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官宣!100億元大交易,普拉達收購範思哲

持續數月的收購傳聞後,普拉達正式官宣即將收購範思哲。
4月10日晚,普拉達在港交所釋出公告稱,計劃以13.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57億元)的價格收購義大利時尚品牌範思哲(Versace)。收購完成後,範思哲將成為普拉達的附屬公司。
截至4月10日收盤,普拉達漲4.93%,報收47.85港元,總市值1124億港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普拉達擬13.75億美元收購範思哲
4月10日,普拉達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與Capri Holdings Limited訂立購股協議,據此,公司同意收購及Capri Holdings Limited同意出售GIVI Holding S.r.l.(即Versace控股公司)的全部股份,按企業價值13.75億美元進行。收購事項交易完成後,Versace控股公司將成為公司的附屬公司。
Capri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根據英屬維爾京群島法律註冊成立的有限公司,並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該公司是全球時裝及奢侈品集團,旗下擁有標誌性品牌 Versace、Jimmy Choo 及 Michael Kors。
據公告中介紹,範思哲一直以來都被公認為世界頂尖的國際時尚設計公司之一,是義大利魅力與風格的代名詞。範思哲於1978年在米蘭創立,以其標誌性的風格和無與倫比的工藝聞名。過去數十年,範思哲從高階定製時裝起家,逐步在全球拓展至成衣、配飾、鞋履、眼鏡、腕錶、珠寶、香水以及家居裝飾品的設計、製造、分銷及零售。範思哲透過全球分銷網路、電商網站以及世界各地知名的百貨店及專賣店銷售其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普拉達此次收購價格,較2018年Capri以21.5億美元收購範思哲的價格大幅縮水。此前,有外媒報道稱,Capri集團為範思哲標價為15億歐元。
公告稱,範思哲鮮明的美學風格將為普拉達集團的品牌組合帶來高度的互補效應。

範思哲業績低迷
普拉達作為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由Mario Prada於1913年在義大利米蘭創立。其以高品質的皮革製品起家,逐漸發展成為涵蓋服裝、皮具、鞋履、配飾及香水等多個品類的時尚帝國。
不過,當前全球奢侈品市場正進入 “低增速常態”。麥肯錫和貝恩等機構的預測資料顯示,2025年到2027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預計每年僅增長2%至4%。2025年全年市場環境略有改善,總體銷售額增長區間可能在0%到4%之間。
亞太地區中,今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預計與2024年持平,消費者購買意向仍較積極;日本市場疫情紅利逐漸消失,但珠寶市場逆勢增長。歐洲市場面臨消費者信心不足和經濟不確定性挑戰。美國市場受通脹預期和消費心理變化影響。中東、印度和其他亞太地區等新興市場展現活力,但不足以彌補核心市場的疲軟。
以中國為主的亞太區也是普拉達第一大市場,2024年貢獻零售銷售淨額16.04億歐元,同比增長13.1%;歐洲市場則是其大本營,零售銷售淨額為15.32億歐元,同比增長17.5%;日本市場表現強勁,同比增長45.8%。
範思哲的整體業績表現則頗為低迷。根據Capri集團2024財年報告,範思哲營收為10.3億美元,同比下降6.9%,利潤率僅為0.4%。2025財年第三季度,範思哲銷售額大幅下滑,拖累Capri集團截至2024年12月28日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1.6%,計入非現金減值費用後淨虧損達5.47億美元。

整合的難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部分投資者感到擔憂,收購範思哲可能利好普拉達的長期發展,但是至少短期一兩年內,範思哲會是個負擔,或者說“燙手山芋”。
此前瑞銀分析師Susy Tibaldi曾向媒體表示,範思哲要扭轉困局可能至少需要數年時間,它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大範圍的打折促銷還有過寬的產品線,都脫離了其奢侈品的定位。但是普拉達如果能以很有吸引力的價格收購這類資產,潛力也很可觀。
伯恩斯坦奢侈品分析師Luca Solca也認為,範思哲可以和普拉達現有品牌形成互補,但是收購路上依然存在一些障礙,普拉達的併購記錄很糟糕,重振範思哲考驗能力,需要足夠多的資金、管理層重視和短期犧牲。
此前,普拉達的收購史大多以失敗告終。1999年,普拉達曾重金收購設計師品牌Helmut Lang和Jil Sander,但後來都因為設計理念和商業路線分歧,兩個收購來的品牌很難和母公司形成合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普拉達營收的拖累,Jil Sander更和普拉達糾紛不斷,最後普拉達只能折價出售。2000年,普拉達還與LVMH集團聯合收購了Fendi的多數股權,但Fendi的財務困難也一度拖垮普拉達,使其負債累累。
“多品牌矩陣是很難發展的,”時尚行業分析師唐小唐也對普拉達收購範思哲持保留態度,在他看來,併購之後如何整合和分配資源是個難題,奢侈品牌依賴持續的重資產投入,但是一個集團的資源是有限的,在不同品牌之間怎麼分配資源經常是個難題,就像LVMH擁有非常多的奢侈品牌,但旗下發展一般的品牌也有不少。所以這幾年單品牌的發展策略可能會更成功,最典型的是愛馬仕,聚焦核心人群,最大化資源投入。
中泰證券在去年10月釋出的一份研報中提出,奢侈品賽道上最好的“單品牌”公司愛馬仕反而比最好的“多品牌”公司LVMH更穩健,因為多品牌公司在增加品牌的同時,往往增加了非核心使用者佔比,而無論有多少品牌, 他們的非核心客戶在宏觀經濟中的消費波動是同向的,在下行階段很難激發他們的購買行為,難以起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編輯|||何小桃 杜波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公開訊息、澎湃新聞、介面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