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有那麼幾天,我都要獨自待在上海的家,跟我爸媽住,享受他們的照顧,順便完成手頭幾個比較緊張的工作。
這種做小姑娘的時光,是很愜意的,不需要帶孩子,做家務,也沒什麼馬上要做的事。想吃什麼東西,動嘴說說,想出門,我爸已經把車加滿油,擦得裡外如新。要說人到中年是被瑣事纏身的年紀,做小姑娘則可以消滅大部分的瑣事。
在悠哉遊哉的閒適之中,我追完了一部去年大熱的日劇《住宅區的兩人》。跟很多小清新日劇一樣,它沒有任何狗血情節,也沒有反轉劇情,不過是兩個中年女人的日常。

準確來講,是55歲的女人,兩人一直沒生小孩,沒另外組建家庭,有過短暫婚姻,恢復獨身後搬回父母的老小區住。也就是說,她倆一輩子都是小姑娘,就連名字,也被小區的人稱呼為小奈,野枝枝。
以前看到網上說,日本人喜歡稱呼年長的女士為夫人,但現在這個稱呼開始拿不出手,因為三十多四十多的未婚女性越來越多了。單身的話,為什麼要叫夫人?
如果一輩子都被人叫親切的小名,聽起來倒是很不錯的生活。
我社交活動不多,出門的時候,別人叫我毛老師,回到自己家,被叫老婆,媽媽。回到我爸媽家,他們叫我莉莉。有一天我女兒很好奇地問外婆:為什麼媽媽叫莉莉,莉莉是她的英文名嗎?
是小名啊!
看《住宅區的兩人》,心情始終都像冬日裡抱著一杯泡好的下午茶,在暖乎乎的陽光下,悠閒度過的時光。小奈喜歡做飯,在家畫漫畫,賣二手商品。野枝枝每天通勤時間四小時,在車上看書打發時間,去大學裡教日本近現代文學。

嚴格來講,這兩人混得都不太好。55歲,還得坐公交,住老房子,經濟看起來不寬裕,每天飲食都要看二手商品交易情況。如果沒有爸媽這套老房子,在東京似乎很難待下去。
她倆既不出門旅遊,也沒有任何高消費,日常最大的享受,基本來自於美食。
每次小奈一做好飯,兩人都對著一盤蔬菜,或者一塊烤魚,大讚,太好吃啦。要不就是水果三明治,阿松咖啡廳的烤鬆餅……都不是多貴,或者多稀罕的東西。

再說兩人的衣服,小奈身上五顏六色的連衣裙,運動服,野枝枝萬年不變的上班西服,這兩人的著裝品味說實話,還不如《完美的日子》裡掃廁所的老頭。
可是這些完全不妨礙她們開開心心,舒服閒適的小日子。
住得沒有多好,吃得也沒有多好,未來並非穩固有保障,有人評論說,現實生活中過這種日子,其實是很可怕的。

說起來,劇裡那些溫馨可愛的場景背後,日本的核心問題真是呼之欲出。比如,老齡化,少子化。
女主角兩人都已55歲,但在小區裡還是小姑娘,還能給老人家們挨家挨戶換紗窗,平常小區裡出了啥問題,她倆就是那兩個有用的人。
裡面剛搬來的鄰居小女孩,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除了55歲的朋友和年紀更大的朋友,還沒交到任何同齡朋友。幼兒園關閉了,孩子越來越少了。小奈和野枝枝一邊嘆息一邊說:不過我們也沒生小孩,哪好意思說這個。

我除了去過一次東京,幾乎每次去日本,都是去偏遠的鄉下地方。在那些地方,小孩少極了,到處都是空蕩蕩的遊樂場。每次進餐廳,裡面年紀大的人,不管是服務員還是顧客,都佔了多數。
有次路過便利店,我觀察到一件事,日本人來買的食物相當有限,他們不過是買一件兩件。不像我們這些遊客,進去一買就是一大袋。
在日本,慾望很多確實很麻煩,首先買的東西多,扔垃圾就非常麻煩。其次據說很多餐廳,如果不把食物吃完,是件非常失禮的事。
看日劇時,經常想不通,怎麼吃這麼少啊?去日本餐廳,也是每次吃得一乾二淨,還覺得意猶未盡。好幾次吃完晚飯,回到酒店還是泡了一杯泡麵。
然而這種日子並非行不通,甚至也是種不錯的典範。據說長壽的日本人和香港人,有個共同點就是,吃得不多。

劇裡的野枝枝,曾經有過輝煌人生,從小被稱為神童,一路進重點高中,名校,讀博。她母親唏噓說,以前還以為這孩子能成為大臣或者博士呢。
她的意思是說,成為社會頂流,非常有名望的成功人士。
結果竟然五十多依然住在父母家裡,只當了大學兼職講師。
治癒系日劇是一種很奇怪的存在,裡面經常囉囉嗦嗦講很多套話,冷不丁地又拎出一句金光閃閃的金句。
她們雖然是小人物,沒有多麼偉大的成就,可不代表人家沒有幸福的人生啊。

香港女明星陳慧琳很有意思,有次娛記問她,老公有沒有送鑽石?她大方回應說,送什麼,家裡好多鑽石(她家開珠寶店)。之後又說:以前比較興,打麻將要把鑽石戴手上炫耀,現在不興啦,現在要隨性嘛。
這是真的,現在不流行炫耀了。曾經有過一段荒謬的歲月,人人都要炫耀自己過得有多好,七分好要吹到十分好,十分好恨不得吹到一百分。曾經人人紮緊褲腰帶,寧可吃泡麵都要去買名牌包,現在哪裡還興這樣?
現在如果一個女人千方百計要證明自己過得好,住的房子有多好,開的車有多豪華,拎的包又要多少萬,隱隱約約,你只覺得她並不幸福。太用力了,未免太辛苦。
倒不如和朋友兩個人,在老小區的房子裡,一邊說著你知我知的笑話,一邊吃泡麵。
你要問將來怎麼辦?
我倒是知道一件事,如果一個人眼下的日子都過不好,將來大抵也不會好到哪去。
今晚我要去一個老小區,找我的獨居的單身朋友,吃她做的飯,短暫過一晚《住宅區的兩人》。
對了,就是那個“我的時間多的是”的朋友。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