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御園瓊樓

“世上的罪惡差不多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沒有見識的善良願望會同罪惡帶來同樣多的損害。”
—— 阿爾貝·加繆
1
親友請飯,席間談起假期旅行的事。在座一位退休校長來了興致,得意洋洋說自己和夫人花了幾十萬,把亞洲有名的去處遊了個遍,有了一個最令他自豪的發現:
"到哪裡,人家都把中國人當大爺。尤其在臺灣,當地人對陸客簡直巴結到家了,服務殷勤周到得沒話說。這也難怪,我們富了,他們窮了嘛。你看他們的街頭,基本沒啥高樓大廈,都是些破破舊舊的矮房子。"
我看著他眉飛色舞、滿面紅光的自豪模樣,心裡一聲嘆息,問道:
“您知道寶島人最巴結誰嗎?”
"誰?" 他有些不解地問。
“寶島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實施長照法,政府僱專人照顧五十餘萬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偏窮地區最好的建築一定是學校。您說他們最巴結誰?”
"老人和孩子",前校長遲疑道。
“對,您知道寶島人最不巴結誰嗎?”
"誰?",一席人都開始注意到我們的對話,幾個人齊聲問道。
“柯文哲遭議員質詢,被罵到狗血淋頭。蔡女士出席活動,遭不滿年改的民眾圍堵扔鞋。您說他們最不巴結誰?”。一席人恍然大悟,前校長尷尬而笑。
我又丟擲一問:您知道為何人家沿街沒啥高樓大廈嗎?
"不太清楚",前校長開始前倨後恭。

寶島人的房子都是永久產權,且地權也屬私有,未經房主同意,不能說拆就拆,所以動遷很費周章,金權加持也未必建得起來。
"是這樣啊",前校長若有所思點點頭,大概想起了自家那套只有幾十年壽命的房子。
“您知道人家為啥對您那麼殷勤周到嗎?” 我決定趁熱打鐵,丟擲最後一問。
前校長搖搖頭,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在寶島,義工給救助物件發放善款,都會裝在信封裡,在信封上寫上“敬贈”兩個大字,為什麼呢?因為救助物件也是有尊嚴的人,必須予以尊重。連對救助物件也如此尊重,何況對客人呢?再說人家都可以對著大靈道罵街扔鞋,還會巴結小小的你我嗎?可見,人家對您的殷勤周到,不過是予人尊嚴的處世態度而已,而這就叫做文明。但我們很多人,包括像您這樣的知識精英在內,都會將之誤會成巴結,只能說明一點,我們太不知文明為何物,太不習慣將彼此當人看。
是的,這就是我們的知識精英,花了幾十萬去旅行,卻隨身揹著自己的井,到哪裡都一臉自豪。自豪半天,見著大靈道敢說半個不字嗎,見著小人物能尊嚴相待嗎,自己的房產真是自己的嗎,身邊的人都病老得起嗎?
所以,有一種自豪,不過是不知文明為何物的妄自尊大,是背井之蛙的無知。伏爾泰說 "妄自尊大隻不過是無知的假面具而已",此言信矣。知識精英尚且如此,何況他人?

2
某天傍晚,我去河畔散步,目睹了這樣一幕場景:
一隻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舟飄蕩在河面上,舟中獨坐一位頭髮霜白的老人,正垂首整理他的絲網,準備拉魚。我看得幾分心酸,於是走近幾步高聲問道:大爺,今天放假,您不休息嗎?大爺抬起頭,說:"姑娘,我們農民哪有什麼假期,再說了,不幹活我一家老小吃啥呀?"
攀談間,我得知大爺原本有個兒子,但幾年前兒子在工地幹活,不小心從腳手架上摔下來,送到醫院人已經斷了氣。
兒子走了,兒媳改了嫁,留下了一個小孫子,讓老兩口撫養。大爺為兒子的死傷透了心,發誓要供孫子唸書上大學,將來找個好工作,擺脫種地、搬磚的命運。
可現在供一個孩子唸書又哪那麼容易,這幾年老兩口子忙種地,農閒就一個打魚一個撿廢品,眼看著頭髮越來越白,腰腿越來越彎,卻一天累到晚,一刻不得閒。
聽著大爺平靜地訴說,淚珠在眼中打轉,恥辱在心中翻滾。喜慶繁盛,眼前的大爺一家雨露同沾了嗎?高樓廣廈,像大爺一家的勞苦人有福同享了嗎?又是誰在縱容這一切發生?讀書,為的無非是以心畫圖、以愛為磚,搭建一棟文明大廈,好庇護大爺一家這樣的勞苦人皆歡顏。但大爺的寂寞疲憊,分明映照著我們的懈怠無能。
自豪,多少人真有臉自豪?北島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其實,無知何嘗不是無知者的通行證,而知恥又何嘗不是知恥者的墓誌銘。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