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數字不僅碾壓蘋果CEO庫克7460萬美元年薪,甚至逼近足球巨星C羅的2.6億美元年收入,震動全球科技圈,具體情況一起來看看吧。


▎龐若鳴——上海交大走出的AI大牛
這場引爆話題的跳槽主角——龐若鳴,是一位擁有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學士、南加州大學碩士、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的華人工程師。

公開資料顯示,他曾在谷歌工作逾15年,擔任首席軟體工程師。負責全球一致性授權系統Zanzibar、語音識別框架Babelfish/Lingvo,以及端對端語音合成模型Tacotron 2等關鍵專案。
2021年,龐若鳴加盟蘋果,後升任基礎模型團隊(AFM)負責人,帶領百人團隊推進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的研發,並負責包括Genmoji和郵件摘要等Apple Intelligence核心功能。

Meta以“限時拍賣”式簽約策略閃電拿下這位關鍵人物。簽約過程極具壓迫性——Meta給出“極限思考時間”,要求快速決策,形同商業拍賣。
蘋果內部人士透露,公司未嘗試匹配報價,因除庫克外無人能接近這一水平。
業內人士分析,Meta為龐若鳴所開出的鉅額薪酬包名義上雖高達2億美元,但大部分採用股票、簽約獎金和績效掛鉤發放方式,並非一次性到手,需多年服務繫結和達到Meta市值增長指標才能解鎖。
不過,這數億美元的總賬面價值,仍重新整理了企業對AI核心人才的估值邊界。

▎Meta的華人隊伍
Meta挖角是為了其“超級智慧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
這一實驗室被認為是Meta“全力押注”的AI戰略中樞,其目標不再是開發普通對話機器人,而是“創造比人類更聰明的通用人工智慧系統(AGI)”。

為了這個目標,Meta瘋狂砸錢大規模招募OpenAI、谷歌DeepMind、微軟等頭部AI公司的人才,其中包括:
• Alexandr Wang | Scale AI創始人 | 構建AI資料標註黃金標準,佔全球高質量訓練資料市場40%份額 | MIT輟學,入選美國數學/物理奧林匹克國家隊
• 餘家輝 | OpenAI | 領導GPT-4.1、GPT-4o研發,OpenAI感知團隊負責人 | 中科大少年班,UIUC博士
• 畢樹超 | OpenAI | GPT-4o語音模式與o4-mini共同建立者 | 浙江大學數學系本科,加州伯克利統計學碩士
• 任泓宇 | OpenAI | GPT-4o後訓練主管,擁有5項核心專利 | 北京大學學士,斯坦福博士
……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被挖角的科學家中,華人佔比超過60%,成為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的中堅力量。
龐若鳴是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第12位核心成員。該團隊首發名單中,這些華人科學家大多在清華、北大、中科大等中國頂尖高校有過學習經歷,幾乎壟斷GPT-4o、Gemini等明星產品的核心模組研發。

▎AI人才爭奪戰
龐若鳴的離任,無疑給蘋果AI戰略蒙上一層陰影。此前有訊息稱,蘋果公司正“認真評估”放棄其自研大型語言模型(LLM),轉而引入Anthropic或OpenAI旗下的AI技術支援下一代Siri功能。由於蘋果內部研發AI進展緩慢,已導致多名核心AI工程師退出公司。
Meta的閃電挖角行動已引發矽谷強烈地震。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曾表示公司被"偷家"。
OpenAI迅速啟動緊急“止損”措施:宣佈全員加薪25%,推出“忠誠獎金池”;秘密啟動“影子計劃”,在加拿大建立第二研發中心。
谷歌DeepMind則啟動“人才堡壘”計劃:凍結所有員工外部面試;開放“登月專案”特權,允許頂尖科學家自選課題。

這場爭奪戰導致全球AI人才價格體系崩塌——資深研究員年薪突破3000萬美元;初創公司CEO開始用“股權+比特幣”混合支付;獵頭公司坦言:“現在挖人比挖比特幣還難。”
華爾街對Meta的豪賭給予積極回應。Meta股價在宣佈MSL成立當天一度突破747.90美元的歷史高位,資本市場的關注度已被徹底點燃。分析師悄悄測算:若團隊在2026年前交付3萬億引數AGI模型,Meta市值將挑戰蘋果與微軟的3.6萬億巔峰。
種種跡象表明,Meta不是在追趕AI的浪潮,而是在製造一場新的浪潮。
為什麼Meta願意砸下2億美元挖一個人?因為在當下的AI世界裡,頂尖人才已經成為比算力、資金更稀缺的資源。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