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經常抱有:“我應該”的心態。應該學習好一點,應該更優秀,應該快速掌握一項技能讓求職、求生更順利。
只是,事情和人總是在動態的變化中,那些應該,有時像一道圍牆,讓心變得僵化、固執。只是,我們經常發現不了,尤其是當事情進展地還算順利時。因為太想要那個結果了,那些美好的、愉快的、充滿活力和讓人興奮的好事,憑什麼不能一直髮生在自己身上呢?只是,變化永不止息。生命在運轉,念頭會消逝。我們能把握住的,只有當下。
學習也是一樣。當我們無法看見、覺察到生命和過往體驗中的不安、恐懼,無法看到“應該”帶來的侷限,可能也很難以一種從容、高效的狀態,去真正地投入學習。
揹著重重行囊的人,如何奔跑?
這是全村去年開始續發起賦能成人英語系列課程的契機:一直想學好英語但是嘗試了各種方法都不奏效、一直想學英語但是找不到門道的朋友,可能是陷在了“應該”的困境裡。困境裡伴隨著不安、恐懼、焦慮、抗拒。其實,回到當下,每一個人都能學好英語。
上週收集課程反饋,又被夥伴們的分享觸動:
我是一個零基礎確對英語有著濃厚興趣38歲的中年煤礦工人,在跟著Amanda學習的近3個月裡,我深深地感受到和英語成為了朋友,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時刻連結對話的朋友。
很喜歡這個共讀陪伴營,希望可以堅持讀下去。Amanda老師精心選的繪本很棒,讀繪本的感覺彷彿在治癒自己的內在小孩。經常被老師的點評擊中,不管是發音偏差,還是讀的太緊張費力,一絲一毫都逃不過老師的耳朵。雖然有時沒能及時提交作業,但是Amanda老師總是一再溫柔地提醒我們,不要把練習變成必須什麼時候完成的壓力,只要找機會開口,哪怕只讀一句,也是好的。在這裡,練習沒有壓力,而是忙碌生活的調味劑。
我是從事日語相關工作,英語是短板,一直在摸索英語學習,沒有老師,沒有試卷,貌似自由自在,實則迷茫困惑:因為一個人磕磕碰碰探索英語世界,因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幾乎無法得到正反饋!
直到我遇到了Amanda老師,一旦有英語學習困惑,我不會內耗,而是會跟老師說。她不僅會給我答疑解惑,還會給我留作業,每週我收到新的課題和作業的時候,都是最愉快的時候:因為我知道,只要是她佈置的課題和作業,我一定能完成,而且完成了就有正反饋。這比一個人默默探索學習強太多了。
我想這也是這個課程不同的地方。它不是一門速成的提升語言技能的課。而是想要跟大家一起看到:學英語是學習的一部分,學習本身是生命體驗的一部分。
這周,英語陪伴營開始招募,希望透過3個月的時間,幫助每個想要學好英語的成年人,找回與英語學習的連結。點選海報即可跳轉連結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