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獄》為什麼會在以死亡話題為禁忌的香港,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點選上面的藍字“生命樹觀點”

就可以關注我們!

“不是的,活人也需要破地獄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獄。”因為這句《破.地獄》的金典臺詞,就有了今天的這篇文字。
於是,那最先從記憶深處翻湧上來的薩特名言:“他人即地獄”也就更加清晰並鋒利的划過來,切開了一切包裹和糾纏。
讓一切被掩蓋的生死迷惑,一切對活著的糾結掙扎,一切對於死亡的恐懼絕望,都顯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01
破地獄
2024年12月7日,由黃子華、許冠文等領銜主演,陳茂賢編導的電影《破·地獄》創造了歷史:

該片在香港本土上映29天后,票房突破1.22億港幣,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華語電影票房冠軍。
沒有人想到這部殯儀題材的電影,會打破香港影史票房紀錄,因為在華人的三觀中,死亡的話題永遠都是一個禁忌。
“破地獄”是香港的道教傳統法事,由道士喃嘸師傅主持儀式,幫助亡靈解脫進入更好的來世,同時給予在世家屬安慰。
他們幫助逝者超度,護送他們順利進入“下一站”,讓所有持有這樣的信念的人得到解脫。
而更加重要的是為了生者,因為“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活下來的人才最需要安慰。
但對活著的人來說卻並不容易,因為告別是一場漫長並殘酷的“忘卻”,所有還活著的人都必須要面對那些愛恨與執著的釋放。
因此破地獄在電影裡的意義,就沒有被導演關注在儀式本身,而是由殯儀主持道生(黃子華飾)貫穿全片由死看生。
讓成為奇觀的儀式成為明線勾連起全片,進而延展到死者與生者的故事,演繹出各樣人倫關係、傳統現代之間的衝突與和解。
為了不劇透,影片的細節在此就不囉嗦了,推薦大家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去討論。
因為對於認識祂的人來說,死亡似乎已經不再成為轄制和捆綁,但對於還要繼續活下去的人來說,還是需要面對!
02
從追悼到追思
與妻去看此片源於朋友的一場預約,一場關於生死的觀影討論,而討論的影片就是這部《破.地獄》。

朋友參與的事工是臨終關懷,他們幫助無數失去親人的生者,在送別逝者的整個過程中,因著日光之上的盼望而得到真正的安慰。
我個人的體會也相當強烈,對於從追悼會到追思會理解的轉變和過渡,並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從感受層面逐漸深入到信念層面的。
對於告別儀式理解這種過渡,記憶深處不曾磨滅的印象是多年前曾參加過的一場追悼會。
逝者是一位老人,在整個儀式中告別大廳內都是哀聲一片,親友各自對逝者的追悼著實令人不忍。
他們的哀思是私人的、是獨特的,但瀰漫會場的哀傷和不捨卻充滿一種強烈的感染力,讓聞者落淚。
記得當時的感受非常真實,所有誠實表達自己感情的人都是真誠的,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抒發和釋放,卻無法得到真正的安慰。
同時內心也是崩潰的,為什麼生者的悲痛要在如此複雜和繁瑣的儀式中,被一遍遍複述、一次次延長、讓沉重更加沉重?
而同樣在記憶中無法被抹去的另一個場景,是多年之後參加的一場追思會。
也是一位老人,但在整個儀式中告別大廳內卻是充滿寧靜和喜樂,美好的讚美詩與親人獻詞中的感恩。
他們的感恩是個人的、是真誠的,但瀰漫會場的雖然有哀傷和不捨,卻被這種感恩感染讓聽者感動。
記得當時的感受也非常真實,儘管對於逝者的情感並不是都得到了抒發和釋放,但不知道為什麼都經歷到深深的安慰。
同時內心也充滿了感恩,為什麼生者的悲痛會被如此奇妙的化解,被某種說不清楚的情感和觸動,讓感動更加感動?
03
關於生死
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一個活著的人如果不靠某種信念,似乎很難徹底地理解死亡。

有意思的是所有的信仰,也都會在這個關鍵處給出自己的答案,卻都是以一種主觀的神秘和隆重的色彩,覆蓋或消解了對死的無知。
因為,人自己的尋找和總結無論如何都是在日光之下的臆想,如果沒有日光之上的啟示和引導,都是虛空的虛空。
而《破.地獄》之所以成功的抓住了人心,就是用感人至深的以人為本強調了這種虛空的虛空。
似乎只有活著的人在這個世間,經歷和感受到的一切,這個人才能真正體察到人離世後的那個世界。

這種將虛空和未知帶入現實的手段,就是人自我中心最主觀的感受和臆想,因此才讓“活人也需要破地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無論是“愛”孩子愛到瘋狂的媽媽,還是因為絕對自我陷入見不得光的同性戀者,人性都不會思考自己的邪惡到底是什麼。

也無論是被文玥視為母親的甜水店老闆娘猝不及防的遠去,還是文哥一家剪不斷理還亂的親情,背後都是一顆顆等待著被救贖的心。
但人世間這許多的痛苦和悲情,卻被導演極其圓潤的用“情感”這兩個字敷衍了去。
當所有需要被救贖的心被如此輕描淡寫的感動後,對於死亡並死亡之後的那個世界,竟然就可以被化解和超越。
影片最後當道生和懷了孩子的情人開著跑車穿越隧道,迎來陽光的時候,他似乎帶著所有人瞬間都被救贖:

與其每天擔心自己什麼時候下車,倒不如好好享受這一程。能夠來到這個地球,成為一個人,我們已經賺了.
如果非要在情感之上再加上兩個字,那就是“隨緣”,的確讓所有在這個日光之下迷茫無解的人都歡呼雀躍。
04
勝過死亡
所以,死亡無論被裹上怎樣對於生的寓意,都不能說是一種對死亡的美化,但毋庸置疑的是都會因為死亡而引發出一場生命教育。

因為無論西方人在思想和哲學中如何深沉地悲嘆死亡,也無論東方人用何等不同的方式破除各種的“地獄”。
死亡的真相永遠都不會被改變和被稀釋,其內涵和本質也永遠不會偏離和消散:因為死的毒鉤就是罪,而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如果我們願意痛定思痛而溯源而上,就會知道死亡的源頭,是亞當夏娃用絕對自我中心的方式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
人類從此就都陷在罪中,也都死在罪中,無人可以倖免,因為罪的工價就是死。
因此世上沒有人能勝過死亡,無論人如何去破各種的地獄,來幻想實現生的意義,都不可能解決罪的後果。

但奇妙的是至暗的深淵卻有真正的恩典,在人真正走到盡頭的時候,日光之上早就預備好的計劃,就臨到了所有願意承認這個事實的生命。

而因為死亡所產生出來的一切追思、緬懷、安慰和釋懷,就成為了最寶貴的驚心時刻。

對於所有願意承認自己是罪人,願意認罪悔改,真正憑著信心接受祂的人,就因此得著了生命。

因為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這是在這個至暗時刻最美好的應許和安慰。
雖然人世間最大的悲劇,就是在死人的墳墓裡找生命,卻不肯在祂那裡得生命,但如今對於真正尋求的人來說,就成了感恩!
PS:做公號多年,所接觸的案例、來信、諮詢,粗略估計已經有幾萬例,在這期間也逐漸瞭解到了大家的眾多需求。
為此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婚姻關係和諧秘籍》,一共10本精品電子書,來幫助大家提升婚姻關係。
接下來也會給朋友們做關於婚姻、親子、個人成長的直播,關注我的朋友們可以免費觀看!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為了與朋友們不失聯,請大家掃描圖片二維碼,新增生命樹小助手微信,即可免費領取秘籍和獲取直播通知!

歡迎加入生命樹觀點公號
一起來思考生命的真諦
想看更多文章,請關注我們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有問題請聯絡

微信ID:

tianluke_251869594

點選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給別人更多驚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