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案例精選(ID:m-cases)獨家編輯
圖片素材源於網路
無印良品扎進低價賽道,開平價小店了?
據財聯社報道,無印良品計劃於2025年夏天在中國開設一種全新的低價商品店鋪,名為“MUJI 500”。

日本的“無印良品500”店鋪(東京都三鷹市)
為什麼叫“MUJI 500”呢?
原因很直白,你只要需要花一個500日元硬幣就能在MUJI500買到一件商品。(5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4元)
誰懂啊……這種價格反差讓我有種大牌擺攤大甩賣的感覺~

據瞭解,這種店鋪模式在日本已開啟運營,目前門店數量為45家。此外,與標準店相比,MUJI 500的店鋪規模更小,通常不超過200平方米。
如今,無印良品將這一模式引入中國,無疑是在尋求新的市場突破。
01
價格下沉,「價效比」成吸客王道
從價格下沉的角度來看,無印良品一直以中高階的價格定位示人。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價格則限制了其受眾範圍。
近幾年,經濟形勢就像開盲盒,充滿不確定性 。消費者們也學精了,不再盲目為品牌溢價買單,“價效比至上”成了新消費聖經。
這種消費趨勢的轉變,對所有品牌都提出了新的挑戰,無印良品的高價定位,慢慢成了發展阻礙。
這讓我想到許多消費者非常熱衷在無印良品玩的一款遊戲——猜價格
。

一些看似平平無奇的產品,卻有著令人猜不透的價格。
當然,在部分品類上,無印良品的價格還是比較柔和的。
例如單價幾十元的腮紅、口紅、洗面奶和卸妝油,價格甚至低過了本土頭部國貨品牌。

但是比較尷尬的一點是,與日本本土相比,無印良品中國的售價依然比日本貴了25%-30%。
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價格仍是無法解決的痛點。
無印良品此次開設低價小店,無疑是希望透過低價讓更多價格敏感消費者入坑,從而擴大市場份額。
如此一來,原本覺得無印良品貴的消費者,能夠在低價小店裡實現購物自由,品牌銷量自然也有機會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受到無印良品的啟迪,創立了名創優品,名創在初始階段,基本走的就是“平價版無印良品”路線。

02
品類下沉,精準擊中消費者日常需求
再談談品類下沉。
無印良品的產品多集中在家居、服裝、文具等領域,雖然品質優良,但品類相對有限,且風格較為單一。
反觀名創優品,走的是“萬物皆可賣”路線,從萌趣小飾品到創意家居好物,價格實惠,種類豐富,讓消費者逛到停不下來。

據瞭解,無印良品開設的低價小店,主要聚焦日化、文具、零食等高頻消耗品,避開了高價傢俱和服飾品類。這些接地氣的品類,則能更加精準地擊中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同時讓無印良品變得更親民。

此外,MUJI 500在日本的選址多集中在車站等人流密集區附近,能夠有效提升銷售頻次和客流量。
目前,雖沒有確切資料表明MUJI 500對無印良品品牌營收的直接貢獻,但從2025財年第一季度的良品計畫財報來看,公司銷售額達1976億日元,同比大漲21.3%,營業利潤暴增58.2%。

小馬認為,由於MUJI 500的積極開設後成功提升了銷售頻次和客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整體品牌營收形成了積極作用。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無印良品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快時尚品牌、本土平價品牌憑藉上新速度、價格和產品線優勢,搶走了不少市場份額。
未來,無印良品透過開設低價小店,進行價格和品類的雙重下沉,或許能夠在競爭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優勢。
當然,這一策略調整能否取得預期效果,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另外,從潛在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小馬錶示無印良品請儘快動工。
畢竟,對於本效率型購物人士來說,MUJI 500這種規模小、商品集中的店鋪能夠迅速選擇、購買,大大減少決策成本。而且該說不說,每次著急在無印良品買東西,找不到產品也抓不到店員的時候後,真的要在店裡打轉好久。
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