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很多人愛穿的鞋,堪稱新時代刑具!(不只是高跟鞋

圖片: 黃仔 | 撰稿: 雨山 | 責編: 雨山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曾經,我以為買回來的每雙新鞋都有「馴服」期。
磨破腳跟是家常便飯,最要命的是擠腳,走路多了腳趾兩側疼得不行,必須要停下來揉揉。時間長了,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腳長得不對?
直到我開始關注鞋的形狀、鞋底厚度和跟高等指標才發現,不是自己的腳有問題,而是鞋有問題!
選擇不合適的鞋,不僅「壞」腳,還會影響運動和體態。
我們總結了3類大家很愛買但特別「毀」腳的鞋,以後買鞋時可得留心了~
你知道自己的腳型嗎?
在買鞋前,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的腳。就像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身材買不同型號、版型的衣服一樣,鞋也得根據腳的情況做改變。
人的腳根據骨骼構造,分為前足、中足和後足三個部分。
前足包括腳趾,行走時可以抓住地面,產生推動力;中足主要起承重作用,站立時人體重心落點就在中足;後足可以分擔和減輕腳部承受的壓力,保持人體穩定。
兩條藍色的線即前足、中足和後足的分界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5]

從構造上來看大家的腳是一樣的,但是從形狀上,每個人都長著不同的腳。亞洲人中最常見的有三種腳型,這些腳型根據腳趾長度不同劃分。
  • 埃及腳
埃及腳是最常見的腳型,大腳趾最長,其他四根腳趾長度依次遞減,整齊排列成斜線。
▲圖片來源:Google

  • 希臘腳
希臘腳的第二根腳趾最長,兩邊的腳趾較短且依次排列,像一個三角形。希臘腳比較細長,很多雕塑和油畫裡的人物都長著希臘腳。
▲圖片來源:Wikipedia

  • 羅馬腳
長這種腳型的人比較少。他們的前三根腳趾差不多長,有些人五根腳趾都很接近,於是腳看起來特別方正敦厚,經常被用在佛祖形象中。
▲圖片來源:Reddit

選鞋應該以自己最長的腳趾為標準選。腳趾不受束縛、正常伸展,才能更好地抓地,保證行走和運動不受阻。
簡單來說,鞋的形狀與腳的形狀一致最好
除了腳趾形狀,腳寬、腳背高度等也應該是我們選鞋的標準。下面就用三款鞋型來具體說說,鞋選得不對,到底會給腳帶來哪些影響。
窄頭鞋
現在脫下鞋子,然後把你的腳踩在鞋上,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你穿的鞋比腳還要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市面上的鞋越做越窄了,不管是運動鞋、小皮鞋,還是去年很流行的芭蕾舞鞋,鞋頭都是往前收成一個窄小的尖角或者平角。
▲圖片來源:小紅書

這樣看起來的確顯得人雙腳秀氣了,但是隻要低頭看看我們自然的腳型,腳趾根本就不是收攏而是散開的啊!
讓腳趾侷促在一起,彷彿新時代纏足,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擠壓腳趾。
一項研究用壓力感測裝置測量了女性穿著圓頭、尖頭和方頭皮鞋時,腳趾感受到的壓力。結果發現,不符合腳自然輪廓的鞋給腳趾帶來了更多壓力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4

大部分人的大腳趾比較長,長期擠壓和摩擦可能使大腳趾變形,嚴重時導致拇囊炎,大腳趾根部關節向外凸起。突出的一塊整天在窄頭鞋裡摩擦,想想都疼啊……
如果是第二趾比較長的,則容易出現錘狀趾,腳趾會僵直彎曲成Z型,穿鞋就更遭罪了。
錘狀趾
▲圖片來源:Mayo clinic
長期擠壓還可能壓迫腳趾間神經,造成指間神經瘤,帶來足底疼痛、灼熱的不適感,嚴重時需要手術切除神經。
腳不舒服,就會連帶著影響所有跟運動相關的神經部位,可能造成膝關節、脊椎、腰部不適,體態和運動會受到影響
國外一項研究發現,不合適的鞋是導致女性前足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90%的女性報告穿鞋時腳痛,76%的女性有一個或多個前足畸形症狀,其中拇囊炎最常見。
女性出現拇外翻的可能性是男性的9倍之多,研究者認為這與女鞋做得更窄有很大的關係,88%的女性穿著的鞋子寬度小於她們的腳
拇囊炎
▲圖片來源:Mayo clinic
為什麼給女性做的鞋普遍比她們的腳要窄?
可能是受傳統審美的影響,認為女性的腳應該纖細小巧。女生們買鞋時,自己也很介意鞋子太寬顯腳大。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女性腳細長是美,但到男性那邊,腳掌寬大飽滿才是有福的象徵呢?
這種雙標審美讓女鞋市場上多了很多窄頭鞋,連運動鞋都不能倖免於難。
除此之外,鞋商設計時也沒有考慮到不同種族腳型的差異
我們現在穿的許多品牌鞋都來自國外,一些國內品牌鞋型設計也參考了國外的鞋,但我們的腳卻不是一樣的。
發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is reports》上的研究,對比120萬不同地區足部掃描後發現,在相同長度區間上,亞洲女性的腳比歐洲和北美女性的要寬;歐洲女性的腳背高度明顯高於北美和亞洲女性。
也就是說,亞洲女性的腳通常寬且扁。為歐美女性設計的鞋可能本身就已經偏窄,對亞洲女性來說危害就更大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不過,隨著審美變化以及對舒適健康的重視,已經有許多品牌推出了寬楦鞋型。這種鞋型腳掌處較寬,可以讓腳趾正常伸展。
建議腳掌較寬的朋友們可以多選擇這種鞋型,總之一定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腳。
軟底鞋
這幾年,不少商家用「踩屎感」營銷鞋子的柔軟度,也給消費者造成了鞋底越軟越好的誤解。
「踩屎感」鞋子剛上腳的確會給人軟乎乎的感覺,但長期穿著反而可能影響腳部健康。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踩在淤泥或沙子裡,是不是反而比在平地上更難行走了?
過軟的鞋底就好比淤泥,沒法給腳底足夠的支撐,重心不穩,影響腿部發力,身體需要花更多力氣保持平衡,走的時間長了反而更累。
▲圖片來源:tenor
除了累還傷足弓。足弓在走路時充當彈簧的作用,可以分散走路、跑跳時受到的壓力,還能形成反作用力回饋到下一個動作中,讓我們行動得更輕鬆。
穿過軟的鞋子,就相當於讓足弓陷入沙子裡,它無法發揮正常作用,可能造成足弓塌陷
影響走路,慢慢的就可能影響體態,造成膝蓋內扣、X型腿、骨盆前傾、腰椎疼痛、脊柱側彎等問題。
偶爾穿這種鞋下樓扔個垃圾、取個快遞沒什麼,方便省事,但千萬不要用作日常外出的鞋。
鞋太軟了缺乏支撐,但太硬了也不行,起不到減震的效果,鞋底應該軟硬適中。
穿起來覺得硌得慌,走路不順暢的就屬於過硬了。一定要上腳感受一下,選擇走路輕便的款式。
▲圖片來源:tenor

高跟鞋
高跟鞋應該早就是公認的「美麗刑具」了吧?
為了將腳塑造得纖細,高跟鞋大部分都是窄頭的,會帶來前面我們說的腳趾變形、壓迫神經等問題。
在窄頭的基礎上又做了後跟加高,讓人穿鞋時身體重心移到前腳掌,為了穩定,足弓筋膜被拉伸,長期損耗容易造成足弓塌陷甚至消失,形成扁平足。
第一次穿上高跟鞋,最明顯的感受就是走不穩,為了維持平衡,我們不得不調動許多部位的肌肉。
於是,小腿肌肉長時間收縮,可能導致跟腱縮短,患上跟腱炎、肌筋膜炎;腰椎下段受力增加,加速腰肌勞損,導致腰背疼痛;膝關節負荷增大,導致各種膝關節疾病。
而且不管再怎麼適應穿高跟鞋,多高都能健步如飛,穿上它本身就會增加崴腳的風險
▲圖片來源:Unsplash

建議女生們能不穿就別穿高跟鞋,如果因為工作和一些場合需要不得不穿,可以選擇:
  • 鞋頭寬一些的高跟鞋,讓腳趾少受些罪;
  • 鞋跟不要太細太高,保證穩定性,減少崴腳可能;
  • 可以在足弓處貼個軟墊,給足弓一定支撐;
  • 控制時長,儘量不要超過2小時,準備一雙平底鞋換著穿。
我們更希望世界上不要存在女性必須穿高跟鞋才能勝任的工作。
總之,高跟鞋非常不適合作為女生們的日常用鞋,偶爾為了美麗穿著拍拍照、參加活動可以,平時還是應該以舒適為主。
鞋也是受到文化極大影響的單品,人們為了滿足期待,將自己的腳強制塞進不合適的鞋裡。但其實,鞋的作用就是幫助我們更好地行走、跑動、跳躍……
雙腳承擔著身體的重量,無論通勤、逛街,還是跑步、爬山,都離不開它的正常運轉,它帶領我們到任何地方、完成各種我們想做的事,我們也要挑選一雙舒適的鞋,不虧待自己的腳才好啊。
買鞋的時候,除了看款式,也試著根據你的腳型選擇最適合它的鞋吧。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 腳以“型”分,看看你是哪種腳型[EB/OL]. (2024-05-21)[2025-02-19]. https://www.cma.org.cn/art/2024/5/21/art_4584_56676.html.
[2] Carol Frey, MD. Foot Health and Shoewear for Women[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0.
[3] Ales Jurca, Jure Žabkar & Sašo Džeroski. Analysis of 1.2 million foot scans from North America, Europe and Asia[J]. scientific reports, 2019.
[4] Helen Branthwaite, Nachiappan Chockalingam & Andrew Greenhalgh. The effect of shoe toe box shape and volume on forefoot interdigital and plantar pressures in healthy females[J].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2013.
[5] Robert MacGregor, Doug W. Byerly. 
Anatomy, Bony Pelvis and Lower Limb: Foot Bones[EB/OL].  [2025-02-19].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744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