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5000萬美元,“榛樹”導彈實戰很尷尬!俄軍必須學學解放軍

俄羅斯苦戰三年未能搞定烏克蘭的原因之一,是十幾年來對於俄軍和俄式武器吹的牛逼太多了,以至於自己都信了,打起來紛紛拉胯。
軍事專家邵永靈做客央視介紹俄羅斯“榛樹”中程彈道導彈時,做了一個推算,通常洲際導彈的造價為每一公里射程一萬美元,“榛樹”導彈的射程為5000公里,意味著單價很可能為5000萬美元,如果射程8000公里造價就要達到8000萬美元。
這種推算稍有些誇大,但不算離譜。是對標美國已經暫停發展的新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LGM-35A “哨兵”,美國計劃採購660枚“哨兵”導彈,採購費用約820億美元(不包含核彈頭),導彈的單價為1.25億美元,射程13000公里,每公里造價為0.96萬美元,約等於一萬美元。
即使不是按照美國史密斯專員式的採購標準,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的造價也會跟同時期的一架戰鬥機差不多。這方面中俄也不例外,別以為中俄的高技術武器很便宜。
“榛樹”導彈是一款中遠端彈道導彈,但技術基礎來自於洲際導彈,這就導致其造價很貴。如果按照一公里一萬美元的價格,射程5000公里的“榛樹”導彈的單價就要5000萬美元,這個價格對於中程導彈來說有點太貴了。
在2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舉行的“未來技術”論壇全體會議上發言時表示,“榛樹”導彈彈頭可相當於太陽表面的溫度。
實際上,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為‌5500至6000攝氏度,常規炸藥爆炸瞬間的溫度最高也就2000~3000℃,而氫彈爆炸核心的瞬間溫度有上千攝氏度,形成爆炸火球的光輻射溫度為6000℃,與太陽表面的溫度相當。也就是說,普京在描述“榛樹”導彈使用核彈頭的爆炸溫度。
問題是,全世界所有核彈頭的爆炸火球光輻射溫度都是6000℃,俄國人在那故弄玄虛,吹牛皮壯膽呢?當一個國家把國運寄託在一件終極武器的威力上,整天唸叨某個大殺器的時候,這個國家距離完蛋也就不遠了。
此外,“榛樹”中程導彈是以核打擊為主的,戰鬥部採用分導式,其造價並不比“亞爾斯”洲際導彈少多少。而且沒有任何新概念的高超結構,沒能實現高超音速武器的技術突破,依然採用二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其再入機動彈頭僅能實現有限的彈道調整,無法達到HGV的“水漂式”滑翔。俄羅斯透過“速度崇拜”與“核常模糊”策略,將傳統彈道導彈包裝為“革命性武器”,但其技術核心仍停留在蘇聯遺產的區域性改進階段。
中遠端彈道導彈應該向東方大國的東風-21D/東風-26學習,使用單一的高精度的大威力的機動再入戰鬥部,用於打擊高價值堅固目標。或者參考東大的東風-17/東風-27導彈,使用乘波體“滑翔”高超音速戰鬥部,來提高突防能力。
俄羅斯的尷尬在於,由於多年來中導條約的限制,俄軍在彈道導彈領域未能實現從近程、中程、中遠端的多型號發展,俄軍導彈部隊手裡只有射程500公里的伊斯坎德爾M和射程5000公里的“榛樹”導彈,中間沒有其他型號,火力銜接不足。例如去年11月俄軍首次使用“榛樹”導彈打擊烏克蘭,實際射程只有800公里,不得不採用了一次高拋彈道發射,射程相當浪費,而且很不經濟。
而中國火箭軍的彈道導彈安排的就相當理想,擁有從東風-15到東風-16,從東風-17到東風-21D,再到東風-26,射程覆蓋了600公里,1200公里,2500公里和4500公里,是目前全世界最完整的遠中近程結合、彈道高低結合、核常兼備的導彈打擊體系,就是美國和俄國也要望彈興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