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年度期待,開播了。
辛芷蕾、白客主演,國產劇中罕見的醫療題材——《仁心俱樂部》。
猶記得當初官宣的時候,大家都興奮瘋了:
太好了,是女A男廢的陣容,我們有救啦!
而劇中,蕾子確實扮演颯爽的神經外科主任,而白客則是窩囊心外醫生。
兩人見面掐架都是這樣的:
“大女人”“小男人”。
這個劇的定位是醫療題材輕喜劇,對標的是韓國高分劇《機智的醫生生活》。
但《仁心》又有點不一樣,甚至有些令人噴飯的情節讓人不禁想問:
這也能播?

《仁心俱樂部》開局就貢獻了震驚全網的“卡雞局”。
蕾子飾演神經外科主任劉梓懿,已經準備和男友結婚領證了。
結果男友突然來自己醫院就診,原因是下體卡進了礦泉水瓶口中拔不出來……

於是兩人就怎麼卡進去的展開了爭吵——
未婚夫:“不小心吃了藥導致卡進去了…”
女主:“到底什麼情況需要吃這種藥。”

於是,出軌的前夫哥成功引來醫院同事圍觀,名場面如下:

女主也是氣得不輕,同事說不好弄出來,她答:
“不好弄切了吧。”

然後瀟灑轉身,準備退婚。

觀眾紛紛評論:懷疑這個角色就是蕾子本體。
在此亂局之下,白客飾演的心外醫生秦文彬上線了。
他表面看著玩世不恭,醫術高明但為人不會變通劉梓懿非常看不上他。
屬於那種聽到名字就開始懟的程度。

比如不小心在樓道里撞到劉梓懿和未婚夫爭論,劉梓懿便認為自己的私事被曝光與秦文彬脫不了干係。
他跟別人說話,她也覺得對方在蛐蛐自己。


劉梓懿未婚夫和家人住院時,對方奶奶給主刀醫生塞禮物,恰好這個主刀就是秦文彬。
於是秦文彬在開會時把送禮的事“供”出來,劉梓懿再次顏面掃地。
歡喜冤家的樑子就此結下。

劉梓懿看不起他,他也不遑多讓:不要裝熟。
秦文彬來電鈴聲是花園寶寶,劉梓懿說幼稚死了能不能換掉。

但秦文彬就是嘴硬。

看人家離開後還把手機鈴聲對著她響,真的是很好笑又有cp感。

好的,誇的部分到此為止,如果作為一部生活爽劇,《仁心》是合格的。
畢竟開頭就集齊了出軌、悔婚、大女主的設定,多麼符合市場調性,而且一轉身,身邊就是鐵定的CP,好嗑。
可偏偏哪哪都不對勁。

《仁心》的主基調是輕喜劇,所以你能看到牛馬生活,插科打諢,順便談個戀愛,這也不礙事。
而恰巧是這種娛樂化,稀釋了醫療劇的專業和深度。

很多醫學生指出了劇中很多常識性錯誤,比如女主在手術室穿手術衣,連普通觀眾都能看出違反了無菌規則;

還有作為心臟內科醫生,建議患者燉雞鴨魚肉湯;
醫生不戴手套就洗血婚紗,難道絲毫不考慮血液傳播的可能性?
這些流於表面的醫療場景,恰恰反映了劇組的不嚴謹,但凡找個醫學顧問指導一下呢?

再者,描寫醫生生活這塊,依然逃不開婆婆媽媽的套路。
拿未婚夫就醫的事兒來說,現實中醫生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劇中未婚夫爸爸、奶奶全在醫院演戲。
而處理“醫患關係”等經典問題,祭出的劇本依然是前夫哥奶奶給主刀醫生送禮,並在背後蛐蛐女主,跟婆媳劇沒什麼差別。

誠然,也拿出了“心臟病患兒父母救子心切要求去黑市買心臟”“腦癱女孩父母捐獻遺體”等沉重命題,但劇集在這種過分沉重和插科打諢之間,沒法取得平衡。

經常在你覺得好笑的時候,又突然給你致命一刀。
可誠如網友所說,能不能好好拍醫療劇。


的確,醫療題材是最難拍的型別。
既要求專業度,又不能過於苦大仇深。
既要有CP感,又不能整天情情愛愛。
說難也不難,在這方面,20多年前的TVB就交出了很多滿分答卷。
還記得《妙手仁心》嗎?這部1998年開播的港劇,至今是很多人的港劇啟蒙。

作為港劇醫療題材鼻祖,這個系列以急診室醫生的故事為主,卻展示了非常全面的醫生生活。
一個最真實的感受是,他們真的是這部劇當成職業劇在拍,以醫療為敘事核心。
別的不說,這些演員一穿上白大褂,是真的像醫生啊。

吳啟華飾演的腦外醫生程至美,真的是有腦子的帥,讓人頓生滿滿的職業濾鏡。

關鍵是人家不止是形象貼合,還記得劇中那些精準呈現的專業瞬間吧。
如程至美進行的腦外科手術,手術細節嚴謹,至今被醫學博主稱為“教科書級還原”。
而且劇中病例大多取材香港真實醫療事件,如艾滋病歧視、醫療資源分配問題等,是有切實反映香港醫療體系的問題的。
煽情和溫暖都恰到好處,沒有作天作地,只有一個個醫院的普通與錐心瞬間。

劇中也免不了愛情線,但確實完全服務於職業信仰的,還記得小時候看程至美與唐姿禮的咖啡店定情,既浪漫又動人。

順便提一句,蔡少芬當年還憑藉這個角色從偶像派進階成實力派,並且提名了當年的TVB視後。
要不說TVB塑造了我們的職業觀和愛情觀呢,劇中的主角們,既有職業信仰,又有都市愛情。

你可以看到他們白天救死扶傷,下班後去酒吧喝酒談天。
他們也有自己的愛情苦惱,但跟工作是完全分開的。
非常有職業精英的冷峻與浪漫,也由此,很多人看過TVB的職業劇,會對成人世界有無盡的嚮往。

內地也拍過一部高分醫療劇叫《無限生機》,被稱為中國版《急診室的故事》。
這部劇沒有大明星,但故事卻頗為紮實。
以急診科為舞臺,每集一個獨立病例,幾乎可以涵蓋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不同病例。
從農藥中毒到連環車禍,節奏快,且真正展現了急診科醫生的日常。

劇中諸如“黃金五分鐘急救法則”“心肺復甦按壓頻率”等細節,都經過北京協和醫院專家稽核,專業而細緻。
這部劇在豆瓣至今有9.2的高分,難得的國產醫療佳作。

論情感表達,還有一部叫《醫者仁心》,妥妥的內地製作,但主角是香港演員謝君豪。
這部劇可以看作勵志劇,聚焦的是理想主義的主角面對醫療腐敗的抉擇。
謝君豪飾演的鐘立行,在“藥物回扣”誘惑下自始至終堅守住了底線。
他的名言“醫生不能因為見慣生死而麻木”,成為行業金句。

著名編劇六六也寫過那部著名的《心術》,海清主演。
劇中男主也非常賣貧耍寶,編劇採用這種人設的目的是稀釋緊張的醫患關係,醫生對患者稱得上溫文爾雅。

六六解釋這部劇的初衷,是“想走入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真空地帶。”
為此她專門到醫院體驗了很久的醫生生活,劇中諸如醫生墊付手術費的橋段都來自現實案例。

所以說醫療劇難拍,確實難,它比其它劇中更需要在專業性與人性化之間尋找平衡。
總而言之,既展現職業信仰的厚重,亦不迴避人性的複雜。
當我們看著劇中人,何嘗不是在觀望自己以及身邊的一切。
這也是為什麼劇名基本落在“心”上,有心,才有關懷,醫生治病,也治心。
希望能看到醫療劇真正的“仁心”吧。
-End-
圖片來源 / 網路
編輯 / 鈕祜祿桑
weibo @時尚InsLady 小紅書/影片號 @InsLady




INSLA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