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遭遇股債匯三殺,特斯拉中國停售部分車型|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報名
3月美國通脹超預期降溫
4月10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3月CPI資料顯示,美國3月CPI同比上漲2.4%,為7個月來最低水平,略低於預期的2.5%,較前值2.8%明顯下降;環比下降0.1%,為2024年6月以來首次為負,同時為2020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預期為上漲0.1%。3月核心CPI同比上漲2.8%,漲幅為連續第二個月回落,創2021年3月以來最低紀錄,低於預期的3%,前值為3.1%;核心CPI環比上漲0.1%,創2024年6月以來新低。
多位美聯儲官員已透過公開評論和訪談釋放明確訊號,排除了採取預防性降息作為對經濟放緩的保險政策,為了最大限度降低關稅政策引發的通脹上行風險,他們可能準備維持政策利率不變。(華爾街見聞)
|點評|儘管美國3月食品通脹回升,但是在出行、住房、二手車等多維度價格下降的帶動下,美國CPI整體超預期降溫。3月國際原油價格下降,部分美國居民因擔憂關稅政策取消了旅遊計劃,出行價格有所回落。禽流感繼續對美國雞蛋產業鏈形成衝擊,美國雞蛋價格快速上漲,並帶動食品行業價格回升,成為阻礙美國通脹回落的主要因素。
隨著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出臺,美國3月CPI資料能提供的指引性急劇下降。美國對全球多數國家普遍加徵10%關稅,提高貿易商成本,對美國物價的影響將逐漸顯現,大幅提升美國通脹升溫的可能性,並抑制美國居民消費意願。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正在提升,美聯儲不得不考慮未來通脹前景,因此難以作出降息承諾。
一季度上海辦公樓租賃需求逐漸回溫
4月11日訊息,多家商業地產機構近日釋出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第一季度上海辦公樓租賃需求逐漸回溫,成本驅動型需求佔主導。CBRE世邦魏理仕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淨吸納量環比和同比均有提升,達到了7.9萬平方米,整體空置率環比微升0.2個百分點,達到22.3%。從行業需求來看,金融業依然處於主導地位,佔比23%;TMT行業穩居第二,佔比22%;第三位是消費品製造業,需求回升顯著,佔比16%。
從投資市場來看,仲量聯行的報告顯示,在2025年第一季度,長租公寓資產以34%的顯著佔比首次超過辦公資產,成為季度成交金額佔比最高的資產類別。辦公資產以29%的成交金額佔比位居第二,零售地產(27%)緊隨其後,酒店(5%)和產業園區(5%)則分別位列第四、第五位。(綜合澎湃新聞)
|點評|一季度上海辦公樓租賃需求回溫,主要還是受目前租金較低的因素驅動。部分業主採的取促銷和優惠策略,也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儘管需求端逐步轉暖,但在同期有大量供應入市的情況下,上海辦公樓的整體空置率還是比較高。市場供大於求的壓力下,辦公樓租金走勢依然在下滑區間。
行業需求是辦公樓租賃市場的有力支撐,要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還要靠科技、消費等領域的發展作為動能。整體而言,辦公樓租賃市場的供需調整仍需要時間。相比之下,長租公寓的投資回報更為穩定,加上近期政策支援,正在受到更多投資者青睞。不過,長租公寓的投資鏈比較長,易受政策波動影響,運營模式也較為複雜,管理起來同樣有一定風險。
一季度新能源車銷量佔總銷量41.2%
4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資訊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56.1萬輛和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1.2%。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18.2萬輛和30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0.4%和47.1%,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1.2%。整車出口保持增長,海外影響力不斷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44.1萬輛,同比增長43.9%。
今年以來,一系列提振消費政策措施加速落地,消費市場提質向好,汽車行業開局執行良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快速增長,為汽車市場總體良好執行提供了有力支撐。(央視新聞)
|點評|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實現較高增長,以舊換新等補貼與優惠政策擴容,繼續釋放市場需求。同時,車企間為了爭奪市場,推出增配不增價、0首付免息等各類讓利促銷活動,對提振銷量起到了顯著作用。智駕技術成為車企們競逐的新高地,相關新車型層出不窮,車企產能爬坡也帶動產量快速增長。
國內市場增長的同時,車企擴張海外版圖的腳步也在加快。儘管面臨貿易壁壘,但是伴隨本土車企出海投資、建廠,其海外佈局逐步完善,有望為後續銷量上升開啟空間。經歷國內市場競爭,本土車企在技術迭代與產業鏈建設上都形成了一定優勢,以技術換市場正在成為車企出海的重要策略。
特斯拉中國停售Model S及X新車
4月11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目前 Model S / X 車型已不再提供單獨的“訂購新車”選項,目前相應車型頁面中僅顯示有“檢視現車”按鈕,Model Y與Model 3則依然顯示“立即訂購”選項。不過在“選購現車”一欄,還能看到Model S和Model X的現車。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生產和交付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生產量為36.26萬輛,同比下滑13%。特斯拉官方將這一下滑歸因於全球四座工廠的Model Y生產線升級導致數週產能中斷。同期,特斯拉的全球交付量也同比下滑了13%至33.67萬輛,遠不及華爾街預期的39萬輛,甚至未能達到最悲觀的35.3萬輛預測值,創下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最低季度交付量。(綜合21經濟網)
|點評|Model S和X兩款車型,主要在特斯拉的美國工廠生產。加徵關稅後,特斯拉中國進口這兩款車的成本將大幅上升,這或許也是其當前停售新車的原因。作為特斯拉早期的高階豪華車型,目前Model S和X在特斯拉整體銷量中佔比並不高,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更是有限。停售這兩款車型,應該不會對特斯拉形成太大沖擊。 
儘管停售新車的短期影響有限,但關稅陰影還是籠罩著近期銷量不振的特斯拉。尤其是在美國市場,儘管特斯拉在當地建有工廠,但其不少零部件仍依賴中國供應商。對等關稅生效將抬升特斯拉進口零部件的成本,而要在本地重建供應鏈,同樣是一筆巨大投資,其競爭力勢必會遭到削弱。
蘋果生產線遷美製造成本或提升90%
4月10日訊息,美國銀行釋出報告稱,若蘋果將iPhone生產線遷回美國,其製造成本可能飆升超90%。這一預測是基於中國供應鏈的不可替代性,一臺iPhone所需的700餘個精密零部件中,90%依賴中國及亞洲供應商,從OLED螢幕到攝像頭感測器的本土化替代成本將激增40%—200%。
美國韋德布什證券分析師艾夫斯和則更加激進,他表示若強制推行“美國製造”,iPhone售價或飆升至3500美元,約合人民幣2.5萬元,較當前均價上漲250%,這將直接衝擊蘋果的商業模式。摩根士丹利預測,若關稅持續,蘋果每年將損失330億美元利潤,相當於其2025財年營業利潤的26%。(介面新聞)
|點評|蘋果用貨機趕在美國加徵關稅落地前搶運iPhone只是權宜之計,如果美國不修改關稅政策,或者沒有再次為蘋果提供關稅豁免,為維持利潤,蘋果產品的價格將不可避免地有所提升。在美國本土重新構建生產線是一種極不經濟的做法,除了前期大量投資外,後續生產環節的各項成本都要顯著高於向全球採購。拋開經濟因素,美國工廠生產效率難以保證,流水線工廠招工也未必會順利。
蘋果能成為全球知名科技公司,除了產品本身優秀的設計外,蘋果產業鏈高度全球化為其創造了向全球龐大市場穩定供貨的能力。除了蘋果外,耐克、寶潔、特斯拉等眾多美國企業都熱衷於構建全球產業鏈以擴大市場規模。美國加徵關稅的政策,對美國本土跨國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普拉達擬13.75億美元收購範思哲
4月10日,普拉達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與Capri Holdings Limited訂立購股協議,據此,公司同意收購及Capri Holdings Limited同意出售GIVI Holding S.r.l.(即Versace控股公司)的全部股份,按企業價值13.75億美元進行。收購事項交易完成後,Versace(範思哲)控股公司將成為公司的附屬公司。
據悉,這是普拉達集團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是少有的義大利奢侈品牌併購其他品牌,此前LVMH和開雲集團都收購了其他義大利奢侈品牌。值得注意的是,普拉達此次收購價格,較2018年Capri以21.5億美元收購範思哲的價格大幅縮水。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8日的前三財季,範思哲的收益為6.13億美元,經營虧損4100萬美元。(澎湃新聞)
|點評|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影響,這兩年高階消費群體的購買力減弱,老牌奢侈品也開始賣不動了。去年,高階奢侈品牌的業績整體承壓,普拉達卻實現了不錯的營收淨利雙增長。旗下年輕化定位品牌Miu Miu脫穎而出,為普拉達創造了新的增長空間。與之相對,主打傳統奢華風的範思哲近年則在市場變化中逐漸落後,業績滑坡明顯。
此前Capri集團為從輕奢向高奢轉型,收購範思哲進一步擴充套件品牌矩陣。不過,業績停滯的範思哲並未能給Capri增色太多,反而增加了其財務負擔。從美國集團Capri易主至普拉達後,範思哲也算是迴歸義大利品牌掌控。值得一提的是,範思哲的新任創意總監曾在Miu Miu從業多年,普拉達或許能在未來為範思哲注入新活力。
美國市場遭遇股債匯三殺
美東時間4月10日,美股在週三暴漲後周四再度迎來暴跌,越來越多的華爾街交易員開始擔心,週三美股市場在特朗普關稅暫緩決定後出現的反彈是否只是曇花一現。與此同時,在這又一個極為動盪的行情節點上,美國市場的最大焦點可能已然不在股市上,不僅30年期美債收益率開始重新向5%關口邁進,美元也遭遇了罕見的斷崖式暴跌,週五盤初美元指數已迅速跌破了100大關。
事實上,自特朗普宣佈對數十個美國貿易伙伴徵收懲罰性關稅的計劃以來,美股和美債在近期的波動幅度已經堪比疫情大流行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這足以說明市場的動盪程度。(財聯社)
|點評|美國資產遭到全面拋售,這不是用“市場恐慌情緒”就可以解釋的。美聯儲暫時不願意採用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援美國經濟,美國衰退風險驟增。美國政府對於全球關稅加徵計劃懸而未決,以關稅作為談判籌碼的意圖已經十分明確,美國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外交關係可能出現改變。今年6月,美國將有6.5萬億美元國債到期,而市場對於新美債認購熱情正在降低,美國政府借新還舊的難度正在提升,市場對於美債違約的擔憂正在升溫。
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很難短時間內就完全崩潰。然而,美國市場遭遇股債匯三殺,是全球投資者對美國政府信用度以及美國經濟信心下滑的具象化表現。
週五兩市震盪收漲滬指漲0.45%
4月11日,市場全天延續反彈,創業板指領漲,科創50指數盤中一度漲超3%,回補4月7日下跌以來的缺口。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35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608億。盤面上,市場熱點集中於晶片等科技股方向,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200家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晶片股大漲,零售、免稅概念反覆活躍,廣西本地股走強,機器人概念震盪反彈。下跌方面,農業板塊領跌,家禽、休閒食品、電力等板塊跌幅靠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238.23點,漲0.45%,成交額為5808億元;深成指報9834.44點,漲0.82%,成交額為7679億元;創指報1926.37點,漲1.36%,成交額為3489億元。(財聯社)
|點評|隔夜美股因關稅不確定性再度回落,但並沒有對A股市場產生太多影響,週五兩市小幅震盪,各板塊間表現分化。內需提振政策出臺緩慢,種植業與林業及大消費板塊經過前期大漲後有所回落。半導體行業協會改變積體電路原產地認定標準,國產替代預期升溫,科技板塊全面反彈,半導體板塊全天領漲。
一週的關稅風波後,兩市大幅震盪,市場對於週末訊息面變化心有餘悸,週五觀望情緒升溫,兩市成交額降低。全球主要經濟體對美國關稅的態度尚未完全明朗,新的貿易格局能否就此形成懸而未決,短期內市場對於未來行情的恐慌或興奮情緒或將逐漸降溫。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企業出海如何突破從0到1
企業出海五大必修戰略班
助你看清方向、看穿風險、看懂落地
點選報名▼科學出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