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大學生退學買下長輩“無聊業務”,一年半已回本,計劃收購新店!後悔沒早行動

23歲時,讀大四的Maureen Ngo選擇退學買下了溫哥華東區的一家自助洗衣店。她沒有像別的年輕人一樣創業做科技公司或潮牌,而是從UBC大學輟學去當“洗衣店老闆”。
“這生意不性感,甚至挺無聊的。”她說。但正因為它“無聊”,她才看中它。
這一決定受到了YouTube上一位倡導“無聊生意實現財務自由”的博主影響。一年半後,Maureen已經收回了投資,帶領一個小團隊運營業務,並計劃繼續買下更多類似生意。唯一的遺憾是:“我應該更早買。”
她只是這股趨勢中的一員。
如今,越來越多的加拿大年輕人開始接手洗衣店、洗車場、自動售貨機公司等“老派生意”,而這些生意正好是嬰兒潮一代陸續退休後希望出售的。
這些生意看起來不起眼,卻勝在穩定:客戶基礎成熟、收入穩定、運營成本低、抗經濟衰退能力強。比起白手起家創企業,年輕“接盤俠”們選擇的是一條更穩健的財富路徑。
有些人這樣做是為了擺脫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也有人把它當作一項“像投資房產一樣”的副業。這樣的人通常被稱為“搜尋者(searchers)”,年齡集中在20至40歲之間。
SuccessionMatching平臺創始人兼CEO Alison Anderson 表示,2025年初在貿易緊張與市場不確定性中,小型穩定企業的買家正在增多。“亂局中自有機會。”她說。
根據加拿大獨立商業聯合會(CFIB)2023年的一份報告,未來十年內,76%的企業主打算退出市場,總價值高達2萬億加元的企業資產將易主。
Maureen花了8個月研究洗衣行業,給20多位店主寫信表示收購意願,最終敲定了溫哥華東區的一家洗衣店,價格不足10萬加元,她用積蓄買下了它。
她還經營一個游泳培訓機構。
在薩斯喀徹溫省Grenfell鎮(距里賈納約一小時半車程),35歲的Jeff Martinuk和37歲的妻子Michelle買下了當地一家自助洗車場。前老闆Michael Zorn年過半百,某天在洗車時“開玩笑”勸他接手,後來真的促成交易。
“我想找個本地年輕人接手,我認識Jeff很久,覺得他人很正直。”Zorn說。
Martinuk夫婦最初猶豫,但詳細審查賬本後發現記錄完整、業務清晰,於是決定買下這家運營超過20年的洗車場。
價格在“幾十萬加元”區間,他們用積蓄付了三分之一,剩下靠物業抵押貸款及多筆融資支付,預計15年內還清按揭,7年半內清償貸款。
Martinuk保留了自己在市政部門的白天工作,計劃用洗車場利潤還債。“這個洗車場已經在鎮上經營很久了,我們相信顧客會持續光顧。”
但這並不輕鬆。“遠比想象中忙。”Martinuk說。他們必須快速掌握裝置維修知識。比如接手第一週,大型洗車間的卷門電機壞了,花了一週才修好。
和傳統的大型併購不同,這些“草根交易”大多沒有中介、律師、顧問,多靠買家自己上門、做行業調查、建立人脈。“更像是西部拓荒。”多倫多Richter Family Office合夥人Brett Miller說。
他提醒買家注意:若一家公司高度依賴創始人本人及其人脈,或存在財務下滑、行業變化明顯,風險較高。但他也指出:“這種‘無聊生意’其實極其正現金流。”
相比之下,很多“性感行業”的公司其實入不敷出,仍需巨量投入才能跑通模型。
33歲的Garrett Clyne曾在投行和私募基金工作,2020年創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Cassiar Partners。那年12月,他收購了一家粉末噴塗廠(專為金屬表面上漆處理)。該公司原由一位準備退休的老闆家庭經營了20多年。
“從零開始你得摸索太多,而買現成公司,運營框架大多已經跑順。”Clyne說。
這家公司初期幾乎可“自動執行”,他保留原員工後,逐漸找到增值方式。今年夏天,他將把廠房從密西沙加搬到旺市升級廠址。
自首次併購後,他又收購了兩家企業:一家鑽爆公司、一家電氣工程公司。
不過,像Clyne這樣有資本和團隊的“投資派”在談判中擁有資源優勢,而小型買家則勝在“人情牌”。很多退休店主更在意“接班人是誰”而非最高出價。
比如洗車場交易中,前老闆Zorn主動邀請Martinuk提前參與運營交接,還幫他找裝置零件。
“我一開始就告訴他:我不會走,我會幫你。”Zorn說,“這生意是我多年心血,我希望他接手後也能做得好。”
資訊來源:
https://www.theglobeandmail.com/investing/personal-finance/retirement/article-canada-young-people-businesses-entrepreneurs-laundromats-car-washes/
重要通知!!
超級生活啟用新公眾號
你可能還沒關注!
下方進新號關注,不錯過加拿大任何新鮮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