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香港公廁文化話你知!

廁所,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乎市民與遊客的日常生活便利,更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
在香港,廁所不僅僅是解決生理需求的場所,它們以獨特的設計、人性化的服務和高效的管理,展現了這座城市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公共衛生的重視。
從歷史悠久的地底公廁,到現代化的高科技廁所,香港的廁所文化經歷了從簡陋到精緻、從基礎到完善的華麗蛻變。
香港公廁歷史

在19世紀中期,香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其公共設施相對匱乏。據史料記載,1860年代已立法禁止在大街隨地便溺,但當時公廁數量有限,許多人仍選擇在隱蔽處解決生理需求,導致環境衛生問題嚴重。

香港開埠早期

到了19世紀末,為了改善環境衛生,香港開始在中環區建設公廁。由於當時的社會觀念認為廁所並不適宜公開討論,且為了節約土地資源,這些廁所大多被建在了地下。
同時,由於當時的社會存在“重男輕女”的現象,女性較少外出工作,因此許多地下公廁僅設有男廁,沒有女廁。這些地底公廁使用煤油燈照明,且由於早期香港的下水道設施不足,需要人工清理糞便(俗稱“倒夜香”)
加之建造時未考慮通風問題,這些廁所的臭氣問題甚至比“屙屎巷”還要嚴重,未能有效解決隨地大小便的問題。
在20世紀初,一些地產商看到了公廁的商業價值,開始在他們的地產社群中修建公廁,並收集糞便作為肥料出售。這一做法在當時是一種常見的商業模式,但隨著社會對公共衛生意識的提高,這種模式逐漸消失。
1904年,香港為了透過提高人們的衛生意識來對抗鼠疫,就建造了首個帶淋浴的公廁——磅巷公廁!
在1940年代初,香港市政局計劃提升公廁標準,將當時的公廁改建成水廁,並規定全香港所有酒樓茶室必須在1941年6月前安裝水廁。
然而,這一規定引發了酒樓老闆的反對,他們因下水道不足而難以實施。港府隨後開始大規模興建下水道,但工程因日軍侵佔香港而中斷。

1920年幹諾道中的公廁

二戰後初期,香港公廁開始採用水槽式設計,存在衛生、清潔和節水方面的問題。使用者有時會在糞槽上鋪上報紙以避免被濺汙,但這種做法容易造成淤塞。
隨著抽水馬桶的普及,水槽式廁所逐漸被改建。區域市政局於1990年代起對新界地區的水槽式廁所進行了改建,至1998年11月完成。
如今,這類廁所已較為罕見,僅能在一些舊式工業大廈內找到。
進入2000年,香港中西區的地底公廁大多已被關閉,僅剩下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交界的地底公廁仍對公眾開放,且設施已經現代化。其他地底公廁,如位於鴨巴甸街的舊公廁,已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進行保護。
隨著下水道系統的逐步完善,水廁逐漸普及。此外,公廁的設計也開始注重美觀和實用性,如採用玻璃磚間隔、加強通風裝置等。
2000年開始,一項龐大的公廁翻新計劃開始實施,涉及全港大約800個公廁。這些公廁在翻新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衛生條件,還增加了許多人性化設施,如殘疾人士廁所、嬰兒換尿布區等。
近年來,香港的公廁在設計上更加註重高科技與藝術化的結合,不僅注重實用性,還體現了人文關懷。
香港公廁分類

香港的公廁分類豐富多樣,滿足了不同人群和不同時刻的需求,以下是對香港公廁的分類!

1
地底廁所

地底廁所是早期香港城市規劃的產物,它們巧妙地利用地下空間,為周邊居民和遊客提供了便捷的廁所服務。雖然位置隱秘,但設施維護得相當不錯,是瞭解香港歷史變遷的一個小小視窗。

地址:
中環威靈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地下公廁
鴨巴甸街及士丹頓街交界地下公廁
2
淋浴公廁
在香港路邊,你仔細留意的話,其實能發現有不少帶淋浴的公廁,裡邊的環境也很明亮、乾淨:
一般這種浴室是給露宿者,或者居住條件很差的市民用的,也是香港人文關懷的體現:
香港帶有淋浴的公廁不在少數,而這種帶淋浴的公廁甚至可以追溯到120年前!
地址:
磅巷公廁及浴室:上環磅巷及太平山街交界
華興裡公廁及浴室:上環城皇街及華興裡交界
水街公廁及浴室:西營盤水街及薄扶林道交界
3
流動廁所
香港許多區域人流量較大,開展活動或節假日時更是繁忙至極,然而公廁的數量卻跟不上需求。為此,香港政府很早就開始設立流動廁所,併為了保證它們的質量下了大工夫。
1990年時,新一代塑膠製流動廁所就被引進,這種廁所設有化學迴圈運水式衝廁系統,其便器與糞缸之間有活門間隔,能夠減少臭味外溢,還裝設了洗手盤,極大地改善了流動公廁的衛生。
4
無障礙廁所

為了方便行動不便的乘客,香港地鐵系統內的許多站點都設有無障礙廁所。這些廁所不僅寬敞,還配備了扶手、緊急呼叫按鈕等設施,確保了乘客的安全與舒適。

香港的廁所文化以其多樣化的形式和特色,展現了城市對公共服務的重視和人文關懷。無論是地底廁所的歷史印記,還是現代化廁所的便利設施,都成為了這座城市獨特的風景線。
香港人氣公廁
香港有專門的廁所協會,每一年都會有“最佳公廁選舉”,以下是2024年香港最新公廁評選結果!
1
金獎:荃灣海興路公廁
位於海濱長廊,環境優美,符合香港公廁設計及管理指引的CASH + ME 要求。公廁內部光線充足,並設飲用水裝置。
公廁內部光線及廁格數量充足,並有清晰指示,巿民使用體驗佳。 
2
銀獎:欣澳公廁
於欣澳公共運輸交匯處,由食環署管轄。雖然位於交通繁忙的地段,但整潔程度和衛生環境良好,儘管日常使用頻繁,但公廁所依然保持無異味。

3
銅獎:佐敦覺士道公廁
位於九龍佐敦覺士道兒童遊樂場,由康文署管轄。曾是2021 年選為最急待改善公廁之一,經過最近的改善及翻新後,整體設施狀況良好,公廁的地面保持乾淨。公廁更設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廁所設施,滿足了小朋友的需求。
怎麼找廁所
人有三急, 外出著急上廁所,卻又怎麼都找不到洗手間,就會令人感到很焦急,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廁所地圖”來指路!
1
廁寶Toilet Buddy

廁寶Toilet Buddy是一個幫你快速在香港找廁所的手機軟體, 覆蓋全港超過8,000間廁所、公廁及育嬰室資料,App內還提供導航服務及預覽設施, 直接能幫你隨時隨地篩選出最接近的洗手間位置。

此外,你還可以檢視廁所的入口圖片,以便更快地找到目標。
2
Toilet Rush 衝廁
這款APP也提供找公廁、育嬰室、洗澡間及飲水機的功能。比較特別的功能在於,衝廁APP可以檢視即時輪候時間功能及取鑰匙功能。
使用者可以瞭解相關廁所的即時輪候情況,如人流過多,就可以去其他廁所,減少浪費時間! 
而透過取鑰匙功能,使用者可瞭解相關廁所是否需要取鑰匙,APP也提供取鑰匙的方式和地方,同樣實用。
香港的廁所文化體現了城市的發展變遷和公共衛生意識的提升。通過了解香港公廁的歷史、分類和排名,以及使用便捷的找公廁APP,你可以在香港更加順暢無憂地解決內急問題。
希望這篇攻略能為你在香港的旅行或生活提供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