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耀勻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西方繪畫中,壯觀的天頂畫之於視覺的衝擊,就如同西方音樂中,洪亮的管風琴之於聽覺的衝擊,都令人歎為觀止。當仰視那若隱若現、亦真亦幻,壯闊到令人目眩的圖景時,彷彿天堂降臨塵世,莫名的敬畏油然而生。
而背後的畫師,不僅是藝術的創造者,更像是居於世間的使者,將天界的資訊,透過細膩傳神的筆觸,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讓每位踏入教堂的觀者都得以領會 —— 那些歷史的軌跡,信仰的力量,以及無處不在的愛與美。
在復活節期間,特別分享7幅神聖題材的著名教堂天頂畫。這不僅是視覺的饕餮盛宴,更是一場心靈的震撼之旅,一次與至高無上精神對話的機會。
NO.01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 創世紀
The Creation of Adam,Michelangelo
Sistine Chapel, Vatican, 1508-1512

梵蒂岡和西斯廷,對基督教有著不可撼動的意義。其中最受矚目的,堪稱文藝復興大師米開朗基羅歷時四年創作的穹頂畫《創世紀》。

這幅五百平米的鉅製題材取自《聖經》,由中心三組九個場景和區域性多幅畫作組成。描繪從開天闢地、創造人類直至諾亞方舟的故事。
壁柱和飾帶分隔出每幅獨立畫作,並在穹頂邊角描繪了另外四幅聖經故事、12位先知和20個人物。


拱頂中心的九幅場景,講述創世紀的故事,按照時間順序,道出宇宙的誕生、人類的起源以及原罪的來源。畫面氣勢磅礴,恢弘壯闊,震撼人心。

第一組「神創造世界」呼應《聖經•創世紀》中記載:起初神創造天地。包括: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三幅繪畫;

第二組「人間的墮落」呼應《聖經•創世紀》中神說:「照著我的形象造人」。包括創造亞當、創造夏娃以及原罪 —— 逐出伊甸園三幅。

第三組「不應有的犧牲」描繪《聖經•創世紀》中諾亞方舟的故事。包括大洪水、諾亞獻祭、諾亞醉酒。

四周是12位先知的畫像,四角則描繪四幅聖經故事:《朱迪斯和荷羅孚尼》、《大衛和歌利亞》、《懲罰哈曼》和《摩西與銅蛇》。


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整個畫面氣勢磅礴,力度非凡,完美詮釋了何為:人力所能創造的神蹟。

NO.02
帕爾瑪教堂天頂畫 聖母昇天
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Correggio
Cathedral of Parma,1526-1530

如果說,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是遵循傳統的藝術審美經驗,在二維平面呈現三維縱深的藝術傑作。
那麼,柯勒喬為帕爾馬教堂創作的《聖母昇天》,則以別具一格的漩渦構圖和無與倫比縱深效果,創造了天頂畫全新的沉浸式體驗。

抬頭仰望,眼前是雲朵環繞的天國之路,JESUS 正緩緩下降,天使簇擁著昇天聖母,燦爛輝煌,令人產生天門洞開、直窺天國的神秘感。

穹頂四角則安置了四位守護者:施洗者約翰、多瑪、希拉里烏斯以及伯納德等眾人物環繞。
與米開朗基羅極力表現人體美不同,柯勒喬更注重透視和空間效果。
從頂部到底部,錯落的層次和複雜的透視形成立體的空間效果,縱向的空間景深和輕盈翱翔的旋轉動態,打破繪畫長久追求的永恆感,令人彷彿融入戲劇性的視覺幻象。

作為「完美的錯覺表現者」,柯勒喬以史無前例的空間深度錯覺法,挑戰了文藝復興以來的繪畫傳統。

NO.03
佛羅倫薩大教堂天頂畫 最後的審判
The Last Judgementby, Vasari and Zuccari
Florence Cathedral, 1572-1579

佛羅倫薩主教堂穹頂內部,裝飾著瓦薩里創作的《最後的審判》。即使最虔誠的無神論者,站在穹頂下仰望,也會不由自主的產生敬畏。
畫面從穹頂底部延伸到頂端,從地獄、人間直至天堂,層層描繪著生命的不同層面的故事,頂端透天,呈現出生命最終的主宰與光耀。

作為米開朗基羅的學生,瓦薩里與老師在西斯廷禮拜堂的《末日審判》有著極其類似的隱喻和表達。

最頂層描繪了《聖經 • 啟示錄》中的24位長老,每個部分有三位長老。
次一層是天使合唱團,描繪持有各種樂器以及工具的天使。

再次一層則是居於主位的 JESUS、聖母與聖徒,使徒以及福音傳道者。

下面一層描繪七種美德、聖靈的恩賜和七種美好的幸福。包括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最底層呈現地獄和七宗罪:嫉妒、懶惰、色慾、傲慢、貪婪、暴食、憤怒,每部分都被一個罪惡支配,充滿塵世罪惡的血腥與恐怖。

爬上穹頂有463階樓梯,可以近距離觀賞這個恢弘的場景,穹頂頂端眺望,佛羅倫薩的景色令人神往。

NO.04
巴貝里尼宮天頂 神佑的寓言
The Triumph of Divine Providence, Pietro da Cortona
Palazzo Barberini, 1633-1639

公元1633年,畫師彼得羅•達•科爾託納受教皇烏爾班八世所託,歷時6年,終於完成這幅巴貝里尼宮宏偉沙龍的天頂畫 —— 神佑的寓言。

這幅巴洛克天頂畫的巔峰之作,飛翔的人物呈縱向透視奔向天頂中央,氣勢恢宏。

寓言中「神意」以勝利之姿昂首雲端,被代表公正、仁慈、智慧、權力、真理、美麗和貞節的女性簇擁。
「神意」身側的天使高舉12顆星組成的王冠,象徵不朽和神的眷顧。

上方的三個人物呼應三大神學 一一 信、望、愛,共同支撐代表生生不息的月桂花冠,以及教皇巴貝里尼的家族紋章:三隻蜜蜂。
小天使揹負聖彼得金鑰匙。頂部天使則手捧教皇頭飾,代表教皇由神所選定,天賦神權不可撼動。

下方帶翅膀的白鬍子老者,代表被「神」所戰勝的時間。

周邊則由寓言故事的眾多場景構成:包括「戰神」雅典娜和巨人之戰;巨人之母「地神」向神哀告求饒寬恕等。


四個八邊形金色圖章內是各種古代神話場景,周邊充斥人魚、若蟲、花環和牛頭骨組成的紛繁裝飾。

《神佑的寓言》塑造出天賦神權的威嚴。人物錦緞華服,色彩鮮明富麗,顯示出巴洛克藝術無與倫比的激情、奇幻與恢弘。以宗教性和藝術性的完美融合,而獨樹一幟。

NO.05
耶穌聖名堂天頂 耶穌之名的凱旋
Triumph of the Name of Jesus,Giovanni Battista Gaulli
Church of the Gesù, 1676-1679

耶穌聖明堂是羅馬天主教修會耶穌會的母堂,也是世界耶穌會教堂範本。但真正令人歎為觀止的,是中殿天頂畫《耶穌之名的凱旋》。
作者喬瓦尼•巴蒂斯塔•高利是巴洛克晚期藝術大師。他22歲就力排眾議拿到作畫合同,規定兩年,結果十年才完工,堪稱最高水平代表作。

高利擅長用立體透視造成視幻覺。站在覆蓋整個穹頂的天頂畫下仰望,拱頂似乎在團團旋轉的雲霧中無限延伸,直接展現出天堂聖域。

天頂畫分為三個不同的部分。耀眼的天光中,基督之名IHS懸浮在天堂的中心,代表基督是世界的光。

被聖名奇蹟所陶醉的天使與聖徒層層簇擁,安息彩雲之上,臉龐虔誠地仰望著基督聖光,雲彩的弧線將其與下部墜落的詛咒者彼此相隔。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撒旦迷惑的叛逆者。他們以腐化的形態和錯綜複雜的痛苦之姿從拱頂傾瀉而下,身軀被陰影籠罩,彷彿墜入地獄。

天頂將繪畫、雕塑和建築相互映襯融合,形成充滿戲劇張力的感官盛宴,堪稱巴洛克狂熱的最佳體現。

NO.06
聖依納爵教堂天頂 聖依納爵的榮光
The Apotheosis of S. Ignazio,Andrea Pozzo
Chiesa di Sant'Ignazio di Loyola,1688-1694

若想知道天堂的樣子,那麼去聖依納爵教堂吧,這裡有歎為觀止的視幻傑作《聖依納爵的榮光》,出自天頂畫大師安德烈•波佐。
波佐最擅用立體透視法營造空間無限延伸的視幻覺,其中經典的代表之作就是這座聖依納爵教堂。

巴洛克時期教堂的典型規格是:中殿長方形大廳和主祭壇位置的橫向大廳,組成十字架的平面形狀,交叉處的圓形穹頂堪稱建築高潮。

然而聖依納爵教堂,卻出於工程考量,缺少真正的穹頂。建築師Mattia de'Rossi 建議,可以透過繪畫而不是實際建造來解決穹頂的問題。

波佐於1688年開始繪製長廊壁畫。描繪《聖依納爵的榮耀》《世界的四個角落》和《耶穌會傳教團的使命》等,直到1694年7月才揭幕。

教堂內部,安德烈•波佐運用精湛的藝術技巧和錯視技術讓空間無限拉伸,頂部開放爆發出光明與榮耀。

聖依納爵內心迸發四道火焰,朝地球四個角落(四大洲)向外輻射。
周圍代表四大洲的天使與相應扮相的女子,分別圍繞四大洲銘牌,坐在巨大繁複的結構之上,透過擬人的方式代表耶穌會傳教於全世界。

黑皮膚的非洲 AFRICA 女子,騎坐在鱷魚之類的猛獸上。右下角還有兇猛的野獸四肢騰空作猛撲狀。

美洲 AMERICA 是身著印第安服飾的女子,騎坐在似虎豹的巨獸之上。

歐洲 EVROPA,平常打扮的白人女子,騎著灰藍色的膘肥體壯的馬。

亞洲 ASIA 女子頭戴白帽,騎坐駱駝之上,左下角有猿猴等東方物種。

天頂畫往前,波佐還透過視錯覺模擬了圓形的穹頂。在教堂中間望去,穹頂的立體透視恰到好處、生動逼真,以繪畫的方式在神聖空間中,實現了無與倫比的戲劇效果。

NO.07
十二宗徒聖殿天頂 聖方濟各會的凱旋
Basilica dei Santi Apostoli ,Giovan Battista Gaulli
Twelve Holy Apostles,1707

聖方濟各會是天主教托缽修會主要派別,1209年由義大利人方濟各創立,重視學術和文化教育,為傳揚福音而云遊四方。
位於羅馬十二宗徒聖殿中央走廊的拱頂之上。有巴洛克風格的傑出代表喬凡•巴蒂斯塔•高利,1707年創作的名作《聖方濟各會的凱旋》。

作品借鑑此前高利在1674年為耶穌聖名堂創作的《耶穌之名的凱旋》的構圖方案,兩者齊名。

壁畫上部描繪復活的基督被強烈的金光環繞,身旁天使抬著十字架;
下面方濟各會聖人居於雲端,左側聖雅各伯小聖,旁邊是聖方濟各;右側是聖斐理伯和聖安東尼奧;

低處是聖路易斯、聖文德、聖若望、聖伯爾納多、聖克拉拉和聖伊麗莎白。

從地面仰望,整幅天頂畫以無與倫比的戲劇和空間效果,與《耶穌之名的凱旋》並稱巴洛克典範之作。
我們也以這幅描繪復活基督的作品,紀念即將到來的復活節。願你能從中更深刻的領悟信、望、愛。

Reference

| 約翰福音 11:25 |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