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斯克政府效率效率部的上臺,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成為第一個被關停的聯邦政府機構,其位於首都華盛頓的總部辦公室被關閉,成千上萬的員工從週五晚開始“被休假”,數十億美元的海外人道援助資金被凍結。而更多關於美國國際開發署的醜聞開始披露,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主流媒體竟也是國際開發署資助的物件!
特朗普6號發帖稱,美國國際開發署對這些媒體的資助堪稱史上最大丑聞!“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其他政府機構盜取了數十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給了假新聞媒體,作為創造有利於民主黨好故事的回報。
左媒POLITICO 貌似已經收到了800萬美元。《紐約時報》收到錢了嗎???還有誰???這可能是最大的醜聞,也許是歷史上最大的醜聞!民主黨人無法遮掩這件事。它太大了,太骯髒了!”
美國國際開發署資助西方左媒?
隨著美國國際開發署成為全美頭條新聞,馬斯克轉發了一篇熱門帖子聲稱,政治家網站Politico和其他幾份出版物的公司 Politico LLC 從國際開發署獲得了大量資金。前福克斯新聞製片人凱莉·貝克爾(Kyle Becker)在X上寫道:“有趣的事實:@Politico 收到了 USAID 的資金。現在一切都說得通了,”

截至週三中午,該帖子的瀏覽量已超過200萬次,其中的一張截圖顯示Politico LLC從該機構獲得了810萬美元。在後續帖子中,貝克爾將美國國際開發署資金凍結與該公司本週早些時候的工資問題聯絡起來。“
右翼政治評論員本尼·約翰遜 (Benny Johnson) 也提到了這一說法,他在一篇瀏覽量超過300萬的 X 帖子中稱這則新聞是“新聞媒體史上最大的醜聞”。約翰遜寫道:“昨天,Politico 沒有一名員工拿到工資。這是該公司第一次錯過發薪期。這是一場危機。” “現在我們瞭解到,Politico——一家‘新聞公司’——過去 10 年一直試圖摧毀‘MAGA’運動,並且得到了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大量資助。
但很快有美國各大主流媒體就指出無論貝克爾還是和約翰遜的說法都是錯誤的。800多萬美元的支付是整個美國聯邦政府對Politico pro(政策情報平臺)的訂閱費,並非只來自於美國國際開發署。
Politico的管理者Goli Sheikholeslami和John Harris在週三給員工的一份備忘錄中否認從政府獲得任何資金。他們在備忘錄中寫道:“POLITICO從來都不是政府計劃或補貼的受益者——18年來,從未受益過一分錢。”
但Politico承認政府機構訂閱其專業服務,就像其他大企業一樣。“正如我們的訂閱續約率所證明的那樣,這種新聞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而Politico成為特朗普陣營打擊物件的一個原因,可能還在於它高額的訂閱費用。根據政府記錄,去年,共和黨人及委員會辦公室支付了 Politico 的產品費用,包括來自眾議院議長辦公室的9,060美元、眾議院農業委員會的84,000美元以及眾議院能源委員會的58,000美元。
《華盛頓郵報》披露,2024年前九個月,眾議院的 38 名共和黨人共花費超過 30 萬美元訂閱Politico,而由共和黨領導的委員會在同一時期則報銷了近50萬美元的Politico訂閱費用。
雖然Politico明確將“訂閱費”和“資助”的概念區分開來,但二者其實都需要媒體與政府之間建立緊密的相對友好的關係,甚至不排除媒體為了爭取“訂單”做出傾向性的報道。2019年,特朗普政府就因為與主流媒體之間的緊張關係,敦促所有聯邦機構終止對《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的訂閱。而在拜登政府時期,對紐約時報的訂閱是有增無減。
美聯社、紐約時報是官媒?
被馬斯克點名收受官方資助的媒體不僅僅是Politico, 美聯社、路透社、紐約時報統統榜上有名。

右翼記者Ian Miles Cheong在 X上曝光了美國政府過去五年來向《紐約時報》提供了數千萬美元資助的資訊,引發巨大爭議。

根據Cheong的帖子,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是最大的捐助者,提供了2690萬美元,其次是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了1915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僅在2024年8月,美國政府就向《紐約時報》撥款 410 萬美元。
Cheong對這筆資金表示擔憂,暗示這筆資金被用來“支撐”一家陷入困境的報紙,該報紙釋出的內容符合某些政治議程,例如親烏克蘭、反特朗普和反埃隆·馬斯克的言論。他進一步聲稱,這筆資金的時間恰逢關鍵的政治事件,包括烏克蘭戰爭的爆發和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週期。為了支援他的說法,Cheong 釋出了來自 USAspending.gov 的資金收據截圖。

馬斯克轉發凱莉·貝克爾的另一條推文就把矛頭對準了美聯社,說美聯社多年來接收了政府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其報道具有偏見就言之成理了。

很快美聯社在一份宣告中表示,美國聯邦政府“長期以來一直是美聯社的客戶——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政府。”
美聯社表示:“政府與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新聞機構和客戶一樣,授權使用美聯社的非黨派新聞報道。這種情況非常常見,政府與新聞機構簽訂內容合同並不罕見。”
在這一輪左翼和右翼的混戰中,馬斯克方面提出的證據可能並不全面甚至不準確,但同時揭露了美國主流媒體與政府之間真金白銀,數億百萬至千萬美元的關係。在如此龐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原本標榜著監督政府機構的媒體是否能夠真正客觀、中立地進行報道就難免讓外界生疑了。
BBC與USAID撇清關係
BBC的“國際發展慈善機構”表示,自從特朗普上個月就任總統後決定暫停所有美國國際開發署資金,這對該慈善機構產生了影響。
根據其賬目,2023-24年,美國國際開發署是BBC 媒體行動的第二大捐助者,僅次於外交、聯邦和發展辦公室 (302萬英鎊)。該慈善機構表示:“與許多國際發展組織一樣,BBC媒體行動也受到美國政府資金暫時暫停的影響,這相當於我們2023-24年收入的8%左右。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將對我們的合作伙伴和我們服務的人的影響降到最低。”
隨後Doge的負責人馬斯克轉發了美國政府透過 USAID資助BBC的說法,並表示:“BBC 實際上是國家資助的媒體。”
不過在馬斯克發帖指控後,BBC很快進行澄清,表示BBC的“國際發展慈善機構”,是獨立於國家廣播公司(BBC)的存在。BBC媒體行動回應說,它“與 BBC新聞完全獨立,完全依賴我們的捐助者和支持者開展工作”。
有意思的是,該慈善機構支援世界各地的新聞自由,最近甚至收到了X前創始人傑克·多西 (Jack Dorsey) 的75萬美元捐款,而如今X平臺變成了馬斯克“自家”的產品。
透過外援抗衡中國影響力
雖然目前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網站已無法訪問,但根據此前被儲存的網頁檔案,不難看出近年來國際開發署將抗衡中國的影響力作為其成就之一。
國際開發署稱該機構透過和美國其他部門、私營企業、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韓國、等“志同道合”的政府的合作,反制了“來自中國的惡意影響力”。
開發署稱還啟動了“抗衡中國影響力基金”,該基金計劃對能夠推動國家安全目標的專案投入三億美元。這些專案的領域包括政府治理、網路安全、商業交往、以及穩定亞洲、西半球、非洲、東歐、中東等地區,以“培育更具抵抗力的合作伙伴,使其能夠抵禦來自中國其他惡意行為者的壓力。”
美國國際開發署常年受到中國政府的批評。在中國外交部2024年釋出的一份檔案中,美國國際開發署被稱為是“發展中國家普遍評為最不願意合作的機構”。
美國人如何看待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系列醜聞呢?小王再次邀請在中國生活了九年,現居華盛頓的資深英語老師馬思瑞馬老師(Chris),他本週親歷了華盛頓國會山的抗議活動,採訪了支援和反對USAID國際開發署兩邊的抗議者。
馬思瑞馬老師還根據每篇文章內容分享一些英語常用詞彙,讓大家瞭解英語新聞裡的地道表達,以及一個美國人對當地新聞的真實看法,努力打破資訊差。
01
馬老師有話說
席捲美國的抗議活動
Protest Vib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Yesterday, protests (抗議) erupted in all 50 states plus Washington DC under the name “50501” (50 protests, 50 states, 1 day).
昨天,全美50個州加上華盛頓特區爆發了抗議,活動名稱是“50501”(50場抗議、50個州、1天)。
I caught the action in DC, where the vibe was mostly liberal (自由派;左派)—but there were voices from both sides.
我去了DC看了一下現場,整體氣氛還是偏自由派的,但兩邊的聲音都有。

Most people were primarily protesting that Elon Musk has such unrestricted access to the Treasury Department as well as Trump’s recent policy decisions, like shutting down USAID.
大多數人抗議的是,馬斯克竟然能隨意接觸財政部的資源,還有特朗普最近的政策,比如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
That being said, quite a few liberals were upset about their Democrat representatives’ responses to everything.
但話說回來,不少自由派人士對民主黨議員的反應也很不滿。
“Spineless (怯懦) and gutless! All talk talk talk talk talk… They’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said Nadine Seiler, a liberal protestor who frequently makes appearances around the DC area.
“慫!沒骨氣!光說不做!……他們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這話出自納丁·賽勒,一名經常在DC參加抗議的自由派抗議者。

She went on to criticize the mainstream media (主流媒體) for whitewashing (洗白) Trump’s actions and not reporting heavily on these national protests.
她還批評主流媒體在洗白特朗普的所作所為,根本沒怎麼報道這些全國性的抗議活動。
I even met a January 6 Capitol Protestor named Brandon Fellows who recently received a full presidential pardon (總統特赦) from President Trump.
我還遇到了1月6日國會山抗議者布蘭登·費羅斯,他最近剛剛獲得特朗普的總統特赦。

His presence definitely left many liberal protestors very upset, and at one point while I was interviewing him, two protestors came and started verbally attacking him.
他的出現直接把很多自由派抗議者惹毛了。我採訪他的時候,有兩個人過來對他破口大罵。
Police had to step in.
最後警察不得不介入。

Shifting Tunes and Heated Moments 抗議升級,局勢火爆
Things got pretty heated, and this was just one protest out of over 50 happening around the US.
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而這只是全國50多場抗議中的一場。
Though there was strong criticism of Democrat politicians’ response towards this all, it seems to have made an impact.
雖然民主黨政客受到了大量批評,但似乎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Democrats pulled an all-nighter in congress, protesting the upcoming confirmation of Russel Vought, Trump’s nominee to lead the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民主黨議員連夜在國會開會,抗議特朗普提名的預算管理辦公室主任——拉塞爾·沃特即將上任。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lso agreed to restrict Musk’s access to Treasury Department payment systems.
特朗普政府也同意限制馬斯克對財政部支付系統的許可權。
I’m really curious to see how things play out. But for now, we’ll just have to wait and see.
我真的很好奇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但目前只能拭目以待了。
核心詞彙
protest /ˈproʊˌtɛst/
n./v. 抗議
Thousands of people joined the protest against government corruption.
成千上萬的人參加了抗議政府腐敗的示威活動。
The workers protested against the unfair wages.
工人們抗議不公平的工資。
liberal /ˈlɪbərəl/
adj./n. 自由主義的;自由主義者
She holds liberal views on social issues.
她在社會問題上持自由主義觀點。
Many liberals support policies that promote social equality.
許多自由主義者支援促進社會平等的政策。
spineless /ˈspaɪnləs/
adj. 沒有骨氣的,懦弱的
The politician was criticized for being spineless and not standing up for his beliefs.
這位政客因缺乏骨氣、不堅持自己的信念而受到批評。
I can’t respect a spineless leader who avoids making tough decisions.
我無法尊重一個逃避做艱難決定的懦弱領導。
mainstream media /ˈmeɪnˌstrim ˈmidiə/
n. 主流媒體
The mainstream media covered the election results extensively.
主流媒體對選舉結果進行了廣泛報道。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mainstream media is biased.
一些人認為主流媒體存在偏見。
whitewash /ˈwaɪˌtwɑʃ/
v. 洗白
The company tried to whitewash its role in 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
這家公司試圖掩蓋自己在環境災難中的責任。
The report was nothing more than a whitewash of government failures.
這份報告不過是對政府失敗的掩蓋。
presidential pardon /ˌprɛzəˈdɛnʧəl ˈpɑrdən/
n. 總統特赦
The president granted a presidential pardon to the convicted businessman.
總統對被判刑的商人給予了特赦。
Many people criticized the presidential pardon, saying it was politically motivated.
許多人批評這次總統特赦,認為它帶有政治動機。
如果你一直在尋找快速有效提高英語的方法,那麼我必須向你推薦Laoma Chris的英語急救包!這是一套專為中國學生設計的學習系統,幫助你掌握地道的英語表達,真正聽懂美劇、與外國朋友自信交流。
這套課程包括:
-
水平測評:精準分析你的英語強項和薄弱點,幫助你找到提升的方向。 -
專屬90天學習計劃:每天的學習內容都為你量身定製,讓你不必再為“今天學什麼”而發愁。 -
超過280節課:全方位覆蓋聽、說、讀、寫,幫你全面提升英語實力。 -
高頻片語掌握:系統學習超過4,000個英語高頻短語和表達,真正學會地道用法。
此外,還有特別課程:
-
發音課程:幫你擺脫“中式英語”,學會像母語者一樣自然流暢地說話。 -
聽力課程:圍繞母語者常用高頻表達,讓你輕鬆聽懂地道英語對話。 -
口語課程:從實際場景出發,教你用最實用的句子自然交流。 -
動詞短語:幫你徹底搞懂英語中最常用的短語,讓表達更地道。 -
句型課程:高頻句型全覆蓋,教你如何靈活運用句子結構,提升表達邏輯。 -
商務英語寫作:專注提升你的商務郵件寫作能力,讓你在職場中更加自信和專業。
老師是誰?
馬思瑞(英文名 Chris)是一位資深的英語老師,擁有15年的教學經驗,並且在中國生活了9年,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挑戰了如指掌。

不僅如此,他還精通英語、西班牙語、中文、義大利語和德語,還學過超過20種語言!馬思瑞從來不背單詞、不死磕語法,但依然能掌握好幾萬個外語單詞】積累了豐富的學習技巧和方法。他的親身經歷讓他對學習外語的痛苦和挑戰感同身受,尤其是成人學習者的困境。他堅信,只要用對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像他一樣掌握外語。
馬思瑞發現,很多學生雖然學了多年英語,但卻不知道自己的薄弱點在哪裡,甚至不清楚該從哪裡開始改進。99%的同學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也缺乏科學的學習計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設計了英語急救包,透過科學的方法幫助你快速突破瓶頸,高效掌握地道英語。

這不是普通的英語課程,而是專注於母語者實際高頻使用內容的學習方案,讓你每一分努力都用在刀刃上。
趕快加入吧,學完後你會驚喜發現,不僅能自信聽懂美劇,更能流利表達你的觀點,在職場和日常交流中游刃有餘!

放心購買:3天無理由退款:萬一拿到急救包後發現課程不適合你,3天內可以無理由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