出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成名以後,餃子接觸過很多資方,大都無果而終。空手套白狼的,畫餅的,比比皆是。他一直保持良好的狀態,正如成名之初2009年接受採訪時所說,「首先我要好好鍛鍊,鍛鍊餓了,然後我要好好吃飯,吃飽飯了,然後我要好好睡覺,睡眠好了,就該起床好好做動畫。所以我要給所有的同行們一個溫馨提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動畫固然重要,但千萬別折本哦。關於計劃嘛,我們現在還沒有準確的計劃,還要等和投資方溝通好了,再找一條大家都認可的路線,然後接下來就是搏命了。」
很多年,他一直在等待值得「搏命」的專案。
終於,2015年初見曙光。那年7月10日,《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顛覆觀眾心智,原來動畫電影可以這麼好看,大人小孩都能看。上映首日才1700多萬票房,隨後一路逆襲,多次逆跌,最終落在9.54億票房。「自來水」由此誕生,多虧了那樣的創作者和那樣的觀眾,換來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新局面。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2025年1月29日,《大聖歸來》導演田曉鵬發微博:「零到一,一到一百,@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儘管看過不同階段的粗稿,但還是被大銀幕的成品震撼的五體投地。一會兒回家吃個餃子恭喜下@餃子導演 ,順帶熬個藕霸泡個餅。」
截止目前,餃子今年只發了一條微博,就是轉發田導的這條:「哪吒1的時候,是大聖帶著吒兒走到了觀眾面前。後來,又是深海給了我莫大動力。謝謝田導的支援鼓勵,會繼續前行。新年快樂~」
好的創作者,識英雄,重英雄,惺惺相惜。
當然,好的創作者也需要伯樂。在《大聖歸來》上映之前,一個大學時看過《打,打個大西瓜》的人,來到成都,拜訪餃子。
4
這個人就是易巧,2012年入職光線影業,2014年開始負責光線動畫業務,2015年出任光線彩條屋影業總裁。
光線影業初次涉獵動畫電影,還是《喜羊羊與灰太狼》崛起的年代。2009年,投資1000多萬,拿到動畫電影《阿童木》的內地發行權,後來陸續投資兩家國內的動畫公司,與其中一家公司推出動畫電影《秦時明月之龍騰萬里》。
爆款難尋,王長田始終相信成人向動畫電影市場廣闊。隨著易巧2014年負責動畫業務,逐漸明朗。易巧最初做了一個十五年構想,五年做產品,五年做產業,五年做產業鏈。2015年3月,光線影業已經投資六家動漫製作公司,半年後,又翻了一倍,及至2015年10月,彩條屋影業正式成立,投資的13家國內頂級動畫公司創始人和導演都親臨現場。
其中包括錯過《大聖歸來》之後迅速糾錯投資的十月文化,創始人正是導演田曉鵬,那時他手舉兩個場記板,一個寫著《深海》,一個寫著《大聖鬧天宮》;還包括可可豆動畫,創始人正是導演餃子,那時他手裡的場記板寫著《哪吒降世》……
事情還得從2014年講起,一天餃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光線的易巧,說光線的王總和李總都很喜歡《打,打個大西瓜》,想找他聊聊。二人在成都初次見面,不像投資人和創作者,一見如故,聊《打,打個大西瓜》,聊人生,聊過往,聊格局,越聊越興奮。聊著聊著,易巧對餃子說:「你能不能把你那些外包全都推掉,也不接別的電影,我們就花三到五年的時間去做一個東西,成了就成了,不成我們也認,只要我們努力就行。我們保證你公司三年的運營一定不會出問題,你不會想著明天有沒有錢發工資。另外專案的費用,我在中間一定不砍掉你的。」
餃子回憶,「我突然感覺這次遇到的人很靠譜,和以前那些空手套白狼的人不一樣。」
無疑,這就是餃子等待已久的值得「搏命」的機會。
2015年,餃克力搖身一變,成立可可豆動畫,餃子持股56%,彩條屋持股30%,劉文章持股14%,餃子也是這時改名,去掉克力,只剩「餃子」。
萬事俱備,該「搏命」了。
5
最先定的是主題,打破成見,扭轉命運。造新IP,風險太大,最終還是從神話裡找合適的故事。篩選中人物時,圈定兩個,一個是孫悟空,一個是哪吒。孫悟空已經有人做,即當時尚未上映的《大聖歸來》。
哪吒,梵文名那拏天,意為護法天神,最早出現在古代印度婆羅門教中,後來被佛教吸收,在中國成為佛道儒並尊的降魔天神。其文學形象,最初散見宋代各類詩文戲曲筆記小說中,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頗為齊全,明清小說中哪吒經常被描繪為英武的美少年,擁有多種法身形態,若論記載最全、大眾熟知度,還是《封神演義》。
餃子潛心研究《封神演義》,不喜歡書裡的哪吒。他說,「好像我記憶中的哪吒也是改編而來的——1979年的《哪吒鬧海》,讓我真正喜歡上了這個人物。而原作中的哪吒,是一個渾不講理的人,一個別人都不敢惹的人,都是他主動惹別人。最重要的是,每一代的故事要符合那一代觀眾的審美、世界觀、價值觀。我們的時代跟明朝相去甚遠,那個時代確實血腥殘暴。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文明開化很多了,我們要講符合當代核心價值觀時代精神的故事。」
1979年的哪吒,已是見義勇為好榜樣,為救童男童女,殺夜叉殺敖丙,為救全城百姓,悲憤自殺,復活後,大鬧龍宮,為民除害。
餃子的哪吒,無疑是當下小孩的化身,父母工作忙,疏於陪伴,沒有知心朋友,形單影隻,為求關注,經常惡作劇,適得其反,不斷加深周圍人的敵意。顛覆之外,不忘考證。比如哪吒的遊戲,放風箏,太溫柔,蹴鞠夠野,可惜還沒發明,唯有踢毽子,沒有明確歷史考證,傳說出現於商朝。於是,踢毽子,成了哪吒跟父母、朋友建立關係的紐帶。
太乙真人滿口川普,也是考證的結果,其道場乾元山金光洞坐落在四川綿陽江油附近。
相比《老闆的女人》中的女性觀點,殷夫人更符合當下,與原著不會武功和法術的相夫教子形象相比,有點「現代女白領」的味道,上班捉妖,下班陪娃。餃子說,「古人編寫小說,往往把女性角色平面化、邊緣化,基本上沒有什麼特殊的想法和訴求,這是男權時代的結果。到了現代,時代在進步,文明更開化,女性角色應該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也更符合女性觀眾的訴求吧。我們的片子希望能夠服務更多的人。」
和易巧見面半年後,餃子帶著劇本大綱進京,本來挺有信心,沒想到討論會成了批判大會。十幾個人輪流說,餃子差點崩潰。
劇本磨了兩年,改了66稿,每次交稿,都是折磨。餃子說,「寫劇本時,我們一直在調研,每次劇本改動,都反覆翻閱資料,每次翻閱資料,都能汲取新的靈感。調研之後,也找到自信,發現一定要改編,改編讓人快樂。」
相比劇本,哪吒的形象改得更多,前後100多稿。最初創意發散,什麼形象都有,逐漸收窄思路,分出幾個大類。餃子始終不滿意,想要不一樣的東西,最後力排眾議,選了煙燻妝哪吒。彩條屋內部做過測試,大家都記住了這個形象,但沒有人喜歡。這和《哪吒1》上映之初,市場的反饋如出一轍,觀眾覺得醜,爭議很大。但現在,人人都愛這個醜哪吒,爭著搶著要買「他」。
分鏡畫得很細,迭代了五六個版本,最終從5000個鏡頭,刪減至1800多個。
國產動畫一般先做動畫再配音,動畫師根據想象創作,弊端在於配音演員要生硬地照著嘴形和節奏配音,只有聲音配合,完全發揮不出「演技」。餃子反其道而行之,先配音,後製作,配音演員的表情被採集到角色上,角色的表情就是配音演員配音時的表情。如此以來,工作量倍增,卻也獲得了逼真的效果。請不起動作指導,餃子親自上陣,和配音導演陳浩用了二十多天,把分鏡頭從頭到尾演了一遍。
「沒學過表演,但我是個影迷。」餃子底氣十足。
一直以來,「外包管理」是動畫電影製作中的痛點:品控難度大,畫風難統一,標準難對齊,工期缺保障……三年制作,成片鏡頭1800多個,特效鏡頭1318個,佔比八成。實際參與1600多人,管理難度可想而知。餃子團隊陸續有人離開,外包公司也一樣。一家做申公豹變豹子頭的外包公司,特效人員磨了兩個月,一直沒磨出來,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結果原公司做不了,剛入職的新公司接了。老闆告訴他,「聽說你做這個鏡頭很有心得,還是交給你吧。」幸好,他磨出來了。
從一人制作,到1600人的團隊,餃子說,「導演的壓力,在於不斷要反饋。我們的前期設計做得非常詳細,還做了樣片,定好標準之後,我們才敢發給不同的特效公司。」
江山社稷圖最難,每個荷葉都是一個小世界,有雪山,有荒漠,有瀑布,靈感來自中國的盆景藝術。指點江山筆能任意修改這個世界,不止難,概念太新,找不到參考。四人搶筆的長鏡頭,耗時兩個月才設計好佈局,這還不含動畫、解算、特效、燈光、渲染、合成的時間。
哪吒和敖丙對抗天劫那裡,原設計有一段地球歷史快速回放的畫面:日月交替,斗轉星移,地球的地殼裂開,高山變成平原,不斷演變,組成地球的隕石彗星紛紛退回到宇宙中心去,變成星辰,整個星辰宇宙坍縮……換了幾家公司,做了五個月,餃子放棄這十幾秒的鏡頭。
最初定檔8月26日,眼看專案延期,易巧當機立斷,重新規劃製作流程,增加預算,讓餃子再找一批更靠譜的人補救。7月5日成片,電影提檔至7月26日。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口碑和票房齊飛,不僅重新整理動畫電影的天花板,還在當時一舉成為國內影史票房榜TOP2,僅次於《戰狼2》。
面對得之不易的成績,餃子笑言:「我要去喜馬拉雅寫劇本。」
6
豆瓣8.4分,票房50億,任誰都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或許揚言要去「喜馬拉雅」寫劇本的他,早已參透其中的困難和磨難。
第一部做了五年,第二部也是;第一部寫了兩年劇本,製作三年,第二部也是。
不同的是,寫劇本中途,當初飛奔成都找餃子的易巧,於2020年離開彩條屋,加入十月文化,聯手田曉鵬導演。期待《大聖鬧天宮》,不過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接替易巧的,是王競。她在彩條屋2015年成立之初,就認識餃子了。
可可豆動畫內部,也走了不少人。留下的人,一起做了十年哪吒。餃子說,「留下來的也是最純粹的一批人,他們真的是想做心目當中最好的動畫作品,我們的出發點是一樣的。既然大家的價值觀和努力方向是一樣的,這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他們留下來,我都不需要做一些說服工作,聰明人是不需要說服的,聰明人自己會做選擇。」
第一部立項之初,就計劃做系列,但具體執行,還是在下映之後。餃子先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再帶領團隊討論,形成前期的策劃。
籌備第一部時,餃子還要考慮生存問題,這一次,心無旁騖,聚焦創作。他從不擔心大方向,第一部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第二部繼續抗爭,就要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頭疼的是,都是具體問題。比如怎麼安排劇情,讓另外三個龍王一邊被東海龍王卡脖子,一邊又能跳出這種卡脖子。餃子一開始覺得這是個死結,無法達到。他經常躺在地板上看天花板,一直想,翻來覆去琢磨。最後終於想到虛空裂爪的設定,就是割開一道口子,瞬間傳送,命門由鎖鏈控制,但相隔千里之外,東海龍王掌控不到他們具體的行蹤,發現他們跟別人達成交易解開鎖鏈,為時已晚。
寫劇本那兩年,餃子試了各種排列組合,找了各種突破,才逐步完善人物關係、故事架構。角色量多了三倍,所有角色仍有豐富的人物小傳和故事。他坦陳每一個角色都在乎,「當初創作《哪吒2》的時候就樹立了這種觀點,就是要打破成見,讓每個角色都不能是刻板印象,或者是工具人,都得非常鮮活,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歷程。尤其是反派,他的動機,他的價值,他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站在所謂的反派的角度來說,他做的一件事兒也是符合自己心中大義的,哪怕揹負罵名,他做這事兒也覺得值得。」
劇本快完成時,前期的概念設計、美術同步啟動。不少角色和第一部一樣,還是做了全新升級,幾乎重做一遍,包括皮膚上的絨毛、身上衣服的刺繡,細節層面精心打磨,完全經得住大特寫的考驗。
磨完劇本磨分鏡。找了很多國內頂尖的分鏡師,大多打了退堂鼓,覺得無從下手。餃子把控也嚴,每一個角度畫完之後,感覺「可以,這樣挺好」,總會反覆問「能不能更好」。第一部成本受限,一般都是抓重點,其他的差不多就行,第二部總是不斷嘗試,努力把每個環節做好。問題是,分鏡師不知道該怎麼畫,沒見過。海天大戰,兩億參戰者,全景拉開,再多的人填進去,都覺得渺小,最後用更大量級的人去填充,直接頂到硬體所能承受的極限範圍。為了千軍萬馬的視覺呈現,花了一年半的時間。
分鏡出來後,動畫師、特效師一起加入,內容複雜,要求高,走了很多彎路,不斷試錯,才找到確定的方向。
比較典型的是陳塘關大戰裡的鎖鏈,一來數量多,成千上萬的海妖,二來戰鬥時難免纏繞、交叉,很容易穿幫,三來中近遠景呈現方式不一樣,在空中飄動時要像頭髮絲,還需有一定重力,交戰時鐵鏈還要有美感。由於難度係數高,團隊曾建議改成魔法鎖鏈,某些時間觀眾能看到,其他時間看不見。餃子堅持要實打實地呈現出來,執行製片人陳暢江透露,曾偷偷打電話給光線,讓他們出面溝通,結果,還是要實打實做出來。
後來花四個月研發,才解決技術問題。餃子說,「那些鐵索我是完全不能放鬆的,妖族被困在海底煉獄,龍王借兵圍困陳塘關,妖族本有反叛之心,龍王捏著它們的命門,這是劇情主線上的底層邏輯核心,如果它們沒有連在身上的鎖鏈了,那從虛空裂口一出來,不就自由了?」
做難而正確的事,是對作品的精益求精,也是對觀眾的尊重。
第一部全片鏡頭一1800多個,第二部全片鏡頭2500個左右,光特效鏡頭就有1900多個。第一部參與人數1600人左右,第二部超過4000人。早在2019年末,就陸續有團隊趕到成都。王競透露,「有的動畫人連衣服沒帶就來了,第二天直接開始幹活。每個人都抱著200%的決心而來,和導演一起打一場硬仗。」片尾字幕,出現138家特效公司,可以說集齊了國內大部分優秀的動畫人才。
上映後,他在接受採訪時依舊不滿足,「我原先提的標準,是一個大家達不到的標準,得先去夠,然後我們再看極限在哪兒。這也是動畫的想象力所在,必須給觀眾看沒看過的東西,不然沒新鮮感。這種突破帶來的快樂也是巨大的。後來我們看到一些成品畫面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不虛此行,一些人甚至感動得掉眼淚。如果不逼,大家也不知道自己那麼厲害。」
很多年前,高中軍訓時,教官逼著他做了50個俯臥撐,也許跟他說過同樣的話。
春節檔前,各大媒體預測票房,普遍都是40億+,王長田曾喊出70億的目標,慘遭群嘲。如今,《哪吒之魔童鬧海》一騎絕塵,打破國內影史票房所有紀錄,包括《戰狼2》的觀影人次,截止到此刻,2月10日17:00,它已衝到全球影史票房榜TOP28,最終有望過百億,衝擊TOP10。
所有人都低估了它,在一個慘淡的市場裡,大家都缺乏一點想象力。
餃子一直跟團隊強調,「大家不是在服務導演,是服務觀眾。」
認真對待觀眾的,觀眾也會認真對待。
7
迄今為止,餃子只有四部動畫電影作品,兩部短片,兩部長片,成就世所罕見。
回顧餃子的從影生涯,我們不難發現,他很清楚自己要什麼,為了生計可以報考醫學院,為了夢想可以閉關三年八個月;他不盲目自信,辭職閉關是審慎考量的結果;他抗壓能力強,三年八個月,生活的壓力、創作的壓力、周邊環境的壓力,一般人很難撐下去;他領導能力強,調動龐大的資金、資源、團隊,在以導演中心制的體系裡,如何控制自己的表達邊界,如何讓團隊明白自己的意圖,如何協調幾百家團隊,都是身體、心智的考驗;他堅持自己的想法,以邏輯為底層架構,以服務觀眾為最高目標;他能耐得住寂寞,三年八個月一個人搞了一部動畫短片,平均五年做一部哪吒,2019年第一部下映後,他幾乎消失在大眾視野,默默做第二部;他認真服務觀眾,並且明白電影服務的真諦,不是迎合,不是跪舔,而是給觀眾最好的,新鮮的,完全沒有過的體驗;他不給自己留後路,永遠都要傾其所有去付出,「每一部作品都得當做自己這輩子做的最後一部作品,不能給自己留下突破的可能性,然後再下一步再去想怎麼突破」;他拍自己想看到的電影,「我們不刻意迴避什麼,也不刻意地學習什麼,我要做的東西,是我自己最想看到的東西」。
《打,打個大西瓜》片尾,他列了一系列Idol的名字,有Disney、萬籟鳴、手冢治虫、宮崎駿、押井守、大友克洋、PIXAR、鳥山明、李安、黑澤明、周星馳……無獨有偶,成名後記者問他看過的電影最喜歡哪一部,他脫口而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系列、宮崎駿全系列、押井守全系列、大友克洋全系列、皮克斯全系列、迪士尼全系列、老港片全系列、卡梅隆全系列、斯皮爾伯格全系列……」然後笑著問道,「還要繼續嗎?」
最後,不妨回顧一下「哪吒系列」的主題:「打破成見,扭轉命運。」
於哪吒,是要自己做主;於餃子,是要實現動畫電影夢;於中國動畫電影,是要打破成年觀眾的成見;而在當下,於中國電影,是要扭轉市場的信心、觀眾的信賴。
餃子以一己之力,全做到了。
至於為什麼,還得回到那個報菜名一般報「全系列」的他,是的,你首先得熱愛,就像他說的:
「我是個影迷」。
部分參考資料:
知乎|導演餃子自述
人物|導演餃子:超越《哪吒1》,有多難?
CCTV4|專訪導演餃子
中國電影報道|藍羽對話餃子
新週刊|50億票房國產動畫迴歸,沒讓我失望
澎湃有戲|《哪吒2》製片人劉文章:從打破“宿命”,到打破“規則”
騰訊娛樂|《哪吒之魔童鬧海》製片人獨家自述五年創作幕後,揭未來會有封神大戰
新民週刊|小哪吒會再度重新整理春節檔的最高票房紀錄嗎?
澎湃新聞|《哪吒之魔童鬧海》製片人劉文章:起點夠高,沒有上限
介面新聞|《哪吒2》製片人:五年過去了,粉絲並沒有忘記我們
最人物|春節2天賺10億,《哪吒2》背後的“愚人”
新聲Pro|史上第一部動畫春節檔冠軍背後,一個人和一個行業的十年
時尚芭莎|專訪“哪吒他爸”:我野心很大
新京報|導演餃子:做《哪吒》沒別的,就是死磕
OPEN開腔|對《哪吒》導演的一場非官方不正式採訪
新片場| 1小時29分破億!今夏最大爆款動畫是如何誕生的?|專訪《哪吒》導演餃子
每經影視|逆天《哪吒》 改命國漫
澎湃新聞|《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大聖給我的信心一直都在
一條|一個四川小夥啃老3年後拍出最燃哪吒,國產動畫之光
虎嗅|《哪吒》導演餃子:站在40歲的邊兒上
封面新聞|對話《哪吒》配音導演陳浩:“不許哭”的哭腔錄上百次,為此把配音演員罵哭
大河報|《哪吒》為什麼火了?導演餃子“調餡“秘訣——死磕
娛樂資本論|十一年苦等,《哪吒》偏不信命
華語電影市場|《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愛與支援才能扭轉命運
藍洞商業|哪吒逆天改命,王長田十年埋伏
中國電影報|《哪吒》成功的秘密是沒有秘密
動畫學術趴|「醜哪吒」首日破億,我們找餃子導演聊了聊創作秘聞
電腦報|中國個人動畫命運難側:3年打一個大西瓜
新民晚報|下個“大西瓜”在哪
火星時代|最牛原創動畫《打,打個大西瓜》製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