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感到上班痛苦的人,請一定耐心看完今天的文章。你的改變,就從下面3句話開始:
1. 別再信什麼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這句話就像皇帝的新衣,做員工的想吐槽,因為不可能,做老闆的更不信,因為不願意。
大家都選擇性失明,從未琢磨過這句話的合理性。
實際的真相是,越能幹的人活兒反而越來越多,KPI越來越重,超越本職工作範圍的亂七八糟的事情都堆給你,而能力不夠的人反而越來越輕鬆,因為他們幹不了的工作全給到了那些能幹者。
這個現象,我稱之為職場的【負馬太效應】:
能幹的都乾死,不能幹的都閒死。最後達到一個臨界點,能幹的人最終受不了壓力走人,不能幹的人專業能力又不夠無法接盤,最後造成整個組織的系統性崩盤。
本質原因在哪裡?上層管理者的失察與失職。
首先,承認一個現實,許多領導是看不出來一個公司裡誰有能力,誰是飯桶,誰在混日子的。
因為太忙了。
尤其是一些中層管理者,不僅要處理自己部門,自己下屬的業務條線,還要花心思和其他中層勾心鬥角,更要努力和上層拉攏關係。
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要關注的東西多了,精力分散不過來,自然不會仔細體察。
此所謂失察。
其次,哪怕看出來了,也會選擇性失明。
因為不想處理,或者說,處理起來非常麻煩。
你想想,下屬一件事情沒辦好,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
是苛責教訓然後讓他重來,過程中你還要手拿把掐監督他,還是說你直接叫一個能幹的人過來救火?
大部分人肯定會選擇後者,原因同前面一樣,因為最快最有效。
但這麼做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不了一世的問題。
因為這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
短期看似救火了,長期來看以後的火只會越來越多,因為核心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此所謂失職。
理解了這一點,那麼對於普通打工人而言,最佳策略是什麼?
千萬不要顯得自己太有能耐。
哪怕你想證明自己,表現自己,也請精準把握一個度。
不要讓老闆覺得【你不行】,更不要讓老闆覺得【沒你不行】。
始終遊離在一箇中間地帶,在重大的專業問題上不含糊,同時也偶爾暴露一點自己無傷大雅的缺陷。
關於這一點,大家不妨去讀讀三國,司馬懿就是個絕佳的案例。
要知道鋒芒的精髓,不在於露,而在於藏。

2. 職場不存在絕對公平的交易。
這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只有相對公平。
一瓶礦泉水,在超市裡賣2塊錢一瓶,但在乾旱的沙漠裡可以賣到1萬塊一瓶。
有意思的是,這2種情形下都會有人買。
換句話說,這瓶礦泉水在超市裡和沙漠裡,都能達成公平交易。
區別在哪裡?
交易的場景不一樣,針對的物件也不一樣。
超市裡賣的是平價生活用品,針對的是普羅大眾,因此商品定價遵照的是【成本定價法】。
一瓶水的生產成本就那些,在超市裡賣超過5塊就不會有人看,因為顧客有更多別的選擇。
而在沙漠裡,一瓶水價格多少遵循的是【價值定價法】。
在日常生活裡水能解渴,但在沙漠裡水能救命。這就是情景不同,價值不同。
對於富豪而言,他的1萬塊相當於普通人口袋裡的1塊錢,而此刻能活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根本不會考慮這瓶水的生產成本。
哪怕這瓶水的成本只有5毛錢,他也認,也會買。因為他知道,此時此刻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那麼啟示是什麼?
不要追求絕對公平,因為不可能。努力去追求相對公平,反而大有可為。
尤其是在職場,甚至生活中任何的交易場,都適用。
具體來說,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把自己擺在一場交易的有利地位中,出售對方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
而不是我覺得自己值這個價格,就應該值得這個價格。
職場也是交易場。你的老闆,你呆的公司,都是你的交易買方。
表面上看你們是僱傭關係,本質上其實是合作關係,最終目的依然是達成商業交易。
而這個交易,一定是相對公平的交易,而不是絕對公平。
很多人在和老闆談薪資,談報酬,談分紅的時候容易犯一個誤區,要麼是看著別人拿這麼多,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所以也要這麼多。
要麼就是覺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雖說不出自己創造了多大的具體貢獻,但也勤勤懇懇幹了這麼久,理應得到升職加薪。
這都是錯誤的觀念。如果帶著這種思想去談判,99%不可能成功。
還記得我剛才說的嗎,相對公平。
相對於你的談判物件而言,什麼對他最有價值。相對於你們所處的行業競爭環境而言,什麼對公司最重要,然後圍繞這些去做文章。
比如你能解決老闆的心頭大患,你能搞定公司最難搞的客戶,你能把公司的產品賣出超過市場價一半的價格,你能比競爭對手提供更多的服務。
這些都是具體情景,具體物件,具體梳理,具體拆解。
時刻記住,你在和誰溝通,你在哪裡溝通,你賣的東西對方認不認可,最後才是想我該怎麼賣。
很多時候把自己賣給誰,比把自己賣出多少錢,更重要。

3. 你的心累不是因為工作,而是因為人。
我曾做過一個實驗。
同樣一份工作,給能力差不多的2個下屬去幹,但讓他們一個在嘈雜的辦公室裡完成,一個在安靜的咖啡館完成,看看結果如何。
我本以為咖啡館容易讓人懶散,辦公室反而讓人更專注,但最後的結論卻打我臉:
無論是工作效率還是工作成果,咖啡館都完勝辦公室。
後來我們分析原因,發現一個很重要的點。
在辦公室工作,你需要處理更多和工作無關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會牽扯你的精力,讓你難以保持專注。
比如同事突然有問題找你,周圍人正在討論昨天的八卦,領導突然拉你開會等等。
在這些被打擾的過程中,都需要和人溝通。而只要有溝通,就會產生情緒。只要產生情緒,就有可能是負面情緒。
事情推進不順利,其他同事甩鍋,客戶抱怨投訴,領導破事太多,周圍人對你有議論……這些微小的“不舒服”慢慢積少成多,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變成你的心結。
哪怕此刻你正在乾的事情與這些負面情緒無關,你也會遷怒於手上的工作,到最後誤以為是這份工作導致了你情緒失控。
其實並不是,是你周遭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時刻牽扯著你的注意力。
但是在咖啡館裡,尤其是人少的咖啡館裡,你“溝通”的物件是工作本身。
哪怕需要和其他人溝通,也只是對著螢幕。你的身體和心靈所處的空間是相對純淨的,所以你更容易專注在此刻正在做的事情上,不會被打擾。
這個小事有個什麼啟發呢?
如果你感到累了乏了,甚至是怒了,也先稍稍冷靜一下,去洗把臉清醒一下。
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你有了這樣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一份工作難,到底是難在技術層面,還是難在人際關係層面?
難在技術層面,那就尋找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法。比如可以請教更專業的人,去尋找過往類似的案例經驗。
難在人際關係層面,就去找人際關係的解決方法。
這個時候,就要去打磨自己的溝通技巧,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學習一些談判周旋的技巧。
千萬千萬,不要把這2者混為一談。
越混淆,越抓不住重點,越抓不住重點,越無法解決問題,越解決不了問題,情緒負能量越多,如此形成惡性迴圈。
一定要學會先【出世】,跳出問題的框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全盤審視,才能快速甄別癥結,分析原因,然後做出計劃假設。
接著再【入世】,躬身入局,採取行動,開始實驗,最後根據不同的結果來反推覆盤最佳化。
如此一齣一入,就是高手處理問題的人生系統。
你也這麼多實踐幾次,就不會被情緒所左右,慢慢成為一個思維高效,幹事狠練的人。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
如果你覺得上班心累了,建議把今天的文章反覆閱讀,看看到底原因出在哪裡,相信你一定能有所啟發。
最後簡單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如果你覺得上班很痛苦,請一定記住這3句話:
1. 別再信什麼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2. 職場不存在絕對公平的交易;
3. 你的心累不是因為工作,而是因為人。
安利時刻
不少人對“人生教練”或者“教練對話”這個新技能和新職業感興趣,想深入瞭解和成為教練,或者想尋求教練幫助、體驗教練服務,那怎麼辦?
乾脆我直接組建“社沒教練體驗交流群”,歡迎大家來玩兒。在群內,你可以獲得:教練入門、教練副業創富的介紹和科普;教練對話和服務的一些體驗名額;社沒教練工作坊的免費名額
用“專業+教練”思維,幫你打通成長中的多場景卡點,比如:身心療愈、育兒育人、職場職業、關係溝通、領導力、IP打造、情緒管理、創業銷售、自我成長。
加下方老梁社長的微信,即可進入“社沒教練體驗交流群”,申請暗號:社沒教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