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正和島
作者 | 十一 麗萱
推薦人 | JIANG
生命只有一次,有人活成了別人寫的劇本,有人偏要自己執筆。
顯然,餃子就是那種希望自己寫下人生答案的人。他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登頂中國影史票房第一。截至2月13日,票房達到100億。
要知道,他此前導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票房也已超過50億。
至此,餃子已經是中國動畫史上首個100億票房締造者。
當我們回溯他的人生,你會發現,其實餃子的成功就藏在《哪吒》系列電影的三句臺詞裡。

Part 1
我命由我不由天
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餃子本名楊宇,四川瀘州人,和許多80後一樣,他從小就對動畫感興趣,還曾一度夢想當個漫畫家,上學時就經常在課本上塗鴉。
像國產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哪吒鬧海》,還有日本的《聖鬥士》和《七龍珠》,這些作品都陪伴他度過了童年時光。
在那個年代,像餃子一樣把動漫當興趣的人有很多,但當成終身職業的人卻很少。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這個領域在國內發展得較為緩慢,小兒科、不務正業、旁門左道、不正經、沒有出路、不穩定等各種標籤,伴隨了動畫行業很長時間。
真正想賺錢養家的人,在入行前,都會在內心進行激烈的鬥爭;而想要報考相關專業的高中生,在填志願時大多會受到家長的阻撓。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申公豹這句經典臺詞,一度爆紅出圈。而這裡的成見,恰恰也是當時許多人對動畫行業的偏見。
餃子自己也知道偏見的力量有多強大。他曾說,“我覺得所有追求理想的人都會承受這種偏見,別人都覺得你不行,覺得你的想法太大了,你這不是理想,是在做夢”。
影片中,哪吒揹負著生來就是魔丸的宿命,飽受世俗眼光的批判、歧視、排斥、嘲笑和敵對。
在命運的關鍵時刻,也就是天雷劫懲罰(用來消滅魔丸)到來之際,哪吒終於憑藉自己的意志,成功控制了魔丸的力量,並保護了陳塘關的百姓,也救下了自己的命。
於是,哪吒喊出了整部電影中最震耳欲聾的那句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這正是餃子人生的真實寫照。出於現實的考量,餃子聽從了在醫院工作的父母的意見,在大學時選擇進入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現四川大學醫學院)。華西醫科大學,這是當時我國西部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醫學高校。
很多時候,餃子手握“醫學生”這張保險單,但卻時常感到憋悶,“有東西在跳,有火在燒,彷佛一頭豬在地震來臨前想要拱圈”。
到了大三,馬上快畢業了,餃子迎來了人生中的關鍵抉擇:
一邊是自己熱愛的動畫,但不被主流認可、不被世俗承認;一邊是父輩蹚出來的經驗,那是最好的醫學院,最具光環的職業,最受主流推崇的行業,最穩妥的人生道路。
心裡這團火越燃越旺,燒到餃子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內心——原來自己少年時的理想,從未熄滅。
那就不如打破成見,去做真實的自己。因為終此一生,我們都是需要擺脫他人和世俗的期待,去到要去的地方,找到真正的自己。
之後,餃子放棄醫學,開始在學校自學MAYA軟體建模,進入CG行業(計算機動畫),他希望畢業後能透過作品去動畫影視製作公司工作。
在大到無形的世俗偏見和評價體系中,現實中的餃子最終突破了枷鎖,成為了“哪吒”。
後來誰也沒想到,餃子這個被世俗判定為“錯誤”的人生選擇,卻成為了照亮他的人生、照亮無數動畫創作者、照亮整個國產動畫行業的火種。
Part 2
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畢業後,餃子入職了一家廣告公司,當了一年的動畫師。公司雖小,但他能在那裡體驗從創意設計到後期製作的全部創作流程。
可由於手頭的專案太多,嚴重擠壓個人創作時間和自我提升空間,餃子還是決定辭去這份工作,回家專心創作自己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有作品,才有話語權。
這部僅16分鐘的動畫短片,花掉了他整整3年半的時間。
那時候,父親去世,全家的生計僅靠母親1000塊的退休工資維持。
餃子基本上不買新衣服,一日三餐主要靠母親在超市買的特價食品。住的房子是按揭買的,每個月700多元的按揭款佔了一半的支出。
旅行更不可能,三年半的時間裡,他沒有離開過家超過40公里。家裡甚至連網線都沒牽,要上網就去朋友家,以此來減少自己的娛樂時間。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客廳、臥室、廁所三點一線,偶爾出去散散步鍛鍊下身體,再做上超過10小時的動畫。
不認命就必須對自己狠,“既然選擇轉行,就要證明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機會,一切必須要有一個結果。”
最終,《打,打個大西瓜》一面世,便震驚整個動畫界,在國內外共拿下27個專業大賽的30多個獎項,被眾多網友稱為“國產動畫最優秀的作品”“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
在動畫的片尾,餃子鳴謝了許多人,包含了“手塚治蟲、宮崎駿、李安、餘秋雨、金庸、成龍、李連杰、周星馳、易中天、于丹、馬雲、史玉柱、李嘉誠”等人。
這些人名看起來沒太大關聯,但或許都讓他在孤獨的創作之路上,也好似有人為伴。
儘管靠著《打,打個大西瓜》拿獎拿到手軟,但之後的6年,餃子又回到了籍籍無名的狀態。
當時動畫行業的市場環境相對混亂,粗製濫造的作品是常態,很少有投資方相信動畫這個東西能賺錢。昔日斬獲大獎的《打,打個大西瓜》像顆啞火的子彈,卡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餃子自己還被騙子盯上,對方自稱是個很有實力的投資人,結果卻是帶著他不停找其他投資人講故事,想利用餃子的名氣空手套白狼。
百般無奈之下,餃子只能靠接廣告外包來維持工作室的運營。昔日的很多朋友都轉行了,但餃子還在那裡堅持著。
他明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下去才能改變命運,因為“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影片中,哪吒在面臨天雷的懲罰時,沒有屈服於命運,不屈不撓地活了下來——“若命運不公,我便和它鬥到底。”

現實中的餃子,熬過創作的孤獨,物質的貧瘠,行業大環境的混亂,別人的欺騙,卻仍在尋找生存和改變命運的機會。
不認命的人,終將改變命運。
2015年,餃子接到了一通電話,是從北京打來的,對方正是彩條屋總裁易巧。彩條屋是由光線影業成立的動畫電影廠牌,正在全國各地蒐羅有潛力的動畫長片導演。
《打,打個大西瓜》在業界名氣很大,易巧很快就發現了成都的這個天才導演,兩人一拍即合,於是開啟了《哪吒1》長達三年的創作。
Part 3
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
雖然曙光初現,但是橫在餃子和理想之間的,還有一座叫動畫工業體系基礎薄弱的大山。
其實不僅是晶片會被卡脖子,中國動畫工業也曾經一度面臨著卡脖子的難題。
在《哪吒1》立項之時,國內缺乏成熟的動畫電影製作流程,好萊塢用成熟流水線兩週搞定的特效,但在國內需要自己從零寫程式碼、搭引擎。
最直觀的就是,許多動畫製作公司使用的軟體,都來自海外。
演員成龍當年就感嘆:“我們有功夫,有熊貓,卻沒有《功夫熊貓》。”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國內動畫產業的痛點。
餃子要做《哪吒1》,就得從頭開始,自己一點點摸索。走了10多年,一路走到這裡,可一看,前方已經沒有路了。
但他是餃子,也是“哪吒”,哪吒不會認命。若前方沒有路,那就自己踏出一條路!
當時全片1400多個特效鏡頭,佔比高達80%,是集全國20多個特效團隊、1600多人的合力託舉,才最終得以完成。
擅長做火特效的做火,擅長做霧就做霧,讓不同團隊接下所擅長的元素。
而由於國內特效行業的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藝術理解也不到位,餃子每天都在“救火”,實在無法達標的鏡頭,餃子只能親自動手。“在國外,導演還要調特效,這是難以想象的。”
工作量之大,時間之緊,讓餃子和團隊必須日以繼夜趕工。哪吒之所以是黑眼圈,大部分靈感其實也是來自團隊的集體熬夜。
很多外包公司自從接了這個專案,公司的離職率就在不停地升高,尤其是動畫師與特效師,因為餃子對他們的要求十分嚴格,做出來的東西被多次否定、反覆修改,很多參與制作的人員被他磨到絕望。
有一位給申公豹做“變豹子頭”特效的一個特效師,在那裡磨了兩個月,還是達不到餃子的要求,於是辭職了。
結果他跳槽到新公司,恰好新公司接下了這個鏡頭。
新公司的老闆就把他找來說:聽說你做這個鏡頭已經很有心得了,那就交給你吧!
最後,這位特效師還是把鏡頭完成了。
“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不曉得。但我曉得,讓申公豹長毛就是他的命。”餃子調侃離職特效師時是這麼說的。
到了《哪吒2》,餃子面對的是業內難以打破的“續作魔咒”。因為第一部已經極度拉高觀眾的預期了,續作只有更好才能受到認可。
《哪吒2》的製作難度相比《哪吒1》又高了一個層級,全片1900多個特效鏡頭、10000多個特效元素。很多宏大場面如剔骨削肉、洪流對戰、煉化龍宮等S級特效,都對製作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以至於特效老師光開機就要等兩個小時。

一個鐵鎖鏈鏡頭,為了達到亂中有序又要有搖曳的美感,後期製作花費了整整一年時間。

比如洪流大戰中,人物角色數量達到2億,當全景拉開來,這個鏡頭就直接拉到了硬體所能承受的極限範圍。這個最終效果,也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
再比如,電影中“穿心咒”源自哪吒削肉剔骨的神話傳說情節,餃子希望這慘烈的一幕能體現出哪吒掙脫枷鎖的意境。人物撕裂後的碎肉達到600多塊,每塊碎肉都需要單獨製作動畫。最終影片呈現的10秒鏡頭,背後亦是長達一年的製作。
在餃子這裡,成功沒有捷徑,只能死磕。
為了完成一些重點鏡頭,餃子還曾寄希望於找一些國際團隊來幫助完成,結果並不理想。最終還是由國內的團隊——將近4000多人的合力,才把《哪吒2》一點點打磨完成。
如果你留心觀察,會發現影片最後出現了138家中國動畫公司的名字。
“我們發現以往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實也是‘死磕’、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所有難做的事都是人做出來的,我們也有這個潛力可以慢慢‘死磕’,這個過程中,我們認識到了國外先進的工業流程和技術,差距也在縮小。”
世界上本沒有路,只是因為有哪吒和餃子這類人,無畏高山、無畏規則,才硬生生地趟出了一條路。
Part 4
結語
《哪吒2》的最後一幕,是哪吒和敖丙的一段高燃對話。
哪吒對去而復返的敖丙說:“我知道你會回來的,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
如今的餃子已經45歲,頭髮白了快一半,但他似乎仍然年輕,仍然不知“天高地厚”。
在做電影時,每晚加班熬到四五點;電影上映後,堅持每天手繪破億海報。
從大三決定轉行,到獨自制作動畫,再熬過漫長的外包時光……所有的逆天改命背後,其實只是一個普通人一次次不認命的結果。
哪吒已經不僅是餃子,而是千千萬萬個努力奮鬥的你我。

《哪吒》系列電影高燃臺詞
01.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02.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
03.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
04.若命運不公,就和它鬥到底。
05.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06.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
07.以前我一直在躲、在藏,直到無路可走,我才明白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08.太好了,還剩一點點!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09.“難道你還想改變這世界?” “我想試試。”
10.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不知天高地厚。

本文轉載自“正和島”(ID:zhenghedao),聚焦商界大勢與大事,理性地判斷,建設性地表達。
注:本文圖片來自原文、網路等。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為商業用途。
— END —
首席訪談
近期熱門影片推薦
cheif interview




對影片名片感興趣
識別二維碼
專業顧問為您量身定製
首席
往期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