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9.9萬,打工人就能擁有一個機械太奶?

今年的春晚破了新紀錄,收視率為39.3%,創下了2005年以來20年的最高收視率‌。誰也沒想到,今年春晚,最先出圈的是——機器人。
春晚機器人展現了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為傳統節目注入了現代科技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作為人工智慧的展示視窗,春晚機器人成功吸引了大眾對科技發展的關注,讓大眾看到了機器人產業新趨勢,未來機器人將會為人類社會各個方面提供幫助。
作者 | 橘總、嘴嘴
來源 | 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首先向在大年初一還願意點開文章的各位朋友,誠摯問一聲“過年好”。朋友們,昨晚看春晚了嗎?
聽說昨晚的春晚破了新紀錄,收視率為39.3%,創下了2005年以來20年的最高收視率‌;新媒體端直點播收視次數28.17億次,去年同期21.27億次,同比增長6.9億次。
我一晚上為了寫稿兩眼緊盯女明星穿著探索下一個待爆的“春晚同款”,卻沒想在“比麻辣燙配料表還長的小品”和“11個人的孤勇者還孤嗎”之間昏昏欲睡,直到我媽看到東北大花襖趕緊把搖醒,“到了到了,是喜聞樂見的二人轉時刻”。
但我媽這個中年老太也沒想到,螢幕上出現的竟然是機械太奶扭秧歌。你本以為張藝謀會帶來像只此青綠一樣視覺盛宴,結果盛宴是盛宴,主角卻是身著東北大花襖的“黑臉老太”,和漂亮演員在舞臺上扭出舞蹈《秧BOT》。
機械太奶拋、丟、轉手絹比德芙還絲滑,你瞅著這極其抽象的人機合一時刻生出淡淡的熟悉感,記憶裡的順口溜瞬間浮上心頭:棉襖配二棉褲,裡面是電線,外面裹著布,上臺太趕沒穿褲,這就是我的漏電保護。
李雪琴的金句再一次被驗證,“世界的盡頭是鐵嶺”,這一回,機器人都逃不過。
2025年春晚再一次驗證,世界終歸是太奶的。
一年前你跟著太奶練八段錦、愛上鳳凰傳奇,如今機械太奶走進春晚大舞臺,成為整晚節目裡唯一逗笑你全家的節目。新年第一條鐵律已然出現:中國太奶果然領先世界40年。
有留子在外端著手機看到太奶出場,感慨“還是我保守了”,畢竟咱機械太奶雖看起來瘦骨嶙峋實則老當益壯。
太奶們穿著東北大花襖在舞臺上整齊劃一的丟手絹,被網友調侃成“機器人被人類馴化的早期屈辱史”,國內網友還是不懂老謀子的老謀深算,大洋彼岸的網友也津津樂道起來:當馬斯克的擎天柱機器人像踝關節手術後的老人一樣行走時,中國的人形機器人卻在春晚舞臺上翩翩起舞。
機械太奶第一次亮相就給你扭秧歌,如此和諧的場面誰看了能不說這是真正的美美與共。堅持一路孤寡努力建設新中國的單身年輕人也開始激動起來,“太好了,機器人養老有戲了。”
又是養老又是舞蹈,從昨晚到今早,機械太奶瘋狂霸佔各個社交平臺的熱搜。最新進展是網友發現太奶雖健壯還是未忘“太奶風範”:下了舞臺由專屬程式設計師一對一領下臺,後面跟著一隻機械狗,頗有“太奶、孫子和狗”的賽博夕陽紅既視感。
我們整理了網友關於機械太奶的6大疑問:
機械太奶是何方神聖?
雖是太奶、太奶的叫,但咱奶也有自己的大名。
此次登上春晚的人形機器人是來自杭州宇樹科技公司的H1,大名“福兮”,諧音“伏羲”。咱太奶首次亮相是在2023年,後來相繼在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和晶片巨頭英偉達GTC大會刷過存在感。
太奶第一次“人前顯聖”是一則影片,“工作人員用力踹H1,它踉蹌之後仍穩步前行”。矯健太奶彰顯極強生命力,在當年10月,首批人形機器人開始商業化小批次交付。
這也不是太奶第一次和張藝謀合作。張藝謀和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執行董事何超瓊聯合呈現的創新舞臺劇在2024年12月首次上演,其中咱太奶就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角兒。
雖已經有過一些舞臺經驗,但根據杭州宇樹科技市場部工作人員黃家瑋的介紹,咱太奶這次為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舞出輝煌舞出精彩,“也是花了近3個月的時間排練,效果超出預期。”

誰研究的機械太奶?

坊間曾有傳聞:天上看大疆,地上看宇樹。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資料,宇樹科技的機器狗佔據全球機器狗市場69.75%的銷量份額,為全球第一。曾有媒體預言,“宇樹是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科技巨頭的中國公司之一”。
在2024年英偉達2024GTC大會展示9臺人形機器人中,只有1臺來自中國,就是咱太奶。而在今年年初的英偉達年會晚宴上,坐在英偉達CEO黃仁勳身邊的90後,就是宇樹科技的創始人、CTO和CEO王興興。
宇樹科技誕生在2017年,如今公司有500多名員工。在2024年2月,獲得B2輪融資近10億元,成為該年人形機器人領域單筆金額最大的融資。
如今宇數和大疆被按頭成為cp,王興興還真和大疆有過一段關聯。
王興興憑著春晚這一次瘋狂刷存在感,但他確實不是一個典型科技公司掌門人的樣板,不夠學霸,不是海歸,英語還差。
因為“英語差”,王興興在浙江理工大學讀本科時還掛科,後考研又因為英語單科成績不夠與浙江大學失之交臂,最終進入上海大學。繼Deep Seek創始團隊成員全部來自國內高校,王興興也再次驗證:搞科技不一定非得精通英語。他在大學期間用200塊創造出第一臺雙足機器人,讀研期間又花1萬研發出低成本、高效能四足機器人XDOG。
後來XDOG拿下機器人設計大賽二等獎,並在外網走紅。於是,研究生畢業後進入大疆的王興興選擇離開,創辦了宇樹科技。
宇樹科技從2023年開始深耕在太奶的領域——人形機器人。除了太奶同款H1,還在2024年推出第二款人形機器人G1,身高1.3米,體重約35公斤,成為國內首個實現量產的人形機器人,目前已經進入吉利、蔚來等企業的工廠“打工”。
機械太奶在哪能買?得花多少錢?
想買太奶估摸著有點難了,雖然網傳圖單價49.98萬元,但宇數科技的官方天貓店並未出售此款機器人。不過,太奶的小弟G1已經對外明碼標價:單個9.9萬元。
9.9萬元一個人性機器人是什麼概念?業內都叫王興興價格屠夫。
業內人士指出,人形機器人的同行均價在50萬元左右。而大洋彼岸另一家知名機器人制造公司波士頓動力在去年聖誕節釋出了一條人形機器人Altas的影片演示,業內預估要百萬元左右。
王興興曾經拍著胸脯說道:“不要跟我比省錢,我會省死你。”其第一款商業化機器人——機器狗上也在明顯地“擊穿行業低價”,2023年釋出的新品Go2,起售價為9997元,比同行的同類產品便宜近3000元,你在天貓店就能下單。
“9.9萬元背後的思路是,想讓更多的人先把機器人用起來。”王興興曾指出,全球低成本高效能足式機器人是他開創的方向,他的產品也是最早做市場化的。為了把機器人價格“打”下來,他要求設計人員和工人把零部件做得更加簡化一點,要找到成本更低的材料,如果能用一個零部件完成的效能,絕不使用兩個零部件。
截至目前,宇樹科技在機器狗的關節電機生產、整體機械結構、感測器、電控系統晶片等環節上,都形成了完整的生產方案。
“智慧湧現”採訪資深人士得知,隨著投資人從看重技術到看重銷量的轉變,自2024年起,人形機器人行業已有價格戰趨勢。另一個國內企業眾擎機器人推出的人形機器人PM01,售價僅8.8萬元起。
價格戰的硝煙也沒有放過矽基人。

為啥機器人越看越像我太奶?
蹣跚中帶著一絲矯捷、卡頓中帶著一絲動感,憑藉硬朗的身體表演完扭秧歌,下臺時終於”漏了餡”被女伴舞們揪著脖頸子領下臺。讓螢幕前的觀眾想起90歲高齡仍然不服老的太奶。
最大的問題出現在那雙被吐槽“為啥不穿褲子”的機械老寒腿。
機械老太屬於人型機器人“形態”,行動遲緩主要來自於技術限制和商業化困境。
比如功率有限、能量消耗大,人型機器人為了延長續航,只能犧牲運動的速度。睿爾曼智慧創始人鄭隨兵解釋:為了維持平衡,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只要站立就會耗能,很多機器人目前走路半個小時左右能源就跟不上了;
再比如控制演算法的複雜性,人類的行走能力是幾百萬年進化的結果,機械太奶需要靠感測器和指令行動,訊號處理有延遲。
以及控制機械太奶的行動速度也是出於安全和成本的考慮,走得太快一個不小心摔倒了,人類只需一個創可貼,機械太奶失去的可能是幾萬塊的零部件。
想讓太奶健步如飛,也得考慮市場需求和應用場景。
“在我們溝通的潛在客戶需求中,對上半身的能力要求比下半身更多。”人形機器人公司靈寶CASBOT COO張淼提到過:“對於我們所接觸的一些工業製造場景來說,輪式底盤已經夠用了。”
雙腿不是當前人形機器人的必要形態,但張淼說“雙腿是面向未來的”。等到機械太奶變成機械黑皮體育生的那天,我們總能找到他的市場價值。
除了扭秧歌,機械太奶還會幹啥?
親戚聚會飯局都得讓自家孩子表演個節目,更何況是登上閤家歡最高殿堂央視春晚。
機器人來了都得會才藝,還是對東北孩子來說高難度的轉手絹。當春晚後臺主持人站在冷峻的機械太奶面前,略顯侷促地說出“這位來賓……是不是可以給我們……表演……哇這個手絹轉得都可以切面了。”此時,機械太奶不語,只是一味地轉手絹,彷彿冰冷無情的打工人。
前輩都得會跳《恭喜發財》
你以為手絹是這麼好轉的嗎?有網友以為手絹是一直固定在機械太奶手裡的,但人家是手絹是從後腰上拽出來的,還會拋手絹和接手絹等高難度動作。
我問Deep Seek,這款機械太奶除了轉手絹(型號Unitree H1/G1)還能幹啥?
比如基礎配置的人型機器人(Unitree H1)現在能跑能跳能搬運,主要用在工業和科研場景;Unitree G1的手部更靈巧,目前主要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
已經有人型機器人開始進廠打工了。
其中車企提供的崗位最多。人形機器人首選to B工業場景落地的方案,因為工業場景相較於C端場景更為通用和可控。
比如去年1月,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 AI宣佈與寶馬達成商業合作協議,計劃將人形機器人Figure 01引入寶馬的美國製造工廠。馬斯克也在去年宣佈,到2025年估計超過1000臺二代機器人Optimus進入特斯拉車間;
去年2月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S進入蔚來車間進行“培訓”,與人類協作完成汽車裝配及質量檢查作業,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說他們家的機器人已經拿到offer,有企業簽下500臺意向訂單。
前文也提到宇樹科技與蔚來等車廠合作,讓人形機器人試崗車間體驗搬運工。
對人形機器人來說,“實訓是真正商業化最重要的一步”,也就是說機器人也需要進廠實習,好學習先進經驗。
馬斯克預估人形機器人真正能走進工廠的時間至少要10年,車企引入人型機器人主要是看中它能提高生產效率,考察機器人們的工作能力、安全可靠效能(別幹半年就老化了)、以及最重要的是價格問題,如果一臺機器人的價格超過100萬,沒客戶會買單。
因為便宜好用,人類還有時間可以瑟瑟發抖。
開發機械太奶的宇樹科技另一款“消費級機器狗”對普通大眾來說可能“實用性”更高。
早在2021年央視牛年春晚,宇樹的機器狗就首次亮相春晚舞臺。機器狗也逃不掉表演的命運,它展示了前後空翻、比心等讓螢幕前的真狗自慚形穢的高難度動作,成為父母口中“別人家的狗子”。
除此之外,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2022虎年元宵節晚會、2023年SuperBowl(美國春晚)等,都有宇樹機器狗的身影。最近深圳人還讓機器狗表演了舞龍舞獅,果然是科技之都。
網友在宇樹科技淘寶官方店問能不能馱快遞、能不能送小孩上學、人能不能騎,但很可惜目前面向市場的機器狗型號的極限載重也就10公斤,但大家的疑問也表達了對機器人的樸素美好想象。
2024年12月宇通科技釋出了一段升級版機器狗——我願稱之為“戰狗”的產品演示,可在從林草地複雜地形快速穿梭,最大移動速度20公里每小時,最大負重120公斤,負載40公斤時最大續航里程可達50公里。
馬斯克看了後評論:未來戰爭是無人機戰爭。
看機械太奶轉手絹、機器狗後空翻大家也說起地獄笑話:對它們好點吧,我怕到時候它讓我做後空翻我不會。


機器人給我養老,還得等多長時間?
感謝機械老太讓我爸媽看到了科技新趨勢,機器人都會二人轉了,等我老了還怕沒有娛樂活動嗎?
對於“機器人能給我養老送終嗎”,我們還是認真的問了一下DeepSeek:
看完之後只記住一句話:提前規劃養老資金,預留機器人購買預算。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