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 bcbaynews)
當別的年輕人還在琢磨怎麼創業做App、做自媒體時,25歲的吳小姐(Maureen Ngo)卻選擇了一條“最不性感”的路——她在大學四年級時退學,去買了一家自助洗衣店。
吳小姐說,“這行聽起來很無聊,但正是因為無聊,我才買了它。”
據悉,隨著加拿大迎來“銀髮退場潮”,超2萬億加元的小生意即將易手,年輕人正抓住這個機會,不創業、不打工,靠買生意逆襲。
這些所謂的“無聊生意”,比如洗衣店、洗車場、自動售貨機等,看似不起眼,但卻是低成本、高現金流、抗經濟波動的穩定賺錢機器。

從大學退學到投資回本
吳小姐在UBC大學讀到大四時退學,她並不是從小夢想著開洗衣店,而是受到了一位提倡“無聊生意”的YouTube網紅啟發。
一年半後,吳小姐已經收回了成本,不僅擁有一家穩定運營的洗衣店,還開始組建小團隊,計劃未來收購更多“無聊生意”。
她說,“唯一後悔的是,我應該早點買。”
吳小姐是越來越多年輕加拿大人中的一員,他們正在趁“銀髮浪潮”來臨之際,收購那些準備退休的老闆手中的傳統小生意。
據加拿大獨立企業聯合會2023年報告,未來10年內,有76%的企業主計劃退出生意,總資產超過2萬億加元。
這些小生意往往已經在社群裡經營多年,有穩定客源和成熟運營模式,比起白手起家,這種方式風險更小、回報更穩。許多買家甚至依舊保留本職工作,把這些傳統小生意當成像“收租”一樣的投資工具。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Searchers(搜尋者),年齡大多在20至40歲之間。
他們要做的,是主動出擊,研究行業、尋找機會,直接聯絡賣家。有時,他們甚至會一家家敲門。
買家不需要商業背景
吳小姐沒有商業背景。她原本在UBC讀書,但很快意識到自己不想走朝九晚五的打工路線。
於是她一邊經營自己的游泳學校,一邊花了八個月研究洗衣行業,還聽了專門講洗衣店的播客(“沒錯,洗衣店居然還有播客”她笑說)。

她列印了20多封信,親手送到大溫地區的洗衣店老闆手中,表達購店意向。終於,一位住在溫哥華東區、準備退休的店主回應了她。店鋪售價不到10萬加元,吳小姐用自己的積蓄一次性買下。
買洗車場當副業
35歲的Jeff Martinuk和37歲的妻子Michelle也走上了類似的道路。他們買下了位於薩斯喀徹溫省小鎮Grenfell的自助洗車場。
一天Jeff在洗車時,前老闆Michael Zorn開玩笑說:“不如你來接手吧,我幹膩了。”
Zorn在當地經營這家洗車場20多年,說:“我認識Jeff很久了,知道他是個靠譜的人。”

夫妻倆原本猶豫,但在詳細審閱了賬目、發現店鋪財務清晰、記錄良好後,他們決定出手。
這家洗車場售價約六位數,他們用自己的儲蓄付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透過房貸和銀行貸款完成。目標是在15年內還清房貸、7年半還清貸款。
Jeff仍然保留著市政公用工程主管的本職工作,而洗車場的收益主要用來還債。
他說,“我們從第一天起就能打平收支。”

雖然這些“無聊生意”看起來輕鬆,但實際運營並不輕鬆。Martinuk夫婦就經歷了“接手洗車場的第一週,大型洗車車間的卷門電機就壞了,修復竟然花了一個多星期。”
Jeff說,“這比你想象中累多了,要一直盯著。”
真正競爭對手:投資基金
如今,除了年輕個體買家,還有一些“搜尋基金”(search fund)也在搶佔這些傳統小生意。這些基金通常由商學院畢業生和投資人聯合發起,專門尋找收購小型企業的機會。
比如33歲的Garrett Clyne,原本在投資銀行和私募基金工作,202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Cassiar Partners。
同年12月,他收購了一家粉末噴塗廠——這是一種將塗料噴灑在金屬上的工業流程。

他說,“自己創業要解決無數問題,而買一家成熟公司,這些問題基本都已經解決了。”
他保留了原有團隊,目前公司基本可以自動執行。
此後,他又陸續收購了兩家企業:一家鑽井爆破公司,以及一家電氣承包公司。

他計劃今年夏天將其中一家業務搬遷至設施更先進的新址。
不過,像Garrett這樣背景強大的投資人並不一定具備全部優勢。許多小企業主更在意“接班人是誰”,而不僅僅是賣多少錢。這也是為什麼個體買家,常常能打動賣家。
就像洗車場前老闆Zorn那樣,在交易後仍主動協助新買家運營,甚至幫忙採購零件。
Zorn說,“我希望他能幹得好,我對這個店有感情,也希望他們接手後能繼續做好。”

不過,多倫多專注接班規劃的交易顧問佈雷特·米勒(Brett Miller)提醒,買家要警惕過度依賴原老闆個人關係、客戶資源的生意,還要注意行業是否正在經歷劇烈變革。
如果你也在尋找一條“不走尋常路”的財務自由之路,不妨想想:或許,一家“無聊”的小店,也是一種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