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濤 編輯 | 吾人
曾經的香餑餑變如今的燙手山芋。
據外媒報道,成立於1978年的義大利奢侈品品牌範思哲即將“二次賣身”。
據悉,範思哲品牌的母公司,在紐交所上市的 “Capri Holdings”在與 Coach 、 Kate Spade 等品牌的所有者 “Tapestry” 洽談 85 億美元的合併案告吹後,不得不聘請顧問以討論其戰略選擇,包括出售範思哲、Jimmy Choo 等品牌。而最新透露,普拉達(Prada)可能是買方之一。
近年來,全球奢侈品市場風雲變幻,各大品牌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調整戰略,以應對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市場的挑戰。然而,並非所有品牌都能在這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作為Capri Holdings旗下的三大品牌之一,範思哲的出售不僅標誌著集團戰略的重大調整,也折射出奢侈品行業內部的深層變革。
範思哲由義大利設計師詹尼·範思哲於1978年創立,以其大膽奢華的設計風格和鮮明的品牌個性,迅速成為全球時尚界的標誌性品牌。2018年,Capri Holdings以21.2億美元收購範思哲,希望藉助其高階奢侈品基因,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然而,儘管範思哲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其在Capri Holdings旗下的表現卻未能達到預期。高運營成本、增長乏力以及品牌形象危機等問題,使得範思哲逐漸成為集團的負擔。
事實上,範思哲的困境並非始於Capri Holdings的收購。早在2014年,美國黑石集團收購範思哲20%股權時,品牌就已經面臨增長瓶頸。儘管Capri Holdings在收購後嘗試透過整合資源、最佳化供應鏈和推動數字化轉型來提升其表現,但效果並不顯著。與此同時,全球奢侈品市場的變化也對範思哲提出了新的挑戰。年輕消費者對可持續時尚和數字化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而範思哲的傳統奢華風格和運營模式顯得有些滯後。
Capri Holdings此次考慮出售範思哲,不僅是為了減輕財務負擔,更是為了專注於核心品牌的發展。至於範思哲的後續如何,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
命運多舛的品牌
範思哲的母公司Capri Holdings Limited是一家全球時尚奢侈品集團,旗下擁有Michael Kors、範思哲和Jimmy Choo三大知名品牌。它的成立與發展故事,是一段透過戰略收購與品牌整合,打造多元化奢侈品帝國的歷程。
Capri Holdings的前身是Michael Kors Holdings Limited,由美國設計師Michael Kors於1981年創立。Michael Kors以其簡約優雅的設計風格迅速贏得市場青睞,成為美國時尚界的代表品牌之一。2011年,Michael Kors Holdings成功上市,開啟了品牌的快速擴張之路。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集團意識到單一品牌的風險,開始尋求多元化發展。
2017年,集團邁出了重要一步,以12億美元收購了英國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Jimmy Choo成立於1996年,以其精緻的高跟鞋設計聞名,深受名人及時尚愛好者的追捧。同年,集團宣佈更名為Capri Holdings,以反映其從單一品牌向多元化奢侈品集團的轉型。
即將被賣的範思哲由義大利設計師詹尼·範思哲在米蘭創立。據悉,詹尼·範思哲出生於1946年,成長於義大利南部的雷焦卡拉布里亞。他的母親是一位裁縫,經營著一家小型裁縫店。從小,詹尼就在母親的影響下接觸服裝設計與製作,逐漸展現出對時尚的敏銳感知和獨特天賦。
1972年,詹尼決定前往米蘭,這座義大利時尚之都為他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起初,他為幾家知名時裝公司設計服裝,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人脈。
1978年,詹尼在米蘭釋出了首個女裝系列,也就是範思哲品牌。這個系列一經推出,便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工藝震撼了時尚界,迅速吸引了全球時尚愛好者的目光。
範思哲和Capri Holdings再2018年產生聯絡。彼時Capri Holdings出手,以21.2億美元收購了範思哲。這筆收購也被視為Capri Holdings進軍全球奢侈品市場的重要戰略舉措。透過整合Versace的設計精髓與集團的運營資源,Capri Holdings進一步鞏固了其在高階時尚領域的地位。
但是,曾經的招牌,如今卻急著將它甩賣出去,著實令人唏噓不已。
而事實上,早在Capri Holdings收購前,頂級私募黑石就出手投資過範思哲。據悉,美國黑石集團在2014年收購了Versace 20%的股權,當時品牌估值約為10億歐元。然而彼時歐洲奢侈品市場和中檔奢侈品牌發展的外部環境卻對範思哲持續不利。自黑石投資後,其業績不斷走下坡路。
再後來,由於範思哲的IPO計劃遲遲未能兌現,黑石集團失去耐心,表示不會再投入任何資金,但會為品牌尋找合適的接盤者,這才有了Capri Holdings收購的接手。
然而,Capri Holdings收購範思哲後,儘管初期對其寄予厚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範思哲的表現並未達到預期,逐漸成為集團的負擔。範思哲雖然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品牌魅力,但在全球奢侈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其增長乏力、盈利能力不足的問題逐漸顯現。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範思哲曾因一系列爭議事件而遭遇品牌形象危機,進一步影響了其全球表現。
Capri Holdings在收購範思哲時,原本希望透過其強大的奢侈品基因和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拓展高階市場,並與集團旗下的Michael Kors和Jimmy Choo形成互補。然而,範思哲的高運營成本和相對狹窄的客戶群體使得其難以在短期內實現盈利。與此同時,全球奢侈品市場的變化也對範思哲提出了新的挑戰。隨著年輕消費者對可持續時尚和數字化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範思哲的傳統奢華風格和運營模式顯得有些滯後。
如今,Capri Holdings也面臨著類似的困境。儘管集團在收購範思哲後嘗試透過整合資源、最佳化供應鏈和推動數字化轉型來提升其表現,但效果並不顯著。範思哲的高階定位和獨特風格雖然為其贏得了一批忠實客戶,但也限制了其市場擴充套件的靈活性。與此同時,Capri Holdings旗下的Michael Kors和Jimmy Choo也面臨著各自的挑戰,集團整體的財務壓力逐漸加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Capri Holdings不得不考慮出售範思哲,以減輕財務負擔並專注於核心品牌的發展。
算上黑石和Capri Holdings,如今的範思哲即將第三次被賣。本應是暢銷的奢侈品品牌,如今卻變成燙手山芋。
普拉達可能為買主
讓我們將時間拉回到2023年8月10日,紐約奢侈品集團Coach的母公司Tapestry, Inc.(泰佩思琦)宣佈與Capri Holdings Limited達成了一項重大協議。根據協議,Tapestry將以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16億元)的價格收購Capri Holdings,後者是Michael Kors、範思哲(Versace)和Jimmy Choo等知名奢侈品牌的母公司。
此次合併完成後,雙方的總市值預計將超過130億美元。其中,Tapestry當時的市值約為96億美元,而Capri的市值則約為41億美元。為了將“老奢”品牌範思哲收入麾下,Tapestry不惜以65%的溢價進行收購。據公開資料顯示,Tapestry此次收購Capri集團的報價為每股57美元,而Capri的實際股價當時在35美元左右波動,溢價幅度接近65%。
為了籌集這筆鉅額收購資金,Tapestry採取了多種方式。它首先從美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獲得了80億美元的融資支援。此外,Tapestry還計劃透過發行公司債券、銀行貸款以及利用現有現金儲備來為此次交易提供資金,並暫停了股票回購計劃。
訊息公佈後的第二天,Capri的股價應聲大漲56%,而Tapestry的股價則下跌了近14%。據悉,此次併購交易預計將於2024年完成,但需獲得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以及Capri股東的同意。
兩大輕奢巨頭的強強聯合引發了行業的廣泛關注。這筆交易的完成本有望幫助Capri Holdings擺脫當時的困境。然而,事情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今年春天,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以反壟斷為由對這筆交易提起訴訟。FTC擔心,一旦交易完成,消費者可能會為Coach、Kate Spade和Michael Kors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儘管Tapestry和Capri均認為輕奢並非一個明確的市場分類,但聯邦法官最終裁定,輕奢手袋具有區別於高階奢侈品牌的特徵,將其定義為起價約100美元且高度依賴折扣銷售的手袋。直到10月,FTC在訴訟中勝出,Tapestry集團和Capri集團最終決定放棄這筆併購交易,不願在漫長的上訴過程中繼續投入時間和資金。
這場收購風波對Capri集團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自10月25日之後,Capri的股價大幅下跌,至今仍未有明顯反彈跡象。第一筆收購案的失敗無疑讓Capri集團的處境更加艱難,出售範思哲品牌似乎成為其擺脫困境的唯一齣路。
據訊息人士透露,目前有意接手範思哲的正是義大利的普拉達(Prada)集團。
對於許多人來說,普拉達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尤其是那些看過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的人,對這個品牌一定印象深刻。普拉達集團成立於1913年,總部位於義大利米蘭,旗下擁有普拉達(Prada)和繆繆(Miu Miu)等多個知名品牌。根據最新資料,普拉達集團在香港上市的市值為1540億港元,位居輕工製造行業之首。儘管與同行奢侈品巨頭上千億歐元的市值相比,普拉達集團約合193億歐元的市值規模仍顯得較小,但其在2024年上半年的表現卻十分亮眼,收入同比增長14%,淨利潤同比增長26%,在全球奢侈品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這一業績顯得尤為突出。
如果普拉達集團成功收購範思哲,這無疑將在時尚奢侈品界引發巨大震動,同時也將實現雙贏的局面。對範思哲而言,其獨特的義大利奢侈品品牌形象——時尚、高品質且充滿個性——有望在普拉達的運營體系下得以延續。藉助普拉達強大的運營和銷售網路,範思哲有望實現業績增長。而對普拉達集團來說,透過兼併競爭對手,不僅可以擴大市場份額,還能填補其在風格上的空白。普拉達以簡約現代著稱,而範思哲則以華麗大膽的設計聞名,二者結合將形成完美的互補。
總的來說,這場潛在的收購對雙方而言都是一次雙贏的機會。一旦收購完成,它可能會重塑時尚行業的格局,令人充滿期待。
奢侈品集團
近年來,奢侈品行業面臨著愈發嚴峻的挑戰。
曾經憑藉奢侈品業務超越眾多科技巨頭、登上世界首富寶座的貝爾納·阿爾諾,其掌舵的LVMH集團在美國市場罕見地出現了負增長態勢。根據LVMH公佈的2023年二季度及上半年業績資料,第二季度美國市場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而其他市場均實現了兩位數的銷售增長,其中歐洲市場增長了18%,亞洲市場(日本除外)更是實現了34%的顯著增長。
另一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的財報情況同樣不容樂觀。2023年上半年,開雲集團旗下核心品牌古馳、聖羅蘭和葆蝶的銷售額增長逐漸放緩。財報顯示,開雲集團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僅為2%,達到101.35億歐元,營業利潤下降了3%,至27.39億歐元,淨利潤更是大幅下滑9.5%,降至17.85億歐元。
此外,擁有卡地亞、Chloé、萬寶龍等頂級奢侈品牌的歷峰集團,其美洲地區銷售額也同比下降了1%。
在這樣的背景下,併購或許成為奢侈品企業度過難關、謀求發展的重要途徑。
老牌奢侈品品牌需要輕奢品牌注入新的活力,而輕奢品牌也需要藉助老牌奢侈品的品牌影響力來提升自身價值。併購不僅能讓雙方獲益,更是一種“抱團取暖”的體現。
透過將表現強勁的品牌納入旗下,淘汰表現不佳的品牌,大型奢侈品集團能夠最佳化產品組合,穩固業績。儘管老牌集團通常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良好的聲譽,但在新興競爭對手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的衝擊下,它們可能會變得相對僵化。品牌收購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合作共贏策略。
全球三大奢侈品巨頭開雲集團、LVMH和歷峰集團一直在積極收購高階品牌。
時尚界歷史上最大的收購案之一便是LVMH收購蒂芙尼。2020年12月30日,LVMH集團以折後15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蒂芙尼,該交易獲得了蒂芙尼股東的投票透過。值得注意的是,蒂芙尼的管理層在收購後發生了重大調整。Louis Vuitton高管Anthony Ledru取代Alessandro Bogliolo擔任蒂芙尼執行長,後者於2021年1月22日離職;Louis Vuitton執行長兼董事長Michael Burke成為蒂芙尼的董事長,而LVMH董事長之子Alexandre Arnault則被任命為執行副總裁,負責產品和溝通事務。
開雲集團也在不斷進行收購擴張。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2023年6月,開雲集團以3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77.44億元)的價格收購了法國高階香水品牌Creed;7月,又以1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5億元)的價格將義大利品牌華倫天奴納入旗下,進一步鞏固了其以Gucci、YSL、巴黎世家等頂級奢侈品牌為核心的時尚帝國。
競爭對手歷峰集團也不甘示弱。歷峰集團收購了義大利奢侈品鞋履製造商Gianvito Rossi約70%的控股權。Gianvito Rossi成立於2006年,以現代前衛的高跟鞋設計著稱。2022年,該品牌的年銷售額接近1億歐元,核心利潤高達2300萬歐元。對於歷峰集團而言,表現優異的Gianvito Rossi將助力其拓展鞋履領域,進一步吸引富裕消費群體,從而增強與競爭對手LVMH集團和開雲集團競爭的實力。
被收購的奢侈品牌在集團的支援下,能夠獲得更雄厚的資源和資金,從而在產品研發、市場推廣和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而集團則透過豐富的產品組合,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從這個角度來看,Capri集團出售範思哲不僅可以減輕集團內部的壓力,穩固業績,範思哲也有望在新的收購者手中繼續發展壯大。
因此,儘管Capri出售範思哲看起來是一種無奈之舉,但實際上對雙方都有益處。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和平分手、各自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或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 熱門影片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