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閆老師 來源:地圖帝
全文172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近期,環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圈的綠色屏障完全閉合,即塔克拉瑪干沙漠完成“鎖邊合龍”, 合計3046千米!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按逆時針方向,由天山山脈、帕米爾高原、崑崙山脈、阿爾金山圍成,東側山體略低,僅有一個寬約70千米的谷地與河西走廊相通。塔里木盆地呈橢圓形,東西最長約1500千米,南北最寬約600千米,面積約55.5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東部羅布泊是盆地最低處,也是積鹽中心,海拔約780米。
塔里木盆地的邊緣為山麓、戈壁和綠洲(沖積平原),中部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距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有2千到4千千米不等。

【塔克拉瑪干沙漠】
由於塔里木盆地高山環繞,海洋的溼潤氣流很難到達,塔克拉瑪干沙漠幾乎終年不雨。年均降雨量約15-20毫米,年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

塔克拉瑪干沙漠東西最長約1130千米,南北最寬約400千米,面積約33.76萬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沙漠,居世界第十位。
塔克拉瑪干沙漠全年有1/3是風沙日,沙塵暴的年平均日數為60天,大風風速達30米/秒。

塔克拉瑪干沙漠風向風速變化無常,流動沙丘面積佔沙漠總面積的85%,除一般常見的沙壠、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外,還有複合型沙丘鏈、複合型縱向沙壠、金字塔沙丘、魚鱗狀沙丘及穹狀沙丘等。

圖-治理風沙三大戰役
【環沙漠綠化帶】
環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圈的長度是3046千米,我們沿著其邊緣構築起一道綠色屏障。

圖-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綠化進度
與流沙賽跑,必須阻沙、固沙雙管齊下,建設者採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學治沙技術,多措並舉。
生物治沙就是植樹造林,擴綠增綠,主要種植胡楊、紅柳、檉柳、梭梭,此外還有酸棗、沙棗、板藍根、甘草、玫瑰花等。
建設者透過高立式沙障、草方格、寬林帶三道防線,構建起“固沙+阻沙”綜合防治體系,不僅能起到防風阻沙作用,還能保護鐵路、公路等重要設施。
我們將治理沙漠當做戰爭,古語“圍師必闕”,我們圍困沙漠,是不留任何缺口,絕不讓風沙跑出去。將塔克拉沙漠中圍上一圈綠色,如珠圍翠繞,分外妖嬈。
以前是“沙進人退”,現是“綠進沙退”,把塔克拉瑪干沙漠鎖住,而且越鎖越小。接下來我們看看沙漠邊緣的阿克蘇、喀什、和田等地的森林、草地變化情況。

【阿克蘇】
阿克蘇地區位於新疆中部,地處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面積13.13萬平方千米。

阿克蘇地區地形北高南低,北部為天山山脈,中部為山前礫質扇形地,洪積和沖積平原,戈壁、綠洲相間,南部為塔克拉瑪干沙漠。

葉爾羌河先與阿克蘇河匯合,再與和田河匯流,稱塔里木河,三河匯聚地都在阿克蘇地區。

阿克蘇常住人口約214萬(2000年)、237萬(2010年)、271萬(2020年),呈穩步增長態勢。
【喀什】
喀什又稱喀什葛爾,喀什地區位於新疆西南部,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面積約16.2萬平方千米。

喀什地區三面環山,北有天山南脈橫臥,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喀喇崑崙山脈、崑崙山脈,東部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葉爾羌河呈弧形從西南到東北穿過喀什,提孜那甫河一度與葉爾羌河平行,後注入葉爾羌河。克孜勒河-喀什噶爾河發源自天山西部,自西向東奔騰而下,經過喀什市區,向葉爾羌河進發。

喀什常住人口約341萬(2000年)、398萬(2010年)、450萬(2020年),居新疆之首,比烏魯木齊都多。
【和田】
和田地區位於新疆最南端,南枕崑崙山脈,北部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面積24.74萬平方千米。

和田地勢南高北低,南部雄偉的崑崙山成弧形橫貫東西,中部為峽谷遍佈的山前坡麓地帶,北部為塔克拉瑪干沙漠,由南部山地7167米下降到北部1050米。

喀拉喀什河與玉龍喀什河匯流稱和田河,北流入塔里木盆地,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匯入塔里木河。夏季兩三個月期間,冰雪消融、洪水暴起,和田河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穿行400多千米,注入塔里木河,其餘時間在沙漠北部斷流。

和田常住人口約168萬(2000年)、201萬(2010年)、250萬(2020年),呈穩步增長態勢。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