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這個內卷日益嚴重的社會,許多人不得不加入“早八人”的行列,但有一個城市顯得尤為特立獨行,早上不醒,晚上不睡。
它就是被時光遺忘的西域明珠——喀什。

人啊,來一趟喀什,才知道什麼是真的“懶”!
這種“懶”並非字面意思,而是有著喀什人的“無可奈何”。

都知道我國國土遼闊,喀什雖然過著北京時間,但其實這裡跟我們有著兩個多小時的時差。

早上9點,中國絕大多數城市的早餐都陸陸續續收攤了,喀什的天才矇矇亮;晚上9點,夜貓子們出門尋覓吃什麼宵夜,喀什的天還大亮著!

當然,喀什人也不會把自己的生活節奏逼得那麼緊,總會給自己留點時間去享受,去喝茶、去吃肉、去看風景。

畢竟,人人嚮往的新疆美食美景,人家是身處其中,唾手可得啊。
因此,如果你也向往這種“慵懶”生活,也別猶豫了,來喀什就對了!

層疊的文明年輪
來到喀什遊玩,尋找喀什的靈魂,無疑要來一趟喀什老城。
這座承載著千年歷史的西域瑰寶,最早可追溯至西漢時期,如今,這裡歷經了八百多年的風雨依然生機勃勃。
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彷彿步入了一座活著的迷宮。

不到兩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兩萬多名居民,縱橫交錯的巷道像毛細血管般延伸。
凹凸不平的土石小路,最寬的地方,驢車輕輕鬆就能通行,最窄的地方,哪怕是一個人也要側身才能過去。


路兩邊民居依地勢而建,兩三層高的土木小樓層層疊疊,每家屋頂都有開闊的晾臺,庭院裡永遠盛開著鮮花,精美的木雕廊柱與盆景相映成趣,在陽光下拉出斑駁的光影。
最令人稱奇的是,巷道轉角處常能看到橫跨街巷的過街樓,宛如時光隧道的人口,為這座古城平添幾分神秘韻味。

高臺老城宛如一座被時光遺忘的孤島,與外界喧囂的現代都市形成鮮明對比。
這座沉澱了千年歷史的土黃色迷宮,像是一個巨大的時空黑洞,將一切喧囂與浮躁都吞噬殆盡。
行走在那些曲折幽深的巷弄間,時間彷彿被無限拉長,層層疊疊的夯土建築用斑駁的牆皮訴說著無聲的史詩,每一道裂縫都像是歲月風沙寫下的文字。


不過,因為整體修繕,使得這裡並不像一處景區,更像是一段殘缺的故事。
剛在僅容側身的窄巷裡忐忑不安,轉角卻撞見開滿石榴花的庭院,以為走到死衚衕的盡頭,轉身又發現藏著饢坑的隱秘廣場。
那些歪斜的樑柱和褪色的雕花木門,比任何歷史教科書都更真實地記錄著絲綢之路上商旅駝鈴的餘韻。





香妃墓,這座充滿傳奇色彩的陵墓,是新疆喀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歷史遺蹟之一。
香妃墓的主人就是我們熟悉的香妃,據史書記載,美麗聰慧的香妃在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因病早逝後,乾隆皇帝為了紀念她,下令修建了這座陵墓。


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依然保持著原始的風貌。
走進香妃墓,你會被那些精美的磚雕、木刻、彩繪所吸引,它們講述著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在庭院裡,一棵古老的桑樹見證了香妃的傳奇人生,每年春天,桑樹開花,彷彿在訴說著那段永恆的傳說。


時空座標中的仙境
用震撼來評價喬戈裡峰一點都為過,它是世界第二高峰,登山愛好者的天堂,雄偉度甚至超過了珠穆朗瑪。


慕士塔格峰因其山體渾圓,終年積雪不化,看起來像是一位和藹的老人,因此被稱為“冰川之父”。
作為攀登條件最為適宜的7000米級雪山,它不僅成為了國內登山者的珠峰訓練場,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攀登愛好者。

登頂慕士塔格峰,不僅意味著獲得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譽,更能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的稱號,這個成就被全國認可。
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與神秘,體驗到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

喀拉庫裡湖坐落在巍峨的“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峰的懷抱中,這裡的湖水深不可測,幽暗迷人,在柯爾克孜語中,喀拉庫里正是“黑湖”的意思。
春夏時節,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在翠綠的草甸上,時而低頭啃食著鮮嫩的青草,時而發出滿足的哞叫與咩鳴,為草原奏響生命的交響曲。

不遠處的湖泊宛如一塊藍寶石鑲嵌在群山之間,水面上的野鴨與白鷺結伴嬉戲,蕩起道道花白的漣漪。
到了傍晚時刻,金光穿透雲層傾瀉而下,整個湖面頓時化作流動的調色盤,鈷藍與琥珀色的光斑隨著波紋跳躍,像一個個靈動的天使,在這片仙境中撒歡。

一進入帕米爾高原,就能看到一處藍到瘮人的水,遠處奶白色的沙丘和它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便是美麗的白沙湖和白沙山。
作為一個獨立於廣闊沙漠的原始沙漠湖泊,白沙湖既沒有進水口也沒有出水口,因此,不管什麼時候來,湖水都不會增加或減少。

尤為神奇的是,白沙湖地處的這個環境,能保持如此清澈的水質,實屬奇蹟。
白沙湖和白沙山互不打擾,互不干涉,只是相依相偎,相互成全。

這裡更不缺爛漫春光
阿拉爾金草灘就在塔什庫爾幹縣城邊上,在石頭城下,因那裡有一個叫阿拉爾的鄉村,所以得名阿拉爾金草灘。
由於這個縣城和北京的時差已超過了3小時,所以來這裡遊玩不用太早。


早上九點來到這裡,天也不過剛矇矇亮,隨著光線的強弱,這片溼地會呈現出不同的色調場景,總會有種目不暇接的美感。
站在草灘上,彷彿置身於一幅天然的油畫之中,眼前是無垠的美景,耳邊是輕柔的風聲,彷彿整個世界都變得溫柔而美好。


塔合曼溼地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神花繁衍之地”。
在這裡,每一朵花、每一片草都承載著自然的恩賜與生命的奇蹟。


與其身處其中,旅行菌更建議你站在觀景臺上觀賞。
這裡是能抵達的最高點,站在這裡遠眺,視線會豁然開朗,完全不需要無人機,也能
欣賞到整個溼地草原的萬般景緻。

來大同鄉看杏花,最常見的走法是由塔什庫爾幹縣到大同鄉再原路折返。
這條線幾乎囊括了帕米爾杏花的精華,同時兼具雪山、峽谷、村莊、田園和塔吉克村民等諸多元素。


其中大同鄉是喀什最負盛名的戶外地,這裡峽谷深邃,與世隔絕,民風也特別淳樸,村裡屋舍儼然,雞犬相聞,宛若世外桃源。
當然,去往大同鄉途中也會經過庫克西魯克鄉和塔爾鄉等鄉村,個個都開滿杏花,冷峻的雪山和蒼涼的峽谷圍著杏花海,強烈的對比美得令人窒息。

獨此一份的體驗
來到新疆,自駕各種絕美公路也是這裡絕無僅有的一大旅遊方式,喀什自然也不例外。
喀喇崑崙公路:一條比318更美的傳奇之路
它就像是一條橫貫天際的巨龍,盤旋於浩瀚的山脈之間,與巴基斯坦相接。行駛其中,你一定會感慨大自然的無限種樣貌。

塔莎古道:探險者的終極挑戰
盤山、過橋、甚至從懸崖上穿行而過,左邊是巨大的石山,岩石懸在頭頂,右邊是湍急的葉爾羌河,有的路段幾乎只是一輛車的寬度……你能想象到所有道路都能在這裡見到,新手不要輕易嘗試!

盤龍古道:70公里走過639個彎
即便是老司機也會對這裡抱有幾分敬畏之心,黝黑的柏油路面宛如一筆精心勾勒的山畫墨寶,彎彎曲曲盤繞在這片土地。

香迷糊的新疆味道
旅行菌想知道,有多少人來新疆的目的是吃吃吃呢?
作為去過祖國大江南北的旅行愛好者,說起新疆美食,口水會比眼淚更早流出來。
絲綢之路的駝鈴在歷史長河中迴響,喀什作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見證了跨越千年的飲食文化交響。
中原的穀物烹飪技法,西域獨特的肉食料理,波斯傳來的香料運用,匯聚於此,形成了這裡獨特的美食版圖。

金黃噴香的手抓飯,肉香浸透米粒,胡蘿蔔甜軟解膩,羊肉吃起來有一股奶香,沒人能不愛!

各種拌麵30天不重樣的花樣澆頭,麵食黨狂喜,筷子根本停不下來!

肥瘦相間的烤包子,一咬一嘴油。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新疆人更是把饢玩出花樣了。

除此之外,新疆還有數都數不清的美食…

△ 烤羊腿

△ 新疆炒米粉

△ 黃面烤肉

△ 羊蹄

△ 缸子肉

△ 椒麻雞

△ 烤魚

△ 酸奶

△ 馬奶子
身處喀什,好似總能從各種不經意的回頭看見沉澱兩千年的西域記憶。
可能是維族匠人敲打銅器的叮噹聲中,可能是烤饢坑裡躍動的火焰裡,彷彿每一扇彩繪木門後都藏著《一千零一夜》的片段。
站在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時光也在這裡放緩了腳步,試圖讓每個到訪者都能觸控到西域最本真的脈搏。
-End-
「如果覺得好看,歡迎點一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