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宗馥莉走下神壇吧

最近,宗慶後的“豪門遺產爭奪案”鬧得滿城風雨。
宗馥莉從人盡皆知的“江浙滬獨女”,一瞬間成了3個兄妹爭奪鉅額財產的“最大受害者”,先幫大家簡單回顧下這場鬧劇的來龍去脈——
娃哈哈集團的創始人宗慶後生前,為3個外籍子女設立了21億美元的信託,

但他去世後信託注資中斷,賬戶餘約 18 億美元,且有 110 萬美元被挪用,被指資產隔離失敗。
於是,宗馥莉“同父異母兄弟姐妹”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三人為討回父親承諾的遺產,將宗馥莉起訴至法院。

豪門內幕、鉅額財富、私生子奪位……每一樁單拎出來都是足夠炸裂的狗血劇情。
目前在這場腥風血雨的風暴,42歲的宗馥莉在輿論方面獲得了更多網友的支援和同情,一邊將她代入“爽文大女主”人設,一邊又腦補她多年隱忍、臥薪嚐膽的宅鬥劇情。

我想說,作為局外人,誰看到的資訊都是片面的,目前各方資訊都還在逐步披露,在尚未得到最終結果前,我們並不想評論事件裡的任何一個人,人性從來都是複雜的。
但是,當我們看到曾經美好的“一妻一女一布鞋”的畫面被撕碎時,內心也確實是悲傷的。我們都向往童話般的美好,都希望這世界上完美的人一直完美下去,所以網友們會更加倒向宗馥莉,也是在內心希望她的人設不要倒,會是一個既有能力搞事業、又有道德品格的完美女性標杆。
和曾經在娃哈哈工作的朋友聊起這事,她說客觀講:從財富上說她們都是贏家,但從親情上來說他們都輸了。這件事,從一始,就是憂傷的。

宗馥莉,從來不是一個站在神壇的“天之驕女”,她有爸爸為她鋪設下的巨大財富,卻無法用財富買來父親完整的愛。
被殘酷現實一步步推著往前走的她,也許她窮盡大半生的努力,都不過是想和爸爸證明自己,想讓爸爸明白,那個能陪伴在父親身邊,接管娃哈哈事業的人,必須是她,也只能是她。

01
“江浙滬獨女”的孤獨生長

宗馥莉的童年並不幸福。
上小學時,父母創業剛起步,經常忙得腳不沾地,根本顧不上陪伴女兒。

宗馥莉放學後,就跑到娃哈哈食堂,簡單吃個晚飯,晚上也常常是一個人睡覺。
從小的生活,讓她不得不懂事,默默忍受孤獨和委屈。
14歲,當別的孩子還依偎在父母身邊撒嬌賣萌時,宗馥莉拽著一張單程機票,獨自踏上美國的土地,開啟長達8年的留學生涯。
她先在聖馬利諾高中就讀,後來又考上全美排名前 50 的佩珀代因大學,主修國際商務。
身處異國他鄉,語言不通,舉目無親,加上求學的苦悶,現在回顧起來只是寥寥數筆,但真的代入一個孩子敏感的青春期裡,想必她一定是咬著牙硬撐過來的。
2004年,22歲的宗馥莉畢業回國,父親早就為她鋪好了前路。

但不是空降總裁辦,而是入職蕭山二號基地的車間裡。
穿上工裝後的宗馥莉和普通人無異,從最基礎的流水線崗位做起。
每天的工作包括給瓶子貼標籤、搬運原料箱、記錄機器引數。
有老員工回憶,她經常蹲在灌裝機旁邊記筆記,工作服上總是沾著飲料漬。搬運時,鐵皮箱劃破她的手,她也只是簡單包了下創可貼就繼續幹活。
也有車間主任向媒體透露,她曾因配料有0.1%的糖度偏差,拉著技術員熬到後半夜,直到找出問題才肯下班。

欲承王冠,必承其重。
身於富貴,但她比常人更早品嚐了現實的辛酸苦辣。
02
開啟接班人生涯
25歲,宗馥莉接手宏勝飲料。
彼此,這家企業還只是娃哈哈體系裡一個普通的代工廠。
外界也都在觀望:這位娃哈哈"長公主"能否在父親的庇護下,儘快成長起來。

然後出人意料的是,父親宗慶後的決定是:徹底放手。
宗馥莉不得不迎難而上,開啟她的“去父化”生存。
宗馥莉的第一刀,直接砍向父親賴以起家的代工模式。
她頂著壓力,將宏勝一半以上的代工業務剝離,轉而砸重金自建研發中心。
這一舉動在當時堪稱"鋌而走險",但宗慶後並未干涉。
他曾公開表示:"她有自己的想法,我讓她自己去試。"

短短3年,她在全國佈局近40家子公司,成功擺脫代工依賴,構建起獨立的供應鏈體系。
宏勝年營收從她接手時不足3億,突破至100億,成為娃哈哈體系外的另一座攻不可破的城池。

而宗馥莉的管理風格,也和與父親截然不同。
宗慶後擅長"大家長"式的溫情管理,而她則信奉鐵腕標準,甚至不近人情。
2018年,宗馥莉正式接管娃哈哈集團。

她上任後,立即勸退了多位跟隨父親打江山的元老,同時提拔90後高管,完成團隊年輕化改造。

又以“品牌需要與新一代消費者對話”為由,終止與國民偶像王力宏20年的合作。
她還將12瓶裝礦泉水價格降至9.9元,打破娃哈哈多年來的價格體系,以激進策略搶佔市場。
一次次近乎顛覆的舉措,惹得外界議論紛紛,但她還是頂住了壓力,2019年娃哈哈營收實現的增長來看,產品的變革獲得了年輕消費者的接受。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宗馥莉曾坦言:
“我喜歡我就是宗馥莉,我希望我代表我自己,而非首富的女兒或者娃哈哈,我已經很有鮮明個性,不需要另外一個皇冠放在我身上。”

這時的宗馥莉已經在每天的“如履薄冰”中完成了重建自我。
03
她值得擁有掌聲,但不必封神
不容否認,宗馥莉是一個稀有的女性樣本,她身上的每一個標籤都迎合了當下大眾對“大女主復仇”的想象,但,我們也不必神話她。
我們越是把一個人想象成“無懈可擊”的神,越是無法容忍她們也會疲憊、猶豫、甚至犯錯。
對宗馥莉而言,當“娃哈哈長公主”的光環褪去,她不過是一個在缺乏父愛陰影下長大的孩子,一個被迫陷入複雜家族關係的成年人,一個被輿論時刻凝視的女性。
她想得到父親的認可,卻也要面對父親的風流債,和那些散落各處的“弟弟妹妹”,一開始開庭新聞通報是3個,現在網傳已經到6個。

她想在男人的商業世界證明自己,卻還要扛著世俗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就好像每隔一段時間,總有人對她的私生活過度評判,冷嘲熱諷道。

所有光鮮的背後,都有笨拙的成長。所有冷靜的決斷,都藏著脆弱的時刻。
全網義憤填膺的渴望她能打贏“遺產爭奪戰”,但我覺得,不僅僅是她能贏而是每一個像她一樣,在世俗指指點點中掙扎,卻依然在努力“活著”的女性,最終都能“贏”。

就好像宗馥莉在採訪裡說的,“我最偉大的成就,是還活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