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爺兒們,請從陪孩子吃飯開始,效果超出你想象

文丨李隨兵     
01
爸爸去哪兒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心過以下現象:
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接送孩子的隊伍中大部分都是媽媽,或者爺爺、奶奶;
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情況也大致如此;
就算是在家庭教育的課堂上,爸爸們也不超過20%;
而在社交場合上,主角則大都是“爺兒們”。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之前認知裡有男耕女織、男主外女主內、媽媽負責相夫教子的傳統,這是無可厚非,一些家庭裡爸爸們要承擔養家餬口的責任,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的大部分開支需要爸爸辛苦地去奮鬥。
那我們來看一個詞語:父母。為什麼是父母而不是母父呢?人類可是從母系氏族社會進化而來的呀!

02
誰才是父親?
再來看一個問題:到底是先有孩子還是先有父親呢?傳統的觀點認為,一定是先有父親,這樣想當然沒錯,畢竟沒有父母的結合,不會有孩子。
但是,在沒有孩子的時候,父親是不被稱為父親的,最多隻是一個男人吧!是因為有了孩子,我們男人才被稱為父親,父親這個稱謂是孩子帶來的。你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你是孩子的父親,而孩子卻給你帶來了父親這個稱謂。到底誰才是父親?

這是曾奇峰老師的提問,我們也可以試著回答一下。

03
你知道孩子喜歡吃什麼嗎?
作為一個在社會上立足的爺兒們,我們經常會有請客戶吃飯的時候,這一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有的時候為了生計,即使你不太情願,你還是要請客戶吃飯,因為你有求於他。
在請客戶吃飯前,你得先問問人家有沒有時間,對不對?然後,你還得考慮人家有什麼忌口,喜歡吃什麼等等,總之是投其所好。更多的時候,我們都還需要提前和客戶建立關係,似乎這樣才合理。

而孩子作為我們未來需要託老的最重要的人,應該比客戶重要吧!我們對待孩子至少也應該像對待客戶一樣吧,這可是你的老客戶啊。然而,我們可以試著問問自己:

(1)我主動請孩子吃過飯嗎?

(2)請孩子吃飯前我們徵求過孩子的意見嗎?問過孩子有沒有時間嗎?
(3)知道孩子的忌口嗎?知道孩子喜歡吃什麼嗎?
(4)如果孩子這次說不去,你還會下次再邀請他嗎?
我們可以反過來,再問自己一遍這些問題,這次把物件換成自己的爸爸。
你想到了什麼?

04
爺兒們有兩種
父親被稱為爺兒們,其實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別人稱呼你的性別時;
另一種是你做出了讓別人佩服的事,別人會說“真夠爺兒們!”。
那我們可以再想一想,在孩子面前我們做過哪些可以被孩子稱為榜樣的、權威的事情呢?又做過哪些值得孩子信任的事情呢?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距離現在有多久了呢?做這些事情的頻次有多高呢?
如果你能毫不猶豫地、信心滿滿地回答以上問題,那說明你真的是夠爺兒們。
那如果不能呢?難道就不夠爺兒們了嗎?也不完全是,也許你可以讓衛星上天啊,可以是拯救人類的英雄啊!那既然這麼難的事你都能幹成,陪一陪孩子這樣的事情你也一定可以乾得很出色。為什麼不試試呢?
05
爸爸為什麼會更焦慮?
有人說,其實現在爸爸們更焦慮,那這是好事啊,這說明爸爸們知道去承擔更多的家庭教育的責任了。而在承擔責任方面,除了做父親的義務感之外,還有把孩子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的意義感,以及有信心把孩子培養得更好的能力感。
“我們誰也不願意被人當成不稱職的家長,自負感需要我們在人前做一個優秀的家長。一旦我們感到自己不夠完美,達不到期望值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慮,感到自己在別人眼裡‘掉價’了。接著,我們就會表現得情緒化。”——《父母的覺醒》
爸爸們焦慮的原因可能更多在於能力感的不足,畢竟前期爸爸們在孩子的教育上參與得還是太少了,我們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了工作上,在做一個好爸爸這件事上,我們需要去學習更多的養育知識和方法。不是嗎?
養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

不過,這件事還真急不得,我們得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而且那些養育知識和方法也得找對路徑一點一點地學。

結語

不知道你讀完這篇文章,有沒有想認認真真地去請孩子好好吃一頓的想法呢?或者請父親喝一杯呢?又或者你打算去報一門課、讀一本書、加入一個社群去跟更優秀的人同行呢?


( 作者:李隨兵,雙養平臺資深編輯,家庭教育指導師,原創分享養育常識,關注親子關係和育兒中的實際問題,助力家長找到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圖來源網路,公眾號轉載可聯絡授權,歡迎個人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

雙養家長學院商城為不同階段的家長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學習平臺
讓家長輕鬆學習家庭教育

▽▽▽


識別二維碼,關注雙養智慧家長


陪你一起成長

雙養智慧家長


養育,從來都不是父母對孩子單向的施予和饋贈,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與所有父母共勉!歡迎關注!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