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程茜
編輯 | 心緣
蛇年春節的科技味已經溢位螢幕了!
今年春節的開啟方式有“億”點不同:人形機器人春晚熱舞、大年初五迎賽博財神、機器人版白娘子翩翩起舞、賞機器人川劇變臉、唱京劇……
除夕夜,宇樹科技16臺人形機器人登上總檯春晚轉手絹,扭起東北大秧歌。

百餘款機器人現身北京海淀科技廟會,不僅身兼做糖人、冰激凌、下棋數職,還玩起了Cosplay,化身白娘子、財神爺。

湖北、廣東、浙江、杭州、山東、四川各地的景區,硬核的機器人屬性同樣拉滿,不僅有機器人拜年,機器狗舞獅、送年貨,還有充當爬泰山外掛、春運堵車助手的各路機器人堅守崗位。

新春開工頭一天,機器人的熱度依然不減。湖北省楚才系列10款人形機器人悉數亮相,現場拜年、手握啞鈴、走跑跳摔的技能演示都不在話下。

▲楚才人形機器人(圖源:上觀新聞)
01.
在北京廟會迎賽博財神
看機器人樂隊Live,還能PK俯臥撐
北京市海淀區這次的廟會主打科技屬性,現場互動讓人十分上頭。
繫著紅色圍巾的星動紀元人形機器人現場雙手作揖,拜年姿勢標準。

過年必備的福字、春聯也被機器人寫得有板有眼。

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與人形機器人公司PNDbotics聯手讓機器人現場送“福”字,機器人大筆一揮一個“福”字就躍然紙上。

機器人還在廟會現場玩轉Cosplay,這邊有化身白娘子的人形機器人翩翩起舞。

那邊扮相精美的機器人財神更是被大量觀眾圍觀,旁邊的話筒還能讓觀眾與它交流對話,算算財運。

各種傳統技藝的機器人也在廟會現場大展身手。唱京劇的機器人舉手投足間都十分有範。

還有機器人學會了川劇變臉,不過可能因為機器人臉過於小,有的“臉譜”顯得皺皺巴巴。

充當氛圍組的機器人樂隊,現場演奏經典民樂《金蛇狂舞》,將廟會的氛圍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這隻機器人樂隊來自合肥創企磐石科技,分別由鼓手“寂靜”、鍵盤“大手”、貝斯“渡者”、主音吉他“唐郎”、伴奏吉他“星耀”組成。

現場的美食也均由機器人負責製作,如年味滿滿的糖人、炸薯條、調酒、甜品等。

廟會上還有機器人現場和小朋友對弈。

擔當氛圍組的還有機器人的足球賽,除了觀賽,現場參展的觀眾能和機器人一較高下,比拼俯臥撐。

銀河通用的人形機器人現場送年貨,幫使用者拿物取貨。

除了這些,廟會現場的AI拍寫真、AI求籤也成為吸引大量使用者打卡的展臺。
02.
機器狗舞獅、送福袋
外骨骼機器人幫你爬山開外掛
寧波市春晚的機器人熱舞秀中,更是一舉請上了50餘臺機器人。
現場有機器人小甬比心、機器狗表演翻滾,還有PNDbotics人形機器人Adam現場伴隨音樂起舞。

▲寧波春晚機器人表演(來源:寧波釋出)
除了北京這類科技廟會,其他省市的熱門景點中也充滿了機器人的身影。
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在央視春晚扭完秧歌並沒閒著,轉眼就在浙江烏鎮西柵景區昭明書院做起了兼職,身穿花棉襖和機器狗夥伴一起拜年。

▲機器人、機器狗拜年(圖源:桐鄉市傳媒中心)
烏鎮世界網際網路科技館也成了人們春節出遊打卡景點之一,做咖啡、下棋、打冰激淋的機器人現場忙得不亦樂乎,圍觀群眾紛紛排起了長隊。

機器狗加入了春節的舞獅大軍。
廣東深圳正月初五的醒獅活動,讓傳統醒獅與機甲醒獅共同完成。

湖北恩施大峽谷景區的機器狗現場起舞,和小朋友握手互動。

四川劍門關景區內8只機器狗帶上了紅圍脖,現場熱舞送福袋。

▲劍門關景區機器狗表演(圖源:劍閣釋出)
專治各種嘴硬的泰山景區,如今給遊客開了“外掛”。泰山景區首次試運營外骨骼機器人,外骨骼能支援遊客連續走5個多小時,行程約14公里。

▲遊客佩戴外骨骼機器人爬泰山(圖源:泰山景區)
宇樹科技的機器狗出現在了泰山景區,肩負運送食品、飲用水、救援物資的重任。

▲機器狗運送物資(圖源:泰山景區)
春運也是春節的重要一環,為緩解春運壓力,移動充電、智慧潮汐機器人已經上崗。
移動充電機器人具備無人駕駛和儲能技術,能夠自動前往車輛附近提供充電服務。

▲FlashBot能源機器人和移動儲能車(圖源:新華社)
高速公路收費站有了“智慧幫手”。浙江省交通集團寧波管理中心陸埠收費站的“智慧潮汐機器人”投入使用。當進口流量大於出口時,機器人可以迅速向出口側移動,2分鐘內將進口車道由3條拓展為4條。

▲智慧潮汐機器人(圖源:浙江交通)
除了各地的燈光秀外,無人機還在深圳福田筆架山公園擔起了送年貨的重任。

▲無人機送貨(圖源:深圳釋出)
新疆烏魯木齊在地鐵演練特警隊伍中引入了機器狗,威風凜凜的機器狗身上架設了槍支,與特警共同配合演練“嫌疑人劫持人質”場景。

▲機器狗地鐵演練(圖源:烏魯木齊市融媒體中心)
03.
商業化落地可期
這個春節機器人出圈了
這一波春節期間的機器人熱潮,使得春節前後的軟通動力、科大訊飛、綠的諧波等機器人概念股震盪走高。

▲機器人概念股漲幅(圖源:騰訊自選股)
今年春晚舞臺的“破圈效應”,一舉打破了在大眾心中對機器人“機械感”的刻板印象。事實上,關注度激增的機器人近幾年來在技術進步、商業化等方面都實現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首先在技術層面,機器人運動控制、感知系統實現突破。以宇樹科技的H1為例,其是全球首款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電驅人形機器人,搭載AI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最大關節扭矩達360N·m,還具備高精度3D雷射SLAM自主定位和導航、多智慧體協同規劃、先進組網方案和全身AI運動控制等能力。
工業和資訊化部2023年11月釋出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就提到,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等目標。這也意味著今年將成為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的關鍵之年。
其次是商業化層面,已經有諸多人形機器人在汽車工廠產線上崗就業。
全球市場調研機構高盛釋出的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有望在2024年~2027年間率先應用於工廠,而進入消費市場的時間則預計在2028年~2031年之間。去年,優必選先後與東風柳汽、吉利汽車、一汽紅旗、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奧迪一汽、蔚來等汽車廠商達成合作,其旗下的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系列已經進入產線實訓。
第三是國內政策紅利釋放。去年,重慶、杭州、南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接連發布機器人產業相關政策,從核心技術攻關到產業叢集打造相關政策應用盡有。這類資金扶持和技術標準制定的政策,正加速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的成熟。
04.
結語:從幕後到臺前
機器人“殺瘋”了
蛇年春節的機器人熱度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階段,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一改往日笨拙的印象,能交流、互動的機器人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可以看出,今年春節機器人的爆火,本質上是技術成熟度、文化創新力、市場需求和政策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春晚的舞臺效應放大了這一趨勢,2025年機器人已經邁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特色內容激勵計劃簽約賬號【智東西】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